彼时的剑州,接迹渡头一带常年渔火生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年初春,宁静的水面迎来一位远游归来的老乡。

"隆官你可是去了许久,如今想必是打了不少江山财路。"

看着蓬头垢面、步伐蹒跚的徐隆,当年的老渡船张杰亲热地打了声招呼。

徐隆乃剑州穷苦人家,年少时飞云芝麻,远赴云南寻生意。十余载星月如梭,他终于凭着辛勤劳作攒下了些许馀钱,得以踏上归乡路了。

徐隆疲惫地摆摆手,谦虚说道:"能获些许馀钱,也算没白走这一遭。"说着将包裹扔上渡船,重重的响声说明里头所藏非同小可。

张杰看着徐隆背上那遭沉甸甸的行囊,心头顿时窜起一股阵阵邪火。他原是个老实渔翁,可如今贪婪之念却油然而生,熊熊燃烧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日,张家新请了一位私塾先生,授徒张家儿子张尤。

端阳佳节那日,张杰突然对儿子提出一个考题,意图试探他的资质。先生开口赋了一联:"黄丝系粽,汩罗江上吊忠魂。"

"儿呐,快想一想该如何对下半联?"张杰满脸期待地看着儿子。

张尤捻着手指沉思半晌,终于摇头说:"儿子实在对不上来。"

"你这读书白读了!"张杰勃然变色,一掌狠狠拍在桌上。"再不对出来,休想上塾!"

孩童的羞愧自不必说,张尤泫然欲泣,慌忙逃出了厕房。谁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竟在那里等候多时,神情中透出一股惆怅之意。

"小儿,你今可有什么不悦之事?"老人关切地问。

张尤讪讪地将方才的经过如实道出。老人沉吟片刻,说出一句奇联:"紫竹挑包,接迹渡头谋远客。"

张尤霍然喜出望外,小跑着进了堂屋,对先生骄矜地吐出那精妙绝伦的对联。先生诧异之余,也不禁发出赞赏。

可张杰听到那句对联,脸上的神情却骤变得触目惊心!原本铁青的面容一下子惨白如纸,瞳孔剧烈地收缩起来,整个人俨然被什么可怖的事物吓破了胆。

"这...这分明是从哪儿听来的吧?快说!不说我打断你的狗腿!"张杰像疯了一般,拽着儿子的衣领逼问起来。

此事从何说起?原来这节日临近,张杰的堂侄张奔正好回来看望。他无意中听到了张家大堂里的一切。

"阿奔,你来了可真是时候!我实在看不过去老张家这般瞎胡闹了。"

一进门,张家的老仆便急匆匆地迎了上来,压低声音如是说。

张奔和张杰的确有过嫌隙。当年张杰霸占了本该归他的一处祖产,两人反目成仇,矛盾一直延续至今。如今看到张杰狼狈的样子,张奔自是怀着秋后算帐的心思,于是他打听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次日一早,张奔便匆匆赶去县衙,向当朝著名的"锦衣卫"清官董侯揭发了张杰的罪行。原来张杰多年前曾在接迹渡头淹死了归乡财主徐隆,如今这冤魂竟然找上门来,指控张杰的凶手正是他自己。

"什么?居然谋财害命?这可是大逆不道的滔天罪行!"董侯大惊失色,当即唤来五名身手矫健的番子,带同前去捕拿张杰。

张杰尽管狡辩推诿,但在当朝大理寺无往而不凌厉威武震慑群凶的铁面无私的锦衣卫董侯眼皮底下,那里还藏得住什么秘密?

三拷六问之下,张杰终于如实招了。原来那一年,他正为生计所迫,看着徐隆背的那包银子垂涎欲滴,一时贪婪冲昏了头脑,竟将徐隆打落水中,夺去了银钱后便过上了阔绰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细细盘查,张杰作案后暴富的经过怎一个让人啼笑皆非?

