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战争中的F-4鬼怪式战斗机图画

越南战争时的空中战场。

越南战争爆发时,北越空军正在苏联的援助下处于“边打边建设”的初创阶段,实际并没有形成战斗力,从北越机场上升空作战的那些数量有限的战斗机实际就是由苏联飞行员驾驶的,而这些战斗机给美国空军造成了严重损失。

而对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对地打击能力的美军来说,直接轰炸摧毁仅有的那几个北越机场,实际就是消灭北越空军的最有效手段。

但是事情并没那么简单,美军对直接轰炸北越机场显得顾忌重重!

美军不轰炸机场并不是因为机场防空森严,而是因为美国深刻吸取了朝鲜战争的惨痛教训,绝不敢再无视来自中国的严厉警告,所以不得不控制着战争的规模。

除了美军地面部队不大规模进入北越外,美国空军也严格规定了对北越的轰炸绝不允许触及那几座明明驻扎着战斗机的机场——这就是战争背后的大国对抗潜规则,而这种潜规则是打出来的。

由此,美国空军不得不绞尽脑汁、花了大力气去研究制订应对措施,怎样在空战中有效对付那些先进米格战斗机的战术。并多次专门组织了空中特遣队,寻机猎杀北越上空的苏联战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战争时的北越空军机场

由此以史为鉴,先讲一讲大国对抗的潜规则。

比如,而今的俄乌冲突已持续两年,众所周知乌军已经越打越吃力了。而据称一心拱火的美国已经开始实施为乌方培训飞行与地勤人员、并提供F-16战斗机的行动。由此,或可预见的是:如果仗继续打下去,那么迟早会出现“F-16大战苏-30”的美俄战斗机对决大场面。

如果出现了这一幕,那么战局会走向何方?

有人说:那就是离“美俄直接交兵”而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又近了一步。

然而这似乎是不可能!因为乌克兰战场上如果出现F-16战斗机,那也必定是由接受了美国培训的乌军飞行员驾驶升空的,所以美俄不会直接交兵。

再退一步,就算由美军飞行员直接驾驶F-16,大概率也仍然不会触发美俄直接交战!因为美军飞行员一定会先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乌军,然后再升空作战。

事实上历史明摆着,美俄双方的空军并非从未直接交战过,相反是打得多了;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前苏联空军以志愿者身份驾驶苏军现役战斗机与美军进行直接空战的事,干得多了去。所以,历史已经证明过——只要遵循大国对抗潜规则,一方扮演志愿者,那就并不见得就会引发了“三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格-21进入北越参战。

美国有这样一个习惯,如果打仗,那就一定会出动自己最新的武器投入战场,在实战中验证新武器的效能。

越南战争开始后,美军海陆空三军精锐尽出,最先进的武器轮番上阵。而空军投入战场的新武器则有激光制导炸弹,空中炮艇机,超音速战斗轰炸机和可携带空-空导弹的F-4“鬼怪”式超音速战斗机。

由此,在苏联派遣顾问支持与军援下组建未久的北越空军,面对着美军大量先进战斗机压力,在保护后方交通线的空战中,屡屡失利,愈发显得力不从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6年4月。为了使北越空军能更有效地对抗美军的空中优势,苏联决定:正式向北越提供装备了空-空导弹的米格-21PF型全天候战斗机。

4月作出决定,5月时,首批12架米格-21战斗机就进入北越空军,并开始升空参加了战斗。

这里须科普一下:部队换装一款新式战斗机能这样快就实际形成战斗力吗?

