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冯嘉怡去一个剧组拍戏,导演发愁剧组没钱没办法在豪华酒店拍戏,便向冯嘉怡发牢骚,谁料,冯嘉怡却热情的说:“要不去我家拍?”
冯嘉怡1969年出生在北京,他的父亲原先是名军人,因此冯嘉怡家中的家教十分严格。但冯嘉怡生来就一身艺术细胞,是个文艺活跃分子。因此,少年时期的冯嘉怡没少受到父亲的严厉训斥。
随着时代的发展,冯嘉怡的父亲下海经了商。机遇加上冯嘉怡的父亲那本就是做生意的头脑让他很快就发了财。
因此,父亲一直想培养冯嘉怡学做生意,以后好继承家产。可冯嘉怡一门心思想要演戏,双方僵持不下。父亲一怒之下就将冯嘉怡送出了国,让他远离家乡,断了演戏这个念头。那一年,冯嘉怡只有14岁。
在国外留学的那几年,冯嘉怡一个人背井离乡,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琐事需要处理,他的确如父亲所愿,没有那么多心思再想别的。但冯嘉怡对于演戏的热爱是发自心底的,所以他刚刚毕业就又开始寻找演戏的机会。
可国外面向华人的演戏机会实在太少,那段时间冯嘉怡甚至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没下顿。因此,他只能靠着打零工维持日常开销。
后来,冯嘉怡回了国,可还是没有演戏的机会。想想也是,有多少人会去找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演员演戏呢。
没办法,冯嘉怡只能学着父亲做生意。他拿着家里给的资金,很快就将生意做的有声有色。连他自己也怀疑,自己是否不是演戏的材料。因此,那段时间冯嘉怡暂时放弃了演戏。
可发自内心的热爱怎么可能说放弃就放弃,在生意上获得的成功的冯嘉怡又开始寻找演戏的机会。但这一次,他选择了一条和以前不一样的道路——带资进组。
简单来说,冯嘉怡托自己的关系认识各种各样的导演,希望对方有新戏的时候给自己安排一些小角色,自己则可以在对方需要帮忙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
就这样,冯嘉怡慢慢获得了一些演戏的机会。有一次拍戏的时候,冯嘉怡来到片场,就看到导演愁的直摇头。
“怎么了导演?” 冯嘉怡凑上去问道。
“别提了,现在需要一个豪华大酒店的景,但剧组预算有限,租不起。”
“嗨呀,这好办啊,我们家有,去我们家酒店拍吧,不要钱。”
很快,剧组就到了冯嘉怡家的酒店布景。
“怎么样,导演?符合你的要求吗?“冯嘉怡问道。
“符合,符合。“导演连声说道。”太谢谢你了,嘉怡,如果没有你,这场戏还不知道怎么办呢?就这样,那天的戏最终在冯嘉怡家的酒店拍摄完成。自那之后,冯嘉怡带资进组的名声越来越大。
2006年,冯嘉怡经人介绍认识了导演滕华涛。他了解到对方手上有一个不错的本子,因此想争取一个角色演演。
可这件事并不太顺利,滕华涛认为冯嘉怡不太适合这个本子,可耐不住冯嘉怡软磨硬泡。最终,滕华涛导演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角色。
那部剧叫做《双面胶》,冯嘉怡也因为出演了这部剧第一次开始有了一些名气。从那之后,来找冯嘉怡的剧本和导演越来越多,他也因为常常在剧里出演一些富商、有钱人而被观众熟知。他也被观众们调侃是本色出演。
回顾冯嘉怡的演艺生涯,他为了演戏干过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时候甚至搭钱也要演戏,这正说明了他对于演戏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