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将实施市属国有企业“AI+”行动。在大模型基础支撑、场景应用、产品供给、生态创建等领域推进企业深入开展“AI+”行动。

5月17日,上海市国资委联合上海市数据局召开2024年度市国资委系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陈东指出,上海市属国企要贯彻落实《上海市贯彻〈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深化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集成创新和市场化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陈东表示,要把握战略主动,推进数字技术与企业发展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聚焦主责主业构建核心发展优势,聚集场景开放、设计推进业务创新转型,聚焦数据资产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区块链+隐私计算”与“大模型语料”建设,是今年上海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

率先开展垂类大模型落地应用

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上海正在全面提升国有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快上海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上海市国资委制定的“2024年市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上海市属国企要立足主责主业,以实际业务需求为导向谋划应用场景,促进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在企业的深度应用。聚焦制造业、能源、金融、交通等基础条件较好的领域,率先开展垂类大模型落地应用。

同时,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金融服务、医疗健康、城市管理等细分领域加快端侧AI应用,推进智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工作要点”同时提出,上海市属国企要结合主责主业,编制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

在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方面,要依托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扩大高质量数据供给。鼓励企业在数据产品、数字资产、促进商业数据开发利用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数据共享应用,形成可流通、可交易的数据资产。鼓励企业围绕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数字城市底座、智能算力中心、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和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服务、数字信任服务、城市区块链、数据跨境流通、数据安全等平台。推动企业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同时,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提升行动。推进重点企业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方案,明确智能工厂、产业互联网等一批重点项目及场景,力争推进市属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提前一年完成市级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求,形成不低于60家市级及以上的智能工厂及场景。

6月底前一批区块链应用场景上线

创新应用场景的构建是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标杆。

当天,数据集团与上海交易集团、中国太保、浦发银行、国泰君安、上海建工、光明食品集团、隧道股份8家企业,共同启动了首批上海国资国企区块链场景应用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3月4日上海市国资委组织召开的部分市属国企区块链技术应用座谈会上,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表示,要坚持重大应用场景牵引,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加强开放合作,推动各类数据上链和标准对接,积极培育国资“链主”,赋能企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创新示范。

“工作要点”也提出,要切实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上链用链。推动企业在区块链技术协同攻关、商业化价值型应用场景打造、数字经济模式创新与产业发展上率先实践。从推进区块链跨链对接、提供区块链共性服务、谋划建设应用场景等方面推动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率先探索区块链深度应用的试点示范及行业标杆,推动企业围绕国家战略,在金融、航贸、物流、供应链等重点领域打造5-8个区块链创新示范应用场景,力争年内实现20家企业上链用链。

作为上海市政府授权的公共数据运营主体和城市一体化大数据资源基础治理的支撑主体,今年以来,数据集团组建了区块链+隐私计算场景建设专班,并通过其所属企业长三角数链(上海)网络基础设施有限公司,打造并持续完善区块链、隐私计算的基础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其所属企业上海浦江数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场景设计、咨询策划和项目开发企业打造区块链产业创新应用的“上海模式”。

数据显示,通过密集调研对接,上海目前已确定了61家区块链链主企业(12家央企、29家上海国企、17家民企、3家外企),初步梳理了83个应用场景。

据了解,目前应用场景基本确定的有46个,上链业务需求已细化明确的有19个,进入方案拟定阶段的有4个,进入研发阶段的有11个,其中有5个已启动测试,预计6月底前有一批应用场景上线试运行。

17日的会议上,上海市国资委为数据集团和库帕思公司2家单位授予了上海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创新基地,以打通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的重要平台,加强国有企业与其他各类创新主体的开放合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国资国企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