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象中,上海每天都有新店开业,也有永远是旅游旺季的外滩和南京西路步行街。还有刚开业的Apple新店,门口大排长龙;它正对着的静安寺,天晴的时候金光灿灿,庄重而震撼;背后的静安公园里,老人们早上来此晨练,晚上相聚跳广场舞,身旁则是步履匆匆的上班族,正赶往静安寺商圈的某个写字楼;安福路和愚园路有逛不完的时髦街铺,带来避不开的拥挤人潮;天气舒适的周末,能去西岸跑步,也可以去艺仓美术馆附近的浦东滨江骑行;而复兴公园的Club,直到凌晨深夜,也有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毫不疲倦地释放活力。

人们发现并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忙碌和美好,再通过发达的社交网络把这座城市推荐给更多的人。而在这一季上海时装周期间,我们通过这一城中热事观察上海,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多元之处。

在洛克外滩源的Labelhood秀场,大部分独立设计师的发布会和Showroom都安排在了这里,汇集着编辑、买手和博主等时尚行业里最时髦的一群年轻人。不过这并不是该区域的全部面貌—在步行两公里的距离外,正是因《繁花》而爆红的黄河路。络绎不绝的游客们,从黄河路开始,穿过挂满霓虹灯牌的南京路步行街,经过匆忙赶秀的时髦人士,最终径直走向外滩,去寻找和平饭店,去观赏万国建筑群。

另一个主要秀场在新天地太平湖。时装周期间,太平湖一侧搭建起红庭秀场,与之对应的另一侧是中共一大会址和改造后独具城市特色的石库门街区。历史和摩登,传统的市井生活和新鲜的都市生活,和谐对望。此外,单独办秀的中国设计师们在秀场选址上更是别出心裁,让我们有机会奔赴城市中的神奇角落,感受因为生活在此,习以为常而忽视的反差细节。

Samuel Gui Yang将新一季的发布会安排在复兴中路1218弄,也是奢侈品公关公司Attila&Co.的办公地。这里包裹在一个典型的上海弄堂里—弄堂口有早餐店、便利店,有扇着扇子的上海爷叔,走进巷弄深处的Attila办公室,则呈现出与Samuel最新一季时装相辅相成的新中式风情。从巷弄里走出来,相邻的街区是奢侈品店铺聚集地环贸iapm,这里地处陕西南路和淮海中路交汇的十字路口。淮海中路的神奇之处在于,总有人在排队。有人在光明邨排队买鲜肉月饼,也有人排队打卡HAUS SHANGHAI,他们来此各有目的,共同构成了这个极具反差感的独特地域。

大多数人对于上海的第一印象是Fancy,它繁华而现代,“富贵迷人眼”。但当在这里生活得越来越久,习惯了那些新鲜事,更加被这座城市吸引的,则是鲜活的力量、Chill的氛围和海纳百川的包容。这种有趣的反差感同样引起了许多生活在上海的年轻人的关注,比如时尚博主Mia Kong。我们这次与她偶然相遇时,她刚结束巴黎时装周回国,和好友Ryan谢云鹏,一同骑着小轮车去看Xander Zhou的秀。他们穿梭在外滩,就仿佛是去参加一场朋友的聚会。

Mia于2015年从北京搬到上海,跟我们聊起这座城市,她表示当初搬来是工作所需,不过自己也慢慢喜欢上了这里的多元和包容,更因此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管是滑手小鸡和小宇,还是热衷于马拉松的门门,他们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成长,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去感受这座城市,并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衣式罗纹长裙

Balenciag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当天,Mia身穿紧身上衣搭配了一条宽松的迷彩裤,拿着滑板出现,放松、自信且酷。如果时髦是一种状态,那Mia就自然而然身处这样的氛围中。

Mia进入时尚行业的故事像极了《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的Andy,在一本时尚大刊从实习生做起,然后顺利转正。“那会儿我在清华美院念书,我又比较喜欢接触社会,大三就出来实习了。第一份全职实习在一本时尚杂志,毕业后幸运地转正开始做助理时装编辑。那个时候学了所有有关时尚行业和媒体行业的知识。从搬箱子、熨样衣、寄快递开始,刚开始的时候基本都是忙到大家都走了,深更半夜自己再锁门离开,不过也很幸运在那段时间学到了很多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衣式罗纹长裙

