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号角吹响,足音铿锵,“双减”序幕就此拉开。

如何让学习回归校园,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怎样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保证成绩不下滑?在“新课程”“新教材”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考试该如何应对?

三原外国语学校交上了“高分答卷”。

在过去的一年里,三原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三原)悄悄把市、区教学质量大奖拿了个“大满贯”;教师“一出去比赛就拿奖”,90余人次斩获全国、省、市、区赛课一、二等奖;学生也出类拔萃,1000余人次在全国、省、市、区学科竞赛中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新都区低调而有实力的老牌民办,三原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发展越来越好,受到教育局和家长的认可,靠的是什么?今天,小浪就来解锁三原教学管理的“领跑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要“玩的好”,又要“成绩好”,如何做到?

三原分层教学+学科融合打通学生生长关节

“双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后,家长最担心的问题,莫过于成绩会不会下降。

三原可以很肯定地说:不会!

考试中最容易拉开分差的两个科目——英语和数学,三原一直实行的分层教学。

英语为例,三原一直是全英文教学,在初一半学期后,会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兴趣爱好分为A班、B班,A班在基础教学之余会进行适量的思维拓展,B班教学更注重夯实基础,甚至会从音标、拼读、记单词开始从头教起,真正帮助学生打牢英语基础,构建语言学习体系。

A、B分班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初三英语备课组长张旭介绍:“我们每学期期末会根据学习和考试情况进行调整,这样可以给学生一种学习动力,慢慢的学生就会对英语感兴趣。”

“学习本来就该是一件有趣的事,但为了分数而学就会比较枯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重要的还是培养能力。”张旭老师说,英语组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穷尽脑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英文书写比赛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英文书写比赛作品

除了课堂上的“读报分享”“典范英语课本剧表演”等小组活动,学校还会跨学科布置任务、开展活动,比如“用英语说出数学课‘剪窗花’的过程”“用英语拍摄假期vlog”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原一年一度的艺术·外语节也是学科融合的盛会,双语主持、歌舞唱跳、舞台剧……让同学们玩得开心,同时也学到知识,锻炼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原外国语学校艺术·外语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原外国语学校艺术·外语节

三原“玩得开心”的学科,还有生物和化学。

让学生走出教室,让家长走进校园,扛起锄头种黄瓜、辣椒、茄子、四季豆,下河捕鱼、挖藕,制作豆瓣酱、泡菜,研究无土栽培……这样的生物课你见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三原生物备课组长何晓艳介绍,初一年级的生物学科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学科活动”“试题研究”三部分,其中学科活动很有特色,学校围绕新课标和会考考点开发了“校园农庄活动”,选修课“农庄地里寻宝藏”,还有拓展式活动“制作人体各大系统模型”。

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简单玩玩”,三原的生物学科活动做的精、细、深,仅农场课程就已经升级迭代了三个版本,融合劳动课程,和教学结合的更加紧密:随着植物的生长,初一生物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初二生物《植物的分类》的课程内容也将相继展开,以乐促学,让生物课更加看得见、摸得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化学的“玩点”就更多了。据三原化学备课组长蔡冬芹介绍,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需求,初中化学组老师通力合作,编写了校本课程资料《“化”龙点睛》学案和《我爱化学》分层作业设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课堂上加强实验教学——“大象牙膏”“绿色火焰”“矿泉水瓶吃鸡蛋”“玻璃棒点火”这些都是“小场面”,学校每年3月举行的大型校园科技节,才是生物、化学、物理、信息技术的盛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节上,学校会举行“校园大模王挑战”“科技玩转趣味数学 三原智慧萌娃勇闯关”“环保科技之数数立体几何”“化学天地·生活乐趣”“我为自己‘代言’——探秘人体系统”“奇思妙想小制作,铸就未来科技梦”等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和比赛,在双减中做好科创教育加法,用学科融合打通学生生长关节,真正实现“玩的好”“学的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样让孩子班上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名师”“优师”?

