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一位使节肩负着国家重任。

持节出使匈奴,以示大汉威仪。

然风云变幻,他被扣留在了匈奴的土地上,身陷囹圄,远离故土。

饮冰卧雪,难凉热血。

直到节杖上的须穗掉光。

边塞的风吹皱男人的容颜,苏武终是等到了故人。

苏武牧羊的故事,也被之后的华夏子女传颂,成为坚贞不屈的代名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天讲的这个故事,可谓是当代的“苏武牧羊”:

一位藏族老人,两代人的坚守。

将西藏南部的我国实际控制边境线,向印度推进5公里。

他,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子虚乌有

印度,向来自诩带英亲儿子。

现代社会的礼仪一点没学下,倒是把二十世纪出大日不落帝国,那些为非作歹的嘴脸学了个十足十。

这其中最让咱国人记恨的,无非是那条子虚乌有的“麦克马洪线”。

这条在1914年,西姆拉会议上。

由英方一个秘书,在地图上随手一划提出所谓“界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上,这条线,恰恰是大英帝国对中国西藏南部,难以掩藏的狼子野心。

虽然大清气数已尽。

但大英帝国真正不落的,却是对东方大国的贪婪欲望。

然而,这条线在被提出后,并未立即得到英国政府的正式承认和公布。

而是被搁置在一旁。

直到1936年,非法的麦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

令人惊讶的是,直至1954年。

这条线一直被注明为“未标定界”。

这意味着即使在地图上,它的合法性也始终受到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特别是在藏南地区段。

早在1913年,就已经提出了这一侵占计划。

意图占据将近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对于这种行径,无论是噶厦地方政府,还是历届中国政府都坚决不予承认。

而在缅甸段,这条线与1941年线存在重大重叠。

主要涉及江心坡、野人山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历代政府都对1914年,麦线缅甸段的合法性表示怀疑。

并明确表示不予承认。

但印度主打的就是个:

“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他们往非法麦克马洪线囤积了几十万平民,这也造成如今两军对峙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要放如今的以色列身上。

那不得直接给你物理层面“超度”了。

也就是碰上中国当年忙着帮朝鲜干美国,才让这群鼠辈钻了空子。

忠贞不屈

我们的国家分身不暇。

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可不答应。

一名叫做桑杰曲巴的藏族年轻人。

看着自家的大好河山被印度人践踏,心生不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从自己世代居住的玉堆村往南边走,一直走到玉麦河畔安营扎寨。

他将自家的牛羊,往茂密的草丛一赶。

便安心在这里住了下来。

这里插一句,单提这两个地名,大家或许没什么概念。

但说到玉麦乡所在的位置,所有人便会立时恍然大悟:

它位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往南14公里,就是如今的中国与印度实际控制边境线。

但是在当时,即便这里是个四面环山的山坳。

依旧有零零碎碎的印度人四处出没。

印度看到桑杰曲巴一家人在这边生活,心里自然是万分不愿。

于是印度士兵,频繁骚扰藏区边境的牧民。

很多人不堪其扰,纷纷往北面迁移。

本来桑杰曲巴,都已经和其他乡邻一同离开。

但看到解放军与印度士兵的对抗,他下定决心留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自己世代居住的故土,被印度人抢占。

桑杰曲巴势单力薄,自己也没办法正面和印度士兵刚。

他冥思苦想下,一条绝妙的主意瞬间划过脑海。

没过几天,在盘桓的印度人惊奇的发现,高耸的山崖之上居然出现了家畜!

而桑杰曲巴,就在高处居高临下的看着印度人。

心中不由惬意。

就这样,在桑杰曲巴“抵边放牧”的对策下,印度人也无济于事。

如果是成规模的中国平民,他们倒还有借口发动武装袭击。

但形单影只的桑杰,在他们看来。

却是毫无威慑力可言,又不值得大动干戈。

流芳千古

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西藏全面迎来解放。

桑杰曲巴所在的这片地域,被政府设立为玉麦乡。

桑杰曲巴一家人,成为这里唯“五”的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不得不提及,藏南地区的特殊气候了。

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夏季,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的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使得这里温暖而多雨。

同时,藏南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是世界上分布最北的热带地区之一。

但高海拔,却让气温常年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所以,玉麦乡每年,长达七个月的大雪封山。

在中印边境保卫战当中,为我国边境战士展开对印度的作战,带来极大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桑杰曲巴,得知此事后。

带着自己的家人,成为支援前线的民兵,为解放军在冰天雪地当中运输物资。

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之下。

桑杰曲巴的小女儿。

在一次物资运输的过程中遭遇了暴风雪,最终不幸身亡。

而他的妻子,也在对孩子的思念之中溘然长逝。

而桑杰曲巴,没有因此萎靡不振。

而是带着,自己仅剩的两个女儿。

一直坚守着这片,埋藏了自己挚爱的土地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玉麦乡设立后,桑杰曲巴成为了这里的乡长。

而玉麦乡,也从一开始的“三人乡”,成为了如今拥有两百多人的乡村。

直到老人弥留之际,他还望着窗外秀致的景色。

对自己的两个女儿说:

“中国人的土地,只能由中国人守护。“

而这句话,也成为桑杰老人的女儿们的信仰。

我们看到的山清水秀,却成为了野心勃勃的印度人难以逾越的天堑。

而父亲的智慧,以及女儿的忠贞。

这两代人的坚守,为我国守住了1987公里的国土,将我国对藏南的实际控制线向南方推进了5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守卫的,不仅是自己生存的故土。

更是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敌侵入过程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而今,一进入玉麦乡,“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四个红色的大字。

在青山碧水的映衬下,分外惹眼。

这是中华民族,如同石榴籽一样团结的真实写照。

更是所有新中国人民对国家、对党的无限忠诚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