Balenciaga

另外一个对Mia影响深刻的是音乐,“我初中就开始听摇滚乐了。”音乐和时尚的交融一定程度上塑造了Mia独特风格,“我没有一个固定的风格,有点混搭。不管是时装文化、街头文化,或者是我喜欢的摇滚乐,是先有了这些喜欢的东西,然后才有了后来的我。”当下的潮流趋势也会对Mia产生影响,但她能够在纷繁瞬变的流行中更加确认自己的独特性。“我不排斥时尚新造词的产生,跟不跟随是你自己的事,但我会尽量保持自己的风格,我的时尚风格就是Mia Kong。”

上海时装周的进阶时

时装周是Mia日常工作中最为忙碌的行程。由于还有别的工作,Mia在上海时装周只去看了Xander Zhou的秀。“Xander是我的朋友,他的秀一定要支持。这次的秀很赛博哥特,既有古典吸血鬼的感觉,又有一种未来机械的元素,很有意思。”

虽然看了无数场秀,但Mia仍保持着对时尚的热爱,也是因为时尚行业不断涌现的丰沛创意吸引着她。“秀场是一个整体,不只是看服装本身,更能看到很好的创意。”比如在Xander Zhou的新系列里,Mia就感同身受,“你看模特们手里抱的道具猫、秀场的松树装置,这些东西都构成了整场秀完整的视觉语言,Xander每个系列要讲的故事都非常完整。”

穿梭在世界不同城市,感受着全球的时尚产业发展,看到最顶尖的创意,Mia觉得在时尚行业工作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她也曾作为造型师参与过上海时装周。当时Mia负责的品牌在太平湖秀场办秀,成熟的商业品牌比独立设计师的发布体量更大,因此发布会的准备工作需要近半个月的时间。由于走秀的服装会不断调整,所以从试装、彩排到最终确认也要经历起码三轮调整,“秀场造型的工作听起来时尚又美丽,但实际工作起来是灰头土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胸衣连衣裙

Vivienne Westwood

回看自己和上海时装周的交集,Mia可以说是台前幕后的工作都有所涉猎,深入地参与到了本土时尚产业的发展进化历程。她认为:“现在中国设计师的东西真的非常厉害,不管是作品,还是模特和摄影,甚至幕后的妆发和秀导,都比我刚来上海的时候上了一个新的Level,真正达到了国际时装周的高水准。”

包容,上海和时装的共性

对外界而言,时尚行业很容易被妖魔化。“时尚行业听起来是一个只追求漂亮的行业,但对我来说并不是的。”Mia为我们举了用舒适的裤装解放女性穿着的Coco Chanel,以及在时尚行业里大放异彩的少数群体等例子。她之所以热爱时尚行业,是因为这个行业里的人始终在推动一些先锋且进步的事情,而这些行为是激动人心的。

“行业外的人会觉得时尚圈只喜欢俊男美女,但我觉得包容是时尚圈最重要的特质。我甚至觉得这比时尚本身更漂亮,比衣服更重要。这几季的上海时装周已经在关注多元文化,在我看来,这就是审美的进步,就是普通人的胜利。”而包容,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重要特质之一。在上海,人们对“奇怪”的包容度很高,“这里的人都吃过见过,所以不足为奇。我在上海穿什么都行,但如果我回老家穿同样的衣服,我妈都不要跟我并排走。”

对于爱好广泛的Mia来说,她在上海练泰拳、玩滑板,将爱好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其中。兴趣圈层的细分催生出一个“社群”的概念,不过Mia看似有很多自己的社群,但实际却没有参与或组建任何一个。“我不希望自己属于任何一个社群。我希望我是一个游离在所有圈子之外的人,一个局外人。如果我正好喜欢你们在做的东西,我愿意加入一起玩,但我拒绝成为一名固定成员,我只想做一个自由人。”

Mia搬来上海之前,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九年。搬到上海的决定既是机缘巧合,也是顺理成章。当时她身边的很多模特和摄影师朋友都搬到了上海,而她因为给一档名为《中国超模》的真人秀节目做造型,在上海短暂地居住了两三个月。当再回到北京,回想起在上海那一段很Chill的状态,Mia意识到,自己可以换一个地方生活了。“搬到上海是为了事业有更好的发展,也是为了更不一样的人生。如果我一直待在北京,我大概知道自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如果有一个机会可以去一个未知的环境看看,为什么不呢?”