三原集体备课千锤百炼“精品好课”

一位好老师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遇见的老师都是好老师,每堂课都是“精品好课”。

在三原,这些都可以实现。

据副校长廖骏驰介绍,三原不仅有一只成熟稳定的优秀教师队伍,每个学科组都有市区学科带头人和学科中心组成员,2023年起三原还启动了“深化管理、增效提质”专项工作,通过对备课、授课、作业辅导等主要教学环节的全面升级,来进一步践行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效果,把专家名师的力量传递到三原的每一堂课上。“其中,各学科组每周定时、定点的集体备课是很重要的一环,这在我们学校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据悉,“深化管理、增效提质”专项工作启动以来,学校统一顶层设计,学科组具体实施,制定了《优化升级学校学科组工作计划管理办法》《教研活动组织管理办法》《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作业和辅导管理办法》等方案,每个学科组每周至少3个小时定期、定点集体备课,规范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体备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体备课

以化学为例,据初三化学备课组长蔡冬芹介绍,化学组的集体备课首先要提前规划好各课题的主备人,每周二中午前完成相应教学设计的初备稿传给组长,组长初审后打印并下发至各组员,周三前各组员完成自己的初备,周四上午进行集备讨论后形成二次备课后的定稿,建立电子校本资源库进行收集,便于实现资源共享;最后,各位老师根据任教班级情况设计出符合自己班型的执行稿。“在‘深化改革、增效提质’的背景下,学校高度关注我们的集体备课,全组老师积极研究教材、学生、新课程标准及学业水平要求,加强二次备课,上好每一堂课。”

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比如英语,在课前,备课组的老师们首先会明确教学进度及任务安排,进一步细化集体备课的流程与内容,提高备课效率;课堂上,英语组老师们践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及实施,提升教学质量;课后,老师们落实做细作业、过关、测试、总结反思、辅导等环节,切实保障教学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双新”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怎样让学生学到位、考高分?

三原精炼考点教学击破考试痛点

“学的都不考,考的都不会”是许多学生的学习“痛点”。怎样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习成绩?这就要求老师们精准备课、精炼作业。

在三原外国语学校,“试题研究”是集体备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语文为例,学科组不仅要备课,也要备考试。“考前全组商议范围、考点,筛选组合改编试题;重视阅卷反馈;考后重视成绩分析,针对性采取措施。对于每次考试中的‘踩线生’,语文组也有一系列‘抓踩备课’措施帮助他们成绩提升。”初三语文备课组长左金容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原老师的备课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原老师的备课本

不仅主科,会考学科也是如此。

“我们生物组的集体备课会将每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考点结合,把关课堂质量,保证学生真正掌握、理解知识点。”何晓艳老师说,初二开始,学生就要面临复习为会考做准备,“我们会依据课程标准和近三年会考题及模拟题梳理考点,注重高频考点整理、单元考点的整合、聚焦分析综合题的5个大题考点组题进行变式训练,精准击破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的问题,做到生物学科分数和能力双丰收。”

“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需要记背的知识点较多,如何高效率的均衡备考与完善新课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化学备课组长蔡冬芹谈到,化学组老师们做的很细致:每节新课前将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通过PPT进行复习巩固,密切关注学生的记背和掌握情况;作业进行全批全改,对于学生的难点和易错题型,老师们进行二次批阅,积极收集汇总,制成过关单,利用每周二的午间新闻时间进行反复练习,每周末将所学的知识再进行清单性的复习巩固,采用小步子、快节奏的方式对重点知识的把握进行跟踪。对于未过关的同学,利用晚课前及周五放学前等自习时间,由老师督促进行再过关。”

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作业练什么,学生成绩想不提升都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增效提质我们没有秘籍,有的是务实和专注。”廖骏驰副校长表示,在教学方面学校从不喊口号、搞花样,用硬功夫、走踏实路,实现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

廖骏驰副校长透露,为进一步深化管理、增效提质,三原还引进了大数据精准化教学辅助系统,对学生学业实现数字化管理,为教师提供精准教学信息和支持,为每一位学生量身打造适合的成长与发展方案,此外为了给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多资源和平台“目前学校和成都医学院联合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联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开展了脊柱健康检查和体子体态课程,我们还将继续引入驻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外部力量,打造更多的特色课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构建“以学生为圆心的服务型校园”,真正把学生放在心尖上,三原外国语学校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