往事历历在目:徐隆果真是在归程被淹于接迹渡头,尸骸至今下落不明;张杰家中突然阔绰,而他本是个贫民渔夫;张尤所说的那句对句"紫竹挑包,接迹渡头谋远客"竟一语成谶,应验了当年的凶案;张杰被子突然对诗词对对句迷惑不解,不识大字,更是无从狡辩...

"说啊,这许多蛛丝马迹,早已昭示你罪大恶极!你背后另有什么隐情,都给我老实交代清楚,也许我还能网开一面!"

董侯剑眉紧锁,直指张杰狼狈的种种矛盾表现,语气冷厉地逼问。可怜张杰已被逼至绝境,显是什么都说不出口了。

恶人虽狡猾顽劣,终归还是逃不过天网恢恢的法律惩治。

董侯原先便看出了张杰并非等闲之辈,预感他犯下的罪行绝非小事。为了彻底揪出这起命案的阴谋,杜绝祸害蔓延,董侯特令五名身手矫健的番子在张家门外暗中埋伏。

这五人乔装打扮,神不知鬼不觉地埋伏在张家巷口,只待张杰一现身,便会蜂拥上前,将他层层包围,擒拿得严严实实。

果不其然,天还未亮,张杰就鬼鬼祟祟地溜出了家门。五名番子哪里还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上钩良机?手捻利刃,五人齐出,一口气包围了张杰。

"你们是什么人?想做什么?"张杰惊慌失措,死死护住了怀中的金银财物。

"哼,还不老老实实束手就擒?"为首那名番子一声冷哼,刁斗坏手起家伙落,就要将张杰生擒活捉。

张杰见事到如此地步,心知这是逃也逃不掉了,只得咬牙垂头,任由番子将他缚了去见董侯伺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张杰狡猾顽劣,但终究难逃锦衣公案的清官那双火眼金睛的法律审视。

一路押解,张杰战战兢兢,直到被推上了董侯的案牍之前,才稍稍松了口气。董侯秉公执法,必定会给他一个公道。

"张杰,你无需狡辩推诿了。关于你谋财害命的命案,我们早已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董侯凛然厉色,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大人息怒,小人...小人自有解释..."张杰战战兢兢地开口,话还未说完,便被董侯一声暴喝打断:

"狡辩些什么?我们早已查清了你当年在接迹渡头淹死财主徐隆的罪行!你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坦白从宽,承认罪行!"

张杰心知这番话已无遁形之地,只得如实招出了谋财害命的始末。

董侯依照当朝律法,将张杰严刑拷打,硬生生审出了罪行的种种细节。原是张杰贪念熏心,见到徐隆背负重金归乡,便生出了杀人夺财的歹毒念头。当夜在渡头,他故意将徐隆打落水中,淹死夺了他的银两,一转手便住上了阔气房舍,过起了全然不同的荣华富贵生活。

这起冤案牵扯重大,董侯决定将案情上报朝廷,以求朝廷大理寺主事者明查。

果不出所料,朝廷派遣了包公亲自主审此案。闻名天下的包公秉公执法,对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都仔仔细细查辩,最终还原了当年的真相。

原来当年张杰目睹徐隆归乡背负重金,贪婪之念遂熏心而起,竟生出了杀人夺财的歹毒念头。当夜在渡头,张杰故意将徐隆打落水中,淹死后夺去了他的银钱,一转手便住上了阔气房舍,着手打造荣华富贵的生活。

而许是积德有余,数年后冤魂终于找到了伸冤的机会。张尤刚好在祖宅偶遇徐隆的魂灵,因而说出了那令人触目惊心的对句。包公依据这关键线索,勘破了当年的凶杀案。

最终,包公一锤定音,认定张杰涉嫌谋财害命,判处其极刑。张杰被族绳悬挂示众,家产尽入官私。堂侄张奔虽举报有功,但因其私怨肇因,也遭革去族谱。直至如今,剑州民间仍有人传为笑谈。

一袭清官伸张正义,终于为那冤死的财主雪恨平反,也为张尤这等无辜儿童赎回了前程。往事如烟云散尽,接迹渡头上再无旧日猩红的惨案重现,一片祥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