现在回看这个选择,Mia也完全不后悔。“You are where you live,离开故乡奔赴一个全新城市生活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人生的不同阶段或许属于不同的地点。”人和城市互相见证,共度一段时光,共享过程中的变化和成长,将浓缩成一段珍贵的记忆。“我觉得不管处在什么阶段,都可以尝试不一样的选择。你说我会在上海待一辈子吗?我觉得大概率不会。但是下一站我会去哪,我也不知道。我只能是做好自己,准备随时出发。”

可能也是受这包容氛围的影响,Mia策划了一个纪录片项目《她的鞋》,用5位中国女孩的鞋讲述她们的故事。“有一句话叫:‘你走过的路,你的鞋子最知道。’因为一个人出门可以不拿包,可以不戴帽子,不戴表,但是一定会穿鞋。我觉得鞋子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引子。”

Mia自己一直很喜欢和关注鞋,但久而久之她发现在鞋子领域,掌握话语权的收藏家和意见领袖大多是男性,那用鞋子来展示不同女性的工作和生活,成为了Mia开启《她的鞋》纪录片的出发点。5期内容,历时近两年,拒绝了商业品牌的赞助,Mia希望用更纯粹的镜头记录她身边这5位女性的故事。“她们是我生活中真实的朋友,来自各行各业,都是能启发到我的女性。感谢我的生命中出现了这么几位很不一样的女孩,所以我希望把她们的故事讲出来。”

Mia亦和她镜头中的女孩们一样,在各自的领域内,通过工作获得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认同,充满着迎接未知生活的勇气,也充满着随时出发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海长乐路、富民路和东湖路构成的一个三角区域,环绕着各种潮牌店、Bistro和咖啡厅,是一块从早热闹到晚的地方,上海的青年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具象的表达。在今年3月底,这一街区迎来了一件更热闹的事情—Supreme中国首店落地富民路291号,开店后的排队盛况说明了品牌在国内的极强号召力。

就在Supreme对面,是一家本土滑板店FLY Streetwear。别看店铺略显低调,实则是上海的元老级别滑板店。这家店诞生于1999年,其主理人Jeff Han也是一名滑手,发展至今二十五年的时间,一直在推广滑板文化,更成为大陆唯一和Nike进行联名的滑板IP,足见FLY的“江湖地位”。来自美国西海岸的Supreme和中国本土的FLY隔街相对,滑板文化在此相互见证,共同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滑板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花,世界各地都诞生了知名的滑板品牌,例如Vans和Palace等。2014年,属于我们自己的滑板品牌大道之子Avenue&Son在上海创立。Avenue&Son寓意“街道上的孩子,正道上的滑手”,品牌后续签下了一批优秀的滑手,鼓励着本土滑板运动和滑板文化的发展。

大道之子Avenue&Son在上海的实体店位于静安区的MOHO Mall,我们的采访就约在了这里。当天,Mia和她的朋友滑手小鸡和小宇约好一起在这里滑板。MOHO外是一个相对空旷的平台,很适合玩滑板。在小鸡和小宇来之前,大道之子的店内正播放着一个创意视频,小鸡在当中客串了一个搞笑角色,身着李小龙类似的黄色运动套装亮相。Mia为我们提前剧透:“小鸡是个容易害羞的搞笑男。”

滑手,在街头野蛮生长

2005年,小鸡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滑板比赛,觉得很帅,从此埋下了热爱滑板的种子。“还有一个原因是滑板携带方便,随时想滑就滑,可以无障碍地进行一些短途代步。”话音刚落,身旁的小宇就告诉我们,小鸡每次出门都会带着滑板。Mia也补了一句,经常在路上看到小鸡滑着滑板回家。现在的小鸡早就是一名有知名度的滑手,当被问及那么多年如何坚持下来的时候,小鸡说:“(滑板)一直吸引我,我没有觉得是在坚持。”确如他所说,坚持是一个听起来有些煎熬的词,但他对滑板炙热的爱,足以烫平所有的不易。

