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GDI智库发布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4),对全国534所院校的91个学科进行评价、排行。

学科是高校承担大学功能的基本载体,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基本支撑,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大学的学术声誉和综合实力。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4)对20个人文社会学科、34个自然科学学科和37个工程学科进行评价,涵盖上述学科设有硕士点的全部院校(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院校,未涉及军事类院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4)聚焦立德树人,凸显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声誉”“二次评估”四维评价体系,对相关院校学科发展进行科学评价。

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4)坚持分类评价,对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学科采用不同评价标准,以求更好体现学科特色、更好反映学科内涵特征,科学精准地对学科进行差异化评价。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指标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榜单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正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已位于世界前列。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4)研制团队认为,一所大学的某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5,表明该大学这一学科的发展水平已跨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或接近“世界一流学科”水平;进入全国前25表明已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进入全国前50表明已进入“国内高水平学科”行列。

据此统计,“世界一流学科”分布在全国128所院校,其中101所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大学有“世界一流学科”39个,数量位居第一;清华大学有31个,位居第二;浙江大学有22个,位居第三;复旦大学有20个,位居第四;上海交通大学有15个,位居第五。接下来,依次为中国人民大学(14个)、中山大学(12个)、南京大学(11个),武汉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分别有10个。

“国内一流学科”分布在全国347所院校,其中136所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浙江大学有“国内一流学科”56个,数量位居第一;清华大学有55个,位居第二;上海交通大学有51个,位居第三。数量排名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是:中山大学(50个)、北京大学(48个)、武汉大学(44个)、南京大学(41个)、复旦大学(38个)、四川大学与山东大学(37个)、吉林大学(35个)。

“国内高水平学科”分布在全国432所院校,其中140所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山大学有“国内高水平学科”61个,数量位居第一;浙江大学有57个,位居第二;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和吉林大学分别有55个,并列第三。接下来,依次为上海交通大学(54个)、四川大学(53个)、山东大学(49个)和北京大学(48个)。

北京大学有排名全国第一的学科15个,学科数位居第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别有8个,并列第二。有排名全国第一的学科3个及以上的院校依次是:中国农业大学(5个)、华中科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分别有3个。有2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院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

从地区分布看,北京有24所院校拥有“世界一流学科”,院校数量最多。排名前列的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还有:江苏(16所)、上海(13所)、陕西(9所)、湖北(9所)、广东(8所)和四川(8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文社会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

40所院校有人文社会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别有13个,数量并列第一;复旦大学有9个,排名第二;南京大学有6个,排名第三。

“国内一流学科”

146所院校有人文社会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别有18个,数量并列第一;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分别有17个,并列第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分别有16个,并列第三。

“国内高水平学科”

234所院校有人文社会学科进入“国内高水平学科”。其中吉林大学有19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分别有18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分别有17个。

在20个人文社会学科中,中国人民大学有8个学科排名第一,数量最多。这8个学科分别是: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科学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

64所院校有自然科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其中北京大学有19个学科,数量排名第一;复旦大学有10个,排名第二;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有9个,并列第三。

“国内一流学科”

210所院校有自然科学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其中中山大学有22个学科,数量排名第一;北京大学有20个,排名第二;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有19个,排名第三。

“国内高水平学科”

287所院校有自然科学学科进入“国内高水平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山大学(24个)、中国科学院大学(23个)、北京大学(20个)。

在34个自然科学学科中,北京大学有10个学科排名第一,数量最多。这10个学科分别是:数学、化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心理学、基础医学、药学和护理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程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

72所院校有工程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其中清华大学有23个,数量位居第一;浙江大学有10个,排名第二;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有7个,并列第三。

“国内一流学科”

203所院校有工程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其中清华大学有26个,数量位居第一;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别有22个,并列第二;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分别有21个,并列第三。

“国内高水平学科”

277所院校有工程学科进入“国内高水平学科”,其中清华大学有26个,数量位居第一;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别有23个,并列第二;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重庆大学分别有22个,并列第三。

在37个工程学科中,清华大学有8个学科排名第一,数量最多。这8个学科分别是: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核科学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GDI智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 “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 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