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天使支教并“设为星标 ★ ”一起探寻适合儿童的教育!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最近又看到一个学阀二代引发众怒的新闻。

怎么肥四呢?故事还要从一个多星期前说起。

当时,网上流传着一个“某普通大学生本科期间挂课14门,居然逆袭考上华科”的传奇新闻。

据说这新闻主人公王同学是三峡大学2019级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本科期间就是个顶级学渣。

上学期间他经常逃课&不交作业,亮灯科目越来越多,创下了两年挂科14门的传奇战绩,学校一度给他父母发了学业警告书!

我就想说,上个大学一年才学几门课啊。

两年就集齐14门,这要不是天赋异禀,一般人想挂这么多也做不到的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其他建筑专业同学也出来反馈:14这数字真的离谱。

因为建筑学不像其他传统理工科都是标准化考试——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成绩确实不好作假。

而建筑学很多专业你就是随便搞搞也能搞出个东西出来啊,就是去村里找个包工头最起码也能盖个房子出来。所以能挂14门那真是不容易!

但后来某天王同学不知道受了啥刺激,突然就原地觉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闻里说他给自己设立了考研目标,为了学习是没日没夜啊,甚至在教室打了地铺,头悬梁锥刺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连老师也被他感动,把他推荐到武大和华科的假期科研工作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一个暑假过后,他不但实现弯道超车——以光速发表了2篇论文,还把自己的成绩提高了60多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他不但考上了研究生,还考上了985华科的研究生!

说起来三峡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更不是双一流。

但作为一个普通大学挂了14门科的顶级渣渣居然最终考上了顶级985的研究生,而且既然还考出了第二名的顶级成绩,这逆袭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这条新闻,无数人感叹“慕了慕了”“真是太优秀了”“又被燃到了”。

没想到三峡大学的教室地板竟有如此“自鸡功效”,尤其那些考研的孩子一个个都恨不得上去躺一躺了。

但可能是这条新闻太高调,才没几天,事情就发生了反转。

有人说,啥学渣逆袭啊,其实就是学阀划掉学匪扶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王同学的事迹在全网火热传播的时候,很快就有人扒出了他的背景。

原来,他的爸爸是武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系的教授,妈妈则是中工武大规划院院长。

而他爸在学校本身就口碑不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呵呵,有个这个爆料,这是连王同学的妈妈也一锅端了啊

根据资料,学渣王同学在本科期间就发表过很多篇论文了。

论文作者格式不是是“我的武大教授父亲+武大研究生+王同学”,就是“我的武大教授父亲+我的武大院长妈妈+王同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你懂了。这不要太明晃晃啊。

一个学渣,一边根本无法完成学业狂挂14门,一边却在顶级期刊流水般发表论文,真是很魔幻的表现。

最主要按照现在很多大学的规定,挂这么多课别说考研了,能正常拿到毕业证都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要说人家就是特别努力天天在教室打地铺真的逆袭了有没有可能呢?

也许有吧。但也有三峡大学的同学出来现身说法:“努力学习也没必要打地铺,水电楼到男寝的距离一共就100米!用得着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就是说没必要,真没必要!

然而再往下扒一扒,更魔幻的情况发生了。

据武大同学说,王同学的爸爸在儿子高考那整年都唉声叹气,据说是儿子没考好,想把儿子送出国来着。

结果儿子连雅思都考不过,出国失败,搞得他那一年都无心教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王同学到底是怎么考上三峡大学的呢?

然后有人发现一个华点,三峡大学的校长王XX,和王同学爸爸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三峡大学和武大本身就渊源颇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确实让人浮想联翩啊。

甚至还有人扒出更更离谱的,那就是这个学渣王同学并不是本科才开始发论文,其实高中期间就开始发顶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一个高中发表建筑类顶刊论文的学霸,居然上了大学就狂挂14科,怎么想怎么精分。

然后就是大家最关心的考研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了一下王同学的成绩,统考思政是5字头,英语是6字头。

说实话,这成绩也不能说是“渣到老家”吧,但确实一言难尽。现在考研竞争这么激烈,就这个分基本是很难上岸985,所以他这两门是倒数前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专业课的表现,就好到让人掉下巴了:

两门居然都是120以上甚至130,直接进入复试,最后总分第二!!