小宇是从2016年开始玩滑板的,当时没什么兴趣爱好,直到看到滑板,他真正有了要去做一件事,并要把这件事做好的想法。回想自己当初被滑板吸引,小宇觉得可能是“玩滑板的人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首先吸引我的是他们的穿着,后来亲眼看他们能够使滑板粘在脚上,是一个冲击,非常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ia Kong

牛仔露肩外套

牛仔宽松长裤

小牛皮平底鞋

均为Balenciaga

万事开头难,开始尝试滑板有些无聊。“我经常一个人晚上下班在广场练滑板,一练就是4个小时,还总跳不好。”但每当有点起色,就会很开心,“跳起来一下,我就会欢呼。”之后,小宇开始和朋友们去刷街,“他们玩得比我好,刷得很快,我可能滑一会儿要停一下,因为有些坎儿我没办法像他们一样顺场地过去。”技不如人的事实激起了小宇的好胜心,他想要追上前面的人。2017年3月,小宇决定搬到上海。“上海很好,有很多厉害的滑手,特别帅,我觉得跟他们一起滑应该能够变得更厉害。”

滑手们所说的“帅”是什么样?从滑板片里或许能寻找到蛛丝马迹。视频中的滑手们往往身着字母印花T恤、宽松裤子,脚踩一双滑板鞋,在碗池或者街道上自在滑行。在采访当天,小鸡身穿一件做旧灰色的卫衣,小宇则穿了一件很酷的黑色夹克,我们试图挖掘他们更多日常风格的细节。Mia告诉我们,“有一次我们晚上出来玩,我穿了芭蕾舞鞋,然后小鸡让我脱下来给他穿一下,那个画面我至今都印象深刻。”小鸡则笑着拿起自己的粉色手机壳,上面还装饰着可爱图案,“我是有一点时尚审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宇也认为滑手其实不在乎穿什么,“有的滑手,虽然裤脚看着破破烂烂的,其实滑得很帅,很牛。”作为一项街头运动,判定一个滑手是否专业,仍然是靠实力说话,风格是锦上添花,但不是决定因素。他们的“帅”在于如何运用脚下的滑板,而穿搭不会被某种特定的风格困住,他们来自野蛮生长的街头,出其不意的个性更能彰显生命力。

滑板的城市记忆

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滑板成为了一项奥运比赛项目。今年5月,巴黎奥运会的街式滑板和碗池滑板资格赛在上海滨江世博园区开赛,购票通道开启不久,决赛门票就迅速售罄了。滑板运动日益成为主流,滑板文化加速进入到大众的视野。

上海成熟的商业化氛围有利于滑板文化和滑板品牌的发展,因此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滑手,同时带动了丰富多元的周边文化产物。例如亚洲最大的滑板电影节PUSH FEST。这是一个融合了滑板电影、滑板比赛和滑板摄影展的活动,和其他或新锐或传统的电影节一样,邀请年轻的滑板团队创作自己的视频,展示滑板文化的魅力,展示社群和社区的能量。

此外,每年的5月到10月,上海还会开展很多滑板比赛。每个比赛会有不一样的道具和路线,考验着参赛滑手的动作设计。从难度系数和动作成功率再到比赛穿搭,都可能影响着得分。“如果你滑板的时候动作设计很难,成功率高,姿态很轻松,又穿得很帅,那你肯定是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的滑板文化蓬勃发展也得益于城市中的一些基础设施,比如滑板公园等。小鸡和小宇在采访过程中,多次提到了“地形”二字,因为在选择滑板路线时,“地形”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上海的滑手圈里甚至流传着一份文档,基本上搜集整理了整个上海的滑板地形图。“一般我们会去西岸、中春路和七宝万科,另外还有一些地点不固定,因为很多街上也有适合的地形。”在大道之子去年拍摄的一个迎新视频里,就可以直观地理解他们所说的“地形”到底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包括平坦的地面、路边的阶梯、花台和扶手等设施,都是适合滑手展现技术的地形。