答,飞行员要进行适应与改装训练,地勤人员也要改装培训,尤其还有当时极为先进的空-空导弹使用培训,一个月绝不可能完成,最起码得小半年时间。

而进入北越的米格-21当月就升空参战了,这明摆着就是换了北越军服的苏联空军飞行员。

由此,自从米格-21参战后,从当年5月初到12月份的8个月时间,给美国空军造成了重大损失,美军飞机被击落数字大幅度上升,一共被击落了47架战斗机及其他飞机;而米格-21只损失12架,二者之间的战损比高达4比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格-21击落美军鬼怪式战斗机图画

米格-21战斗机在当时的性能有多出色?来看一看整个越南战争期间,米格21V与美军F4鬼怪式的战损对比。

首先,苏联最先进的米格战斗机参战情况,使得美军驻越司令部立即做出了反应,采取了以下几项针对措施:

一,组织飞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空战训练;

二,紧急启用最先进的空中作战指挥系统;

三,充分认识到了“空-空导弹问世后取消了超音速战斗机航炮”的这个大错误,开始为空军战斗机紧急装备航炮吊舱,以及加装电子干扰吊舱等。

但是,尽管美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可直到1973年战争结束,苏军米格-21在空战中面对数量与技术均占上风的美军战斗机,却仍可保持积极主动性和强悍的空战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苏联支持下的北越空军与美国空军在8年内,共进行了480次空战,在空战中一共击落美机350架,而自己只损失了131架。

  • 双方空战的总战损比为2.67比1。

  • 如果将美军主力战斗机F-4与北越米格一21的损失数,单独进行一个比较,那么二者的损失比,则为1比1.4。

注意了,这样的战果显然不是羽翼未丰的北越飞行员所能取得的!

表面上看,似乎每损失1架F-4战斗机,米格-21就要付出1.4架的代价,似乎米格-21已经占了劣势。

但必须强调的是——米格-21的这个战绩,是在敌机数量比己方多出6倍的情况下取得的,而且还不考虑美军在电子战方面的绝对优势。

由此看,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苏联的米格-21无疑是世界上战斗力最为出色的战斗机。而在越南战争期间,研究米格-21的特点与规律,如何在空中猎杀米格-21,成了美国空军的头等大事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战争中的美军战斗机

美军在战争期间根据实战经验,全面研究总结,分析了米格-21的优点与弱点。

一:优点。

米格-21在高空、高速机动方面的优越性能,胜过当时在越南服役的任何一种美军战斗机!

而且它具有的低速性能也令美军惊叹——当米格-21在空中缠斗时放下了襟翼,就会急剧降速,它能以150~170公里/小时的极低速度飞行。此时任何尾追的美军战斗机都因为“剎不住车而被迫超前”一下就飞到了米格-21的前方,从而成为米格-21的机炮或其翼下挂载的AA-2“环礁”空-空导弹的绝佳射击目标。

AA-2“环礁”导弹是苏联第一种红外线导引空对空导弹。“环礁”一词是北约赋予该导弹的代号,而苏联军方给予的代号包括“K13”。

二:缺点。

虽然米格-21具有一旦取得高度与速度优势时几乎无人可挡的优势,但如果它不能顺利爬升至美机的后上方,则将陷入被动的局面。

这是因为,米格-21在4500米以下高度、时速高于1000公里时,其机体结构的强度限制了性能的进一步发挥,导致中、低空的极限时速被限制在1080公里以下。

美军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米格-21的技战术和优缺点后,立即就制订出了一种针对性的新战术:美军战斗机应争取在4500米以下的中等高度,以700~900公里以上的时速与米格-21进行水平盘旋缠斗。这样即使出现危险局面,美军飞机也可以通过俯冲加速,迅速摆脱对方的攻击。

对策找到,战术确定,美国空军就要开始着手组织针对米格-21的行动了,下面介绍两个较典型的空战“猎杀”战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洛战役”中的美国空军F-4大战米格-21。

“美国空军不能对北越机场进行突击,只能在北越战斗机升空后才能与之进行交战!”

这个规定,当然引起了美军前线飞行员的极度不满,于是在越战中,经常出现地面指挥员命令飞行员的这种无线电喊话场景:“不准——再说一遍,不准对敌机可能使用的北越空军基地实施突击!”

