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秋天,正值国家危亡之际。抗日救国的热潮席卷全国,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而接受了先进文化教育的青年学生们,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一股重要的力量。而时年16岁的于桑,也自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那个时候的于桑不会想到,他将走过这十几年的艰难岁月,并最终成为新中国公安系统中的优秀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7年,于桑出生在四川的渠县,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家庭条件非常贫苦。但就算如此,于桑的父母也将孩子送去了学校,希望他能通过学校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要一直被困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无法脱身。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于桑自幼目睹父母的辛苦,在学习上也比旁人更加努力,他和父母一样期待着能走出去。就这样,于桑一路念到了中专,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接触了许多新思想。在于桑16岁那年,他选择了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自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拼杀在战场之上,直到长征的到来。

在长征的过程中,于桑与其他许许多多战士一样,吃不饱穿不短,面对极端天气时只能靠意志与身体素质挺过去。他曾亲眼目睹许多战友牺牲在这条道路上,而这段经历也极大地磨炼了于桑的心性,让他明白想要胜利,就只能斗争。1936年,于桑到达延安,开始在延安市的公安局任职。也是在这一年,于桑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之后,于桑一边完成自己的工作,一边在党校中积极学习。他在1940年担任了关中分区保安科的科长,后来又负责陕甘宁地区的保安工作。可以说,于桑在战争期间积累了非常多公安方面的工作经验,而这些经验都在之后为他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新中国成立后,于桑先后担任了西北军政委员会的公安部一处处长、公安局副局长和重庆公安局局长等职。在当时,国内还存在着一部分反革命势力,有些地区的局势还不稳定,在中央的调配下,于桑曾多次顺利完成剿匪除恶的重要任务,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55年2月,于桑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的副局长。他在这个位置上工作了9年之久,一直认真谨慎,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懈怠。1964年,于桑被升任为公安部的副部长,这一年他47岁,正是人生中的大好年华。以他的资历与能力,日后必然会在公安系统中更上一层楼,但文革的到来,彻底扰乱了于桑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文革期间,于桑曾遭到严重的迫害,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他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与磨难,于桑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与理想,而他这样的精神,也是支撑他走过这段岁月的动力之一。他从1966年深陷文革危机,之后的数年里历经沉浮,最终在1977年才重新回到公安系统,继续担任副部长一职,后来又兼任了党组副书记。自此后,于桑的职位并没有再上升,但他却因多年来所做的贡献拥有了正部级的待遇,这对于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肯定。

于桑在事业上的成功是人们有目共睹的,而在家庭中,他也先后拥有了六个儿女,可以说是人丁兴旺。不过于桑的六个儿女中并没有人从政,于桑对此也一直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他认为孩子们应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不会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给孩子们提供帮助,也不会阻止孩子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9月3日,92岁的于桑在北京病逝,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他是坚定的共产党员,是勇敢的革命战士,他为国家奉献了力所能及的一切,也终生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内心的坚定,也收获了人们的尊重与赞扬。

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于桑或许会回想起曾经的自己,那个出生在贫苦村落的孩子。他用自己的拼搏走出了一条道路,就像他曾经期待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