聊到这里,小鸡和小宇特别提到了上海音乐厅,“以前那里有一个花坛,在那里可以玩一些技巧,花坛边还有一块空地,但是现在空地改成了马路,花坛也没有了,变成了一个右拐车道,适合滑板的区域缩小了,大家就不再去了。但曾经,那里是上海最经典的一个滑板地。”上海的发展速度带动着城市建设的改变,在这座城市待得久了,总有熟悉的地形会消失,但同时又会有新的地形出来。如果那份滑板地形图是一份灵活的共享文档,想必也是时刻在更新的。

虽然城市街道难免变化,但街道上的青年们会在街头继续发现新的地形,开发新的动作,并精进技巧—心中的热爱和脚下的滑板,会指引着他们去往城市的不同地点,继续探索,继续释放心中的激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上海马拉松从外滩金牛广场开始,终点设在徐家汇体育公园,即上海体育场的所在地。参加过很多世界级马拉松比赛的门门对这场比赛印象深刻,那是她第一次参加上海马拉松。

2018年的夏天,门门从北京搬来上海,生活已近五年。“我在跑上海马拉松的时候,我的男朋友、家人、同事,他们会站在赛道边给我加油。我知道自己可以在10公里和36公里处看到他们,当时感觉这是我的主场。”对于经常独自出国比赛的门门来说,全程42公里的马拉松一直是她一个人的事情,需要独自克服过程中的疲惫和辛苦,但在上海跑马拉松,门门内心获得了幸福感。“它不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我会有盼头,因为我的朋友家人们会在每个节点给我举牌子,大声喊我的名字给我加油,很感动,很开心,就像在参加一个Party。”

因为马拉松,门门结识了一群好友。相同的爱好可以聚集一群人,兴趣也可以成为获得朋友的社交手段。但对于门门来说,建立友谊是爱好带来的附加价值,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缘分,并非社交目的。“我不是带着交朋友的目的去跑步的,朋友都是这一路上刚好遇到的,帮助过我或我帮助过的人。”她想起今年3月跑完无锡马拉松后和一群朋友吃饭,发现自己已经和他们一起跑了十年。朋友们还找出了她2014年跑步的照片,虽然笑称自己比当时胖了不少,但时间流逝之后仍留下了一群珍贵的朋友,对她来说这已足够。不过门门也表示,现在不会再通过跑步去认识朋友了,“因为我觉得朋友要一起经历一些事情,而这是需要时间的,但目前自己的时间太宝贵了。”

和Mia相识,要回溯到她在北京工作的阶段,而且也跟跑步有一定关系。彼时,门门在Nike工作,正是那个时候通过品牌活动认识了Mia。“我跟Mia其实很早就打过照面,但并不熟。后来我去Nike工作的时候,Mia正要从北京搬到上海。我觉得她是非常不一样的女孩,所以即使不在同一个城市也选择跟她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ia Kong

拼色吊带长裙

Diesel

除了Mia,这份工作也让门门结交了很多朋友。尽管现在她们有人结了婚,有人生了孩子,有人搬去了其他城市,经历了人生不同的阶段。但一路走来,她们见证了彼此从20岁到30岁的过程,“我觉得这些人会陪我到60岁、70岁,因为大家是志同道合的人。”

马拉松,从挑战变成治愈

我们的采访约在一个工作日的早晨进行,结束后门门将去慢跑10公里,前一天她刚完成一次速度训练。明确的训练日程安排是为4月21日的伦敦马拉松做准备,也是她六大马拉松的最后一站。此前,她已经参加过东京马拉松、波士顿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纽约马拉松和柏林马拉松。

面对每一场马拉松,门门觉得“就好像做任务,总会有不同的任务出现,不可能每天都开Party”。在不一样的城市参加比赛,目标也不一样。“有些赛道是为了去跑个人的好成绩,有些赛道就是为了开Party,不同的场景就应该享受不同的任务体验。”

跑步的爱好并不是门门一时兴起,还在学生时代她就已经在练习400米短跑,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参加省级比赛还登台拿过奖。2014年的北京马拉松是她第一次比赛,也开启了她的马拉松生涯。“我本身喜欢且擅长跑步,不过耐力运动其实是我的短板,所以马拉松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我就是想要去做。”所以对门门来说与其说是兴趣,不如说马拉松是一项挑战,她积极地接受了这份挑战,跑着跑着,这一挑战逐渐演化为一种治愈。

“我平时很忙,但是跑步的时候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时间。那个时候我的个体不受任何外界影响。我不是老板,不是谁的女朋友,只是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就是往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的绿化带都很有个性”

