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传说,白娘子曾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只有在西湖水干涸的时候,她才能获得解放。

但是在1924年,雷峰塔突然倒塌了。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塔废墟中,专家们竟然发现了一窝白蛇和佛教圣物佛螺髻发舍利。

佛教圣物和白蛇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传说的真实性?难道白娘子真的曾被镇压在雷峰塔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4年,矗立在杭州西湖畔的雷峰塔突然倒塌,现场尘土飞扬,震惊了整个杭州城。

塔倒后,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有人说,塔下埋藏着大量的金银财宝;也有人说,看到了白娘子的身影。

种种传闻,让雷峰塔更添神秘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21世纪,重建雷峰塔的呼声越来越高。2001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将雷峰塔重建工程提上日程。

然而,在重建工作开始之前,有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必须先行完成——那就是对雷峰塔遗址进行全面的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工作一经确定,引发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佛教圣地,雷峰塔的地下能否出土佛教文物?作为白蛇传说的发源地,塔下是否真有白娘子的踪迹?

这些都让人无比期待和好奇。

为了让大家一起见证这个极为重要的时刻,浙江电视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对整个考古发掘过程进行全程直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3月11日,发掘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最先面临的就是开启地宫之门这一关键一步。

在考古人员的眼中,雷峰塔塔基下方约2.6米处,依稀可见一个狭小的入口。

入口被一块巨大的石板封住,石板上压着一块重达750公斤的石头,防止外力破坏地宫内的文物。要进入地宫,必须先移开这两块沉重的石料。

一开始,工作人员准备用人力将石料搬开。然而石料太过沉重,人力终究是不够的。考虑到安全因素,他们决定使用起重机械来协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起重机缓缓吊起顶石时,一个突发状况出现了——辘轳卡住了,顶石停滞在半空中。

现场工作人员连忙采取了应急措施,好不容易才将顶石安全放下,让出一条进入地宫的通道。

在全国乃至全球亿万双眼睛的注视下,人们终于看到了塔基下的地宫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照灯的光线缓缓投射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函,方方正正地摆放在地宫的正中央。

在过去的一次考古发掘中,他们曾经见过和眼前这个铁函极为相似的物件。那正是发掘宝鸡法门寺遗址时发现的供奉佛指骨舍利的铁函。

难道雷峰塔下的铁函内,也藏有同等重要的宝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现场条件所限,当时无法打开铁函进行探究。

为了给沉睡了千年的宝物一个安全的空间,考古人员决定将铁函连同其他陪葬品一并运往浙江省博物馆,并选择在那里开箱查看。

在博物馆内部一处设施齐全的地下室中,考古专家们终于掀开了铁函的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光芒四射的物体映入眼帘,让在场所有人都不由得屏住了呼吸。那竟然是一座纯银制作、外覆金箔的舍利塔!

舍利塔是佛教中最神圣不过的宝塔,主要用于供奉佛陀的身体遗骸。

从塔的外观上看,它明显是杰作,工艺精湛,体现了制作者的高超技艺。那么,这座舍利塔的内部,又供奉着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考古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检查塔身时,令所有人震惊和兴奋的一幕出现了——原来塔内供奉的,竟是释迦牟尼佛陀的头发遗骸,也就是佛教中最神圣不过的"佛螺髻发舍利"!

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佛螺髻发堪称佛教徒最为崇敬的圣物,过去只在经典中被提及和描写,却从未被实际目睹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这种世所罕见的佛教圣物,竟从沉睡了千年之久的雷峰塔地宫中冒了出来,着实令人们大呼过瘾!

除了令全世界惊叹的佛螺髻发外,雷峰塔地宫中还出土了另一件国之重宝——一尊青铜铸造的释迦牟尼佛坐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尊佛像高68厘米,体态丰满,神态庄严。

最吸引人的是,佛像下方的莲花座托着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龙身盘曲有力,形态栩栩如生,与坐佛的祥和相映成趣。两者合璧,谓之"龙腾佛化",寓意深刻。

放眼古今,如此雕塑水准的坐佛像在中国乃至整个佛教世界也是罕见的。

然而,在这些文物当中,有一块残缺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仔细辨识后发现,它竟然刻有关于佛教经文《华严经》的相关内容。而且,碑上还有"吴越国王钱俶落款"几个字。

考古学家们经过进一步研究和比对其他史料,确信建造雷峰塔的正是吴越国的最后一代国王钱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国王深信佛教,一生都在修建寺院佛塔。

由于偶然获得了佛教顶级圣物"佛螺髻发"舍利,钱俶下令在临安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佛塔,专门用来供奉佛舍利。他希望借助佛力庇护,使自己的国家永享太平。

可惜,钱俶的虔诚未能感动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建成雷峰塔的第六年,钱俶最终向北宋皇朝称臣,吴越国也就此灭亡。钱俶被流放到洛阳,最后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人,凄凄惨惨地死去。

不过,钱俶的遗愿并没有就此夭折。

随着时间推移,雷峰塔不仅一直屹立于世,而且在历史长河中还衍生出许多离奇的传说。比如最著名的就是"白蛇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白蛇精原是一条通体洁白的灵蛇,经过千年的修行才化作人形,化名白娘子。

她与许仙一见钟情,两人坠入爱河。

然而,世间却存在不允许人蛇两族通婚的戒律。执法佛门的高僧法海发现了二人的恋情,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邪恶行为,决定将二人拆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海将白娘子永世囚禁在雷峰塔之下,只有在"西湖水干、雷峰塔倒"的时候,白娘子才能重见天日。

可以说,正是这个离奇传说,让雷峰塔在百姓心中有了极高的人气和神秘色彩。每当雷峰塔遭殃的时候,总有人猜测是不是白娘子要出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1924年倒塌时,就有目击者说自己看到了一窝白蛇逃出;再比如本次考古发掘时,也有工作人员说曾在一度看到了白蛇的踪影。

当然,归根结底这些传说和目击也难以经得起科学考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考古发掘确实在塔基下方发现了一处地宫,地宫中也存有珍贵文物,但都是佛教相关的宝物,与白蛇没有任何直接关联。

但是我们还是不应完全否定掉"白蛇传说"存在的合理性。

《白蛇传》毕竟是源于民间,融合了当地民众对于雷峰塔的理解和想象,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心理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白蛇传说"之所以能在民间生生不息地流传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心理和幻想冲动。

一座年代久远、因由不明的古塔,很容易激发人们对它前世今生的无限遐想。

此外,"白蛇传说"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审美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述一个虽然与现实生活有距离,但又极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气息的爱情故事,容易打动人们的情感,让人们为之动容。

这种神秘和浪漫的因素互为表里,正是"白蛇传说"能够在民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重要原因。

尽管与考古事实有出入,但传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仍然值得我们珍惜和弘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整个雷峰塔的前世今生,它经历了无数沧桑更迭,几度毁于战火,屡遭破坏和战争侵扰。

但它最终仍然凭借着自身的顽强不屈,得以重新崛起和焕发光彩。

本次的考古发掘,不仅让雷峰塔的前世今生摆脱了重重疑云,更为这座古塔插上了新的翅膀。

无论是考出的佛教文物,还是民间流传的白蛇传说,都让雷峰塔拥有了不朽的文化价值和人文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重建后的新雷峰塔已经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在西湖之畔,与之前的千年古塔相互映衬,焕发出新的活力。

未来,这里将成为杭州一处新的文化旅游胜地,让大家深入了解佛教文化和中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