由于不能对停在地面上的敌机实施突击,美国空军不得不按照北越空军的作战规律,精心制定了一个诱杀米格-21的计划,具体行动由飞行队长罗宾·奥兹上校指挥的第8战术战斗机联队在“波洛”战役期间进行实施。

既然是诱杀,就有“诱饵”和“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战争中的美军F105战斗轰炸机

担任“诱饵”的,是一支挂载着炸弹执行对地轰炸任务的F-105战斗攻击机队;

担任“杀手”的,是跟在攻击机队后面的四个F-4“鬼怪”战斗机4机编队,一共有16架鬼怪式战斗。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这次“诱杀”行动取得成功,美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电子战强项,通过技术手段使执行此次任务的F-4机群在越军雷达荧光屏上的显示看上去很像普通的F-105攻击机群。

此外,编队中还包括1~2个行“铁手”任务的小队,每个小队都由2架F-105D和2架F-104“野鼬鼠”反雷达战斗机组成。

正常的攻击航线是先向北飞经过东京湾,然后转弯向西,沿着海防以北40公里的山脉飞往河内。

  • 越南战争时美国所谓的东京湾,就是北部湾的旧称!

1967年1月2日,空中猎杀行动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兹上校率领着由数十架F-4C、F-104和F-105战斗机组成的一支规模庞大的机群,按计划开始在河内上空执行‘战斗游猎’任务。这支大机群还得到了EB-66电子干扰机、RC-121‘大眼’侦察机和KC-135空中加油机队的支援。

奥兹亲自驾驶飞行的F-4战斗机,同时也作为是猎杀任务的主力——整个F-4战斗机群的指挥机。

当地时间下午2:00,机群以145°航向进入目标上空时,机载雷达并未发现任何空中目标。当时的天气情况是,机身下方密云云顶高度估为2100米,云底高度不明。

这支美军机群通过北越的福安机场后,又向前飞行大约25~30公里,然后作180°转弯,从反方向再次通过福安机场。

这时,奥兹上校的机载雷达突然截获了目标,立即作了一个10~15°俯冲动作,试图向目标逼近。可是,当他的战斗机接近云顶时,雷达屏幕上的目标忽然消失了。奥兹判断:这架敌机应该已经在云下,或者在云中以相反航向从美机下方穿过了。

奥兹决定,率领小队第三次飞临福安机场,并从机场上空掠过。但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了,因为苏联早已在北越机动部署了“萨姆”地空导弹,多用于机场防空,而这种导弹是对美军飞机最致命的威胁。

所以,他用无线电警告美军机群中正在进入机场上空的“福特”和“漫步者”F-4C战斗机小队:“注意地空导弹攻击!”然后自己率领本队在东南方向巡航。

正当美军机群再次穿过机场时,“福特”小队呼叫说:有1架米格-21正从左后方向“奥兹”小队靠近。

“奥兹”小队的2号机同时也报告:发现米格飞机正在穿云上升。

目标终于出现了!奥兹上校立即命令全体向左急转弯,以摆脱米格机的攻击……转弯后,为了便于防御,他的4机小队自动分成了两个双机编队。

双机编队各自作90°转弯将队形拉开后,奥兹在左前方发现一架飞机也在向左转弯,高度比自己略低,距离2.3公里。

由于不能确定这架飞机敌友,他决定飞过去,对该机进行近距离目视识别。很快,机身涂装呈银白色的米格-21暴露出了明显的特征。

“等到你了,伙计!”奥兹立即命令后座武器控制员使用机载雷达跟踪锁定目标,自己则开始准备使用F-4C战斗机的机载“麻雀”空-空导弹发起攻击。

当雷达显示目标已被锁定时,奥兹按下了发射按钮,2枚‘麻雀’接连飞了出去……但就这在这一瞬间,目标再次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

“糟了!发射距离太近,不到“麻雀’导弹的最小射程!”