而众所周知专业课都是学校自主命题,主观打分。

这里面想象空间就又很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综合看下来呢,即便高考、考研暗箱操作这些瓜属于无法确定的猜测,到底是不是学术腐败,也可能不太好界定。

但丢人是真丢人啊。

整个事件其实已经非常清晰,无非就是一个学二代靠着老爹老妈的洪荒之力实现“逆袭”。

但最有趣的不是这些,而是这爹为什么要帮孩子发这种傻悲新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来个人民日报报道,用网友的话说“本来想露脸,这下屁股露出来了。。。”

其实以前我就写过,这年头“科研狗扶娃”的情况现在确实太普遍了。

别说是帮高中生发论文,感兴趣的胖友可以去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的官网上搜一下,你会看到高中就做出帕金森多模态分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五年级就进手术室,改进现有手术器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级就用小白鼠做实验,还把小白鼠身体里的肿瘤解剖出来比较大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小学就能研究出“唐鱼”的自然种群分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研究项目没个团队耗费个几年能搞得出来吗

还有各种从小就从细胞间喝培养基,敲基因玩长大的大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孩子都是家里的“科研狗”扶出来的。

但是凭小朋友的认知能力,做出这么复杂的实验确实是不可能呀。

学术狗扶娃也你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你搞这么夸张,吃相会不会太难看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回这次事件中的王同学——

主要也是他自己太猪,平时成绩实在渣到离谱(不然早就保研了,根本轮不到考研),才导致事情败露。

再加上他们发新闻的愚蠢骚操作,给整起事件推波助澜。

否则这种情况在科研狗里早就见怪不怪,也不至于掀起这么大风浪。

爸妈是学术大拿,娃咋咋呼呼参与一下,挂个名当个二作啥的,不要太正常了。写写推荐信那就更不在话下。

我Bing之前就8过,圈里论文都是到处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科室里评不上职称的老教师你都得送,那自家亲娃不送就说不过去了——这岂不是六亲不认吗?

上次在《篮球张公子背后的局长老妈》那篇我也说过,强势扶娃啊这本来就是人类的尿性。

因为这年头知识是第一生产力,但知识也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巨大杠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关系的条子生,咱们生气也没办法;

靠钱鸡娃的富二代,人家砸钱请这个报那个,完了孩子送出国不和草民争利,好歹看着是公平竞争,还拉动了经济,带动了就业,好像也没什么好谴责了。

只有这些个学术狗扶娃,人民群众真是格外痛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你要换个角度想的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学术狗除了学术那点东西,貌似也没别的资源了,用来扶娃也正常。

如果只是送个论文,写个推荐信什么的,一不偷二不抢,好像也不违法咯?

问题就是"依法扶娃”和“学术腐败”怎么界定?这里就牵扯不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你既不能每个论文科研就派个人到家里蹲着看看是不是娃子完全没参与啊。

所以说,这个问题的确是无解的——大家再骂,也阻挡不了学术狗扶娃的火热激情。

眼看着其他学术狗扶娃论文质量蒸蒸日上,上Nature的上Nature,拿诺奖的拿诺奖,恐怕各位爸妈也是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之下,不得已而为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

一个暗箱操作的学渣考研上岸,一定是以一个认真备考生的落榜为代价的。

强势 扶娃当科学家,轻则浪费 科研经费,重则不敢想象。

归根到底,还是必须从制度层面,制约一切伤害公众利益的不合理扶娃行为。 媒体监督曝光 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以及最重要的,你不能吃了肉还吧唧嘴,得了便宜还卖乖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太招人恨了。

现在看这事儿发展得动静这么大,不知道后面还会不会有下文,华科的录取又会不会有变化。

咱们就静观其变吧。

所以最后还是说什么呢?

真心奉劝各位学术狗,扶娃一定要注意分寸。

不然,被群众们揪出来,那真是吃不了兜着走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英华兰DrBing

儿童的未来在教育

如果你曾梦想:

有一天能站在儿时向往的讲台,

去收获一群山村熊孩子的爱,

让生命拥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也曾希望:

参与探索适合儿童的教育,

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意义

我们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