虽然门门在2023年才第一次完成上海马拉松,但从2018年开始,她已经在上海跑了五年。最初门门喜欢去江边跑步,沿着打通的外滩、黄浦滨江一路跑到徐汇滨江。除了新鲜感,也能感受到上海良好的跑步环境。生活熟悉后,她有了自己更熟悉和习惯的路线,有时也常去长乐路、富民路一片区域跑步。

在上海跑了这么多年,门门在跑步中打开了观察城市的独特视角,店铺的关门或者开业都很正常,不过她为我们分享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跑步时我会看到不同季节绿化带植物的变化,但非常神奇的是,我几乎没有看到过一种花的生长过程,它都是突然地出现,或者突然消失,就像《模拟人生》一样”,这个细节展示出这座城市的讲究和精致,“上海的园林设计是有讲究的,路边的绿化带也是有个性的。”

回想刚到上海时,门门对于这座城市的认识更直接。“我对上海的第一印象是公平,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大家可以自由地往来。上海也很包容,大家可以做自己。”这种包容或许源于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见多识广,又或者源于恰到好处的分寸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会过分亲密,关系中的留白也不会让人喘不过气。”

门门现在住在徐家汇附近,“我很喜欢徐家汇,足够市民感,足够便利,没事的时候可以去逛逛市场,不用刻意,也无需时髦,一切都很自然。”

一座城,一个站

来自四川的门门,在北京生活过,现在又来到上海,但她并不确定何处是终点,也没有年龄焦虑。“现在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我觉得我能活到100岁,那么现阶段我还很年轻,可以做很多事情,即便到60岁,也才过了一半。”门门相信她在不同阶段会有新的想做的事情,除了生命本身以外,没有其他限制,只要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任何阶段都可以开启。

或许是马拉松让门门有所领悟,“马拉松教会我很多,像人生,因为路程很长,有42公里,我在其中的某几公里比别人慢一点没关系,只要好好调整,最后都有可能追回来。”上海的生活,也只是人生马拉松的一站。“我不知道哪里是终点。我一直想学纪录片,现在就多赚一点钱,如果之后我有了小孩,等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或许我也可以和他一起去读个大学。”

最近,门门开始学起了自由泳。教练问她的目标是什么,她说:“我想游得很厉害。”那怎么样才算是厉害?门门说自己想完成一次铁人三项—跑步42.195公里,自行车180公里,在海里游3.8公里。教练问她,要实现这个目标,是否能接受游泳打腿动作的训练比别人练更长的时间,门门坦然接受,“为什么不能?虽然我今年已经36岁,但我并不介意40岁或者50岁时再实现目标,因为我的终点就是我要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到重庆,1800公里,地图显示开车需行驶18小时,如果途中休息一晚,在路上要开两天。我们的采访是在Ryan从北京前往重庆的途中线上进行的,Ryan本人是越野摩托车的爱好者,同时也担任车队的经理,他们此行正载着车队和摩托车,前往重庆参加一场越野摩托车比赛。

有意思的是,前几天我们碰到他的时候,他正以时尚博主的身份和好友Mia一起在上海时装周参加Xander Zhou的秀。Mia和Ryan是在一次伦敦时装周认识的,他们都来自新疆,职业和兴趣爱好都很相似。“我跟Mia有很多共同的爱好,我俩一直交流滑板,还一起去冲过浪,玩过帆船。”

Ryan从事时尚行业将近十年了,最初是以模特身份入行。大概在六年前,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那时候还在当模特,当时Burberry的创意总监Ricardo Tisci看到我拍的杂志后开始找我合作,之后我就很荣幸的得到了去伦敦拍摄品牌全球广告的机会,算是第一个拍摄Burberry全球广告的博主。”此后的一段时间,Ryan频繁参加到Burberry的各种拍摄和活动中,成为品牌广告中出镜率最高的中国面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和Burberry的深度合作,Ryan接触到了时尚行业中多维度的工种,模特出身的他开始考虑创意内容的输出,转型做了一名时尚博主,参与到更完整的时尚行业中。从国际时装周到国内的各类活动,Ryan开始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分享个人风格,也记录着他不断拓展的生活乐趣。

