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肖潇 北京报道

700多家全球科技公司、音乐平台近日收到了索尼音乐的“警告信”,警告它们不要在没有明确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其作品训练AI。尽管索尼音乐没有透露具体名单和警告内容,但据报道,谷歌、微软、OpenAI等巨头位居其中,索尼音乐对收信人写道:“有理由相信”“可能已经未经授权”使用了其版权内容。

当地时间5月16日,索尼音乐集团在官网再次发布了一封单独声明,强调除非有索尼音乐集团的明确授权,禁止将其音乐用于AI相关的任何内容,包括歌曲本身、歌词、唱片封面等。

索尼音乐娱乐是全球三大唱片公司,旗下艺人有迈克·杰克逊、艾薇儿、碧昂斯等等。截至2022年3月底,其全球版权代理了超过五百万首歌曲。公开报道显示,国内的QQ音乐、网易云音乐、抖音均与索尼音乐有版权合作关系,B站在2020年也与索尼音乐达成战略合作。

索尼音乐在声明中表示,公司不是拒绝拥抱技术,而是要正视AI的双刃剑属性:“我们支持艺术家和词曲作者用新技术来支持他们的艺术。” “技术的进步经常改变创意产业,AI很可能也会延续这一趋势。但是这种创新必须尊重创作者的权利,比如版权。”

据媒体披露,索尼音乐发给公司的警告信要求详细说明,索尼音乐的哪些歌曲被用来训练AI、这些歌曲是如何被访问的、制作了多少副本、是否仍然存在副本、为什么要留存副本。索尼音乐为各公司划定了回复的截止日期,并在公开信中表示,将在“所有司法管辖区适用法律允许的最大范围内”保护其版权。

音乐大模型火热背后,版权侵权战火未曾停歇。今年1月,环球音乐在公开信中直接谴责 TikTok放任AI音乐破坏艺术家的版权池,直接导致两方合作关系破裂。5月,在TikTok承诺删除平台上的AI伪造内容后,双方握手言和;而在更早的去年10月,环球音乐等三家唱片公司集体起诉Anthropic侵权使用了音乐作品训练大模型,索赔7500万美元。(详见:奥斯卡得主参与联名反对,AI音乐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从法律角度来看,使用音乐版权作品训练AI能否构成侵权还没有确凿结论,目前的司法实践集中于个人的声音权上。比如今年3月,美国田纳西州规定未经艺术家同意,用AI模仿其声音违法;近期,北京互联网法院就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作出判决,法院强调,如果通过AI声音能够“识别”出某个具体自然人,自然人的声音权益也适用于AI声音。此外对录音制品的授权,不意味着对声音AI化的授权。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详见: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侵权 开发、分销多个主体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