“麻雀”导弹即将失去制导!但是多挂点、大载弹量的“鬼怪”战斗机上,还挂载着多枚“响尾蛇”空-空导弹。奥兹急急忙忙打开了红外制导电门,将瞄准具中心光点对准了这架正飞向云层中、正逐渐消失的米格-21,再次按下了发射按钮。随着一阵模糊不清的导弹发射声,1枚‘响尾蛇’导弹发射了出去。但是这枚导弹的红外导引器却未能启动,所以导弹只是像火箭一样直飞出去,然后就脱了靶。”

3发导弹都脱了靶,让这位上校飞行官奥兹倍感恼火与沮丧,他操纵着战机,试图继续靠近已经逃入云中的那架米格战斗机时,忽然新目标又来了——他又在左前方发现了另一架米格-21,该机当时正贴着云层左转弯。

于是,奥兹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这架米格飞机上,他驾机猛向左压坡度,切入了米格机的航线内侧。

多年后,奥兹仍然记得当时这一幕,他这样回忆说:“我将机头拉起,并再次检查导弹电门和发射控制面板,同时打开机翼油箱供油阀,并向右慢滚,接着在这架米格机的后上方倒飞,直至获得适宜的偏转角和距离参数。然后又做一个横滚,进入米格机的后下方大约210°方位。此时,我的“鬼怪”战斗机速度为马赫0.95,距离敌机1300米,进入角15°。

这架米格-21战机发现了被跟踪,该机飞行员立即将飞机拉了起来,试图朝着太阳方向飞去以脱离威胁。

但此时奥兹上校的”鬼怪”式战斗机已经紧紧咬住了米格-21,奥兹快速将瞄准光点对准敌机尾喷管,随后再一次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第1枚导弹打出,稍停一会又发射了第2枚。

‘响尾蛇’导弹脱离机翼后开始有点下降,然后沿弧线上升,加速直向目标飞去,一刹那即向左转,准确而漂亮地切入了与米格-21的相遇航向。

奥兹在飞行座舱里目不转睛地盯着第1枚导弹的飞行轨迹,因而未完全看清第2枚导弹的动作,但根据眼角余光判断,它也进入了制导飞行……不过几息之间,视线中的敌机突然发出了一团耀眼的橙色火光。

打中了!“响尾蛇”直接击中了敌机,还打出了一个完整的机翼与机身分离。这架米格-21立刻失控,机身打着旋子直向地面坠落。

这是美国空军首次在空战中击落了苏联最先进的战斗机!

奥兹按耐着激动,驾机左转继续寻找其他米格机,同时他开始检查油量表,当得知本队4号机由于机身中部油箱不供油而已经接近最低允许油量时,奥兹果断下达了返航命令。他的小队已经完成了猎杀任务,接下来的战斗就交由美军机群中的“漫步者”战斗机小队去接替完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战场上空的美军鬼怪式战斗机

美空军的F-4C在这次“波洛”战役行动期间共击落了7架米格战斗机,自身未受损失。

利用电子战优势把F-4“鬼怪”式模拟成老式F-105战机的新战术,十分成功的迷惑了援越的苏军雷达部队。但这样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会长期有效。因为苏联并不是吃素的,那些同样为战斗老手的米格-21战斗机飞行员们,尽管在“吃亏”后变得更加谨慎,但仍然积极的作战,仍是一种致命的潜在威胁,美国空军飞机的损失仍然在日愈上升。

到了1967年,美军终于按耐不住,决定暂时取消突击北越机场的限制,开始对机场进行了空中打击。但是,得到了北方邻国高炮部队直接参战支援的北越防空火力,高效而密集,美军试图把北越空军歼灭在地面的图谋,始终难于得逞。

1972年的一次猎杀行动——美国空军罗伯特·洛奇少校的最后一次飞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接受空中加油的美军“鬼怪”式战斗机