时尚行业的工作逻辑被Ryan复用到了摩托车队的管理中。五年前,Ryan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这家越野摩托车俱乐部,俱乐部老板和他一样,也来自新疆。因为他自己平日也喜欢骑车外出,自然而然开始更深入地接触越野摩托车这项运动。最开始,Ryan也想成为车手,但是由于其他工作的原因,他无法百分百投入练车。虽然误打误撞成为了车队经理,Ryan对这一状态也十分满意。“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经历。现在作为车队经理,要管理车手和车队的琐事,也要思考怎么让车手拿奖等很多问题。我就觉得应该多经历,多尝试不一样的体验,这样不管是面对现在的工作还是未来的更多,会有更多经验沉淀。

到户外,静下来

Ryan的俱乐部日常会有一些骑行活动,去外地骑行穿越,或者城市骑行。“因为有些城市禁摩,所以如果要做城市骑行,我们需要选择非禁摩的街道和区域进行骑行。户外骑行,我们就会去郊区骑,如果在北京,我们会拉着车去崇礼骑。”

越野摩托车的名称听起来有更强的户外性,Ryan在跟我们讲述越野摩托车和城市机车的区别时,借用了SUV和轿跑作比喻,“其实如果按照传统来说,这两种车区别不大,只是车的风格和整体作用是不一样的。就比如一般认为SUV应该去跑野外,城市轿跑就跑公路。我们的越野摩托车就类似在大家印象里的SUV。”事实上,他本人确实很喜欢户外,“摩托车可以带我去想去的地方,我也不太喜欢在城市里呆着。现在大家工作压力都挺大的,周末出去骑骑车放松一下,看看大自然,这种时候能够静下心来去思考事情。当你很难在城市中寻找到宁静的时候,去到户外,看看远处的山水,能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和治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ia Kong

米灰色西装外套

Givenchy

Ryan对户外生活的憧憬影响到了他的日常着装风格,“不管我今天出门穿成什么样,舒适是一方面,实用是一方面。我可以穿着去骑车,去爬山,喝咖啡也行。但功能性强的装扮就不可能是非常时髦的。”因为时髦的衣服使用场景是有限的,并不适合Ryan的生活方式。“我就是一个多场景生活的人,怎么样把这些单品融合到我的生活场景里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有风格?或许每个人有不同的定义,但人穿衣服,而非衣服穿人是最重要的。

i人的城市记忆

MBTI测试最关键的一个好处,是让大家接受了自己与外界的相处方式。Ryan是一个内向型人格,他喜欢远离城市喧嚣的大自然,除了骑车以外,也享受滑雪、攀岩、登山、冲浪等户外运动。

当问及他如何享受城市生活的时候,他说自己还是喜欢宅在家里收拾东西。由于博主的身份和车队的工作,Ryan需要频繁出差,生活在不停地打包行李中度过。日程紧凑的时候,来不及把前一个箱子收拾出来,就得装下一个,不同的行李箱里可能装着不同季节的衣服。但每次来上海出差,Ryan都能感受到上海包容和随性的城市氛围。他喜欢住在徐汇滨江附近,“那里的环境很舒适,不管是我去玩儿滑板,还是去跑步锻炼,在滨江步道上待着我觉得就很舒服。”Ryan还找到了不错的新疆菜餐厅,“可能因为是新疆人的缘故吧,就好这么一口儿。之前和Mia一起去吃过新疆菜,后来也会带朋友们去吃。”的确,无论你来自哪里,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家乡的味道还是更吸引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ia Kong

米灰色西装外套

Givenchy

哑光白、抹茶绿配色折叠自行车

均为Brompton

Ryan还给我们提到了一段他非常喜欢的街道,地名记不清了,或许是永福路和湖南路附近,但他记得街道的场景。“道路两旁都是梧桐树,它们大到能长到马路中间,整条街像盖了一个帐篷般美好。”

采访结束,上海这场绵绵春雨也告一段落,路上的行道树正在发芽生枝,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再现郁郁葱葱的壮观景象。

摄影-zhezhezhe

编辑、形象-代晶地

新媒体编辑-锦鲤

采访、文字-杨萧榆

化妆-Janet Zhou

制片-Colin

服装助理-马子喻

摄影助理-小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