美军最新型“鬼怪”式战斗机与苏联最新式米格-21在北越天空中的相互猎杀继续进行。

1972年5月10日,美国空军发起了一次对北越的杜梅桥和铁路调车场进行打击的空袭行动。

对地攻击的机群由32架F-4C型战斗攻击机外加其他的电子战及支援机队组成,这又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战斗编队。

其中12架F-4携带新式的激光制导炸弹;

4架携带光学制导“白眼星”空地导弹;

其余16架F-4则挂载着500磅级常规炸弹。

由于被攻击目标靠近河内市区,美军预料一定会遭到米格战斗机的猛烈还击。由此,罗伯特·洛奇少校率领一支代号为“牡蛎”的F-4D“鬼怪”式战斗机小队,跟随在攻击机群后上方,执行猎杀护航任务。

“牡蛎”小队航向东北偏东,进入北越领空后飞向河内以外150公里的巡逻空域。他们的任务是拦截起飞的北越米格飞机,以保障本方攻击机群的安全。

当时,能见度很好,只有几片浮云挂在雷公岭和西部山区上空,但是天空晴朗同时意味着北越战斗机也将大批出动。

即将进入巡逻空域时,“牡蛎”小队的各机投掉了机腹副油箱,高度下降到2100米,并立即加速到900公里左右——这样的措施,是为了规避“萨姆”地空导弹的攻击,并在飞机机动性上可以与重量轻、转弯性能好的米格-21放手一博。

另外须重点提示的是,参加此次任务的美军“鬼怪”战斗机都装备了雷达信号敌我识别器,这样在战斗中就不需再对目标机进行近距离目视识别,美军飞行员们可以在远距离发射半主动雷达制导的“麻雀”导弹,对敌军实施迎头攻击,这就是美军的武器装备优势;因为进入北越参战的米格-21机载“环礁”空-空导弹只能在美机后方发射。

停泊在北部湾的美国海军“红色王冠”号雷达舰则为执行猎杀任务的美军飞机提供预警情报。而洛奇少校率领的猎杀小队飞过山区后,就将无线电转换到了战斗巡逻使用的频率上,并与北部湾的海军雷达舰建立了通讯联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约距离河内70公里处时,美军猎杀小队转向西北并进入了无线电静默状态,随后疏开队形,以便2号和4号僚机能够拥有更大的目视警戒范围。

突然,海军雷达舰向“牡蛎”猎杀小队发出警报:“河内地区上空有米格机活动!”

接到报告后,猎杀小队继续向西北飞行,当到达安沛机场以南55公里时,另一支为攻击机上护航的代号为“贝塔”的飞行小队用无线电联络了“牡蛎”小队,当时该小队正飞向70公里外的巡逻点。当时攻击机大机群的位置在其左方约36公里处,高度4500米。

“贝塔”小队报告其位置后不久,“牡蛎”小队在安沛以南27公里处越过红河。

这时,“牡蛎”小队的1号机后座武器控制员罗切在雷达屏幕上发现了目标:北越空军的米格战斗机正在转弯向北飞去,而到了与美机相距80公里时,突然又一转向,以全速向南飞去了。

由于“牡蛎”小队的当时飞行高度只有太600米,洛奇少校命令小队做急跃升,紧追目标。

从雷达上看敌机态势,有4架米格-21战斗机,高度在4000~5000米之间,航向东南,分成两个双机编队呈跟进队形,相距1.8公里。

洛奇少校的后舱武器控制员罗切向前面的米格双机编队瞄准,同时洛奇命令僚机用机载雷达截获对方3号机。

此时,美军“牡蛎”小队所处的位置极为有利,最适宜于进行从左向右的前半球攻击,为了对准“瞄准点”和获得最佳阵位,小队的所有战斗机全体打开加力爬升。在距敌机15公里、双方的接近速度超过1800公里时,洛奇少校按下按钮,发射了第1枚“麻雀”中程空-空导弹。

导弹直扑向米格-21飞机,却由于引信故障而提早爆炸。洛奇立即发射了第二枚导弹,此时双方距离已缩短到10公里,约5秒钟后,天空中出现一团巨大的橙红色火球,打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约翰·伊维斯上尉驾驶的2号机正位于“牡蛎”小队长机右侧,他们也早已用机载雷达截获了目标。伊维斯再次检查雷达工作是否准确后,连续发射了2枚导弹,“麻雀”以15°角射出,击中了一架米格-21战斗机座舱盖的后部,立即将其劈成两半。

这时候,其余的米格-21迎面向着美机射来了许多无制导的“环礁”导弹——这种早期红外制导导弹虽然不能实施迎头攻击,但显然可以扰乱美军的作战队形。

当“环礁”导弹从“牡蛎”小队上方飞过后,第3架米格-21战斗机已经紧跟在了洛奇少校的F-4后面,洛奇和罗切两人简直不知道这架飞机是从何处来的,差一点撞上他们。

洛奇本能地向右推杆猛压坡度,飞机改平后,却发现自己正好绕到了米格-21的正后方,但距离只有60米,无法发射导弹。F-4“鬼怪”战斗机上取消了固定机炮的弊端,在这时充分显露了。如果洛奇有机炮,他肯定会使用机炮攻击敌机,这证明机炮在现代空战中还存在一定价值。

洛奇驾机企图拉开一段距离,以便让“麻雀”导弹有足够的距离进行制导和解除引信,

而此时,米格-21正柔和地作过载值为2~3个G的右上升转弯,洛奇紧跟在后,打算占据敌机转弯外侧的位置,以便在拉杆上升接近顶点时自动拉开距离。

天空中到处都是飞机,正在各自混战。导弹乱飞,到处都是火球、烟迹、碎片和双方缠斗的飞机。

洛奇少校与一架米格战机缠斗时,“牡蛎”小队3号机的机长里奇也带着僚机绕到了其余2架米格-21的背后。

里奇驾机做着4~5G的右上升转弯,其僚机菲泽尔上尉趁机占领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导弹发射位置。但糟糕的是新式武器总是有各种新问题,菲泽尔上尉的机载雷达发生了故障,无法发射“麻雀”导弹。

于是里奇决定自己攻击左边的那架敌机,而该机与另一架米格-21间隔3000米,双方正试图重新编组。

里奇注视着他前面的米格-21,并将火控系统调到自动截获位置,稍后,雷达准确地截获了目标。此时,这架米格-21正在5400米高度作转弯动作。

而里奇已经位于敌机内侧后下方约1800米处,两机高度差300米,当里奇按下发射按钮时,米格-21立刻做出了急转弯。第1枚美军导弹从目标下方飞过,没有起爆。第2枚导弹则击中米格-21机身中部,天空又出现一团耀眼的火球,米格机的飞行员随后跳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牡蛎”连连告捷,但是坏事马上要来了!

击落了一架米格战机的里奇向右后方观察,看到了身后约2200米以外,洛奇驾驶的1号机紧跟在1架米格-21的后面,正试图拉开距离,以便发射导弹。

但是突然间,不知从何处窜出了4架老式的米格-19战斗机,凶猛地向洛奇发起了进攻。

“长机,10点方向有米格!”里奇立即用无线电向洛奇作了报告,并马上做急转弯,快速靠拢到长机正后方进行掩护。

但是洛奇少校仍然试图瞄着他紧跟着的那架米格-21,不愿意放弃即将到手的这个猎物。瞬息万变之间,快速飞来的一架米格-19很快在距洛奇机约600米处占领了射击,开始用机炮发起了攻击,一连串炮弹射向了洛奇的F-4飞机。

几乎与此同时,洛奇也向他紧追的那架米格-21发射了第3枚“麻雀”导弹,结果又因为距离太近,导弹不起作用。

这时,里奇在无线电里绝望地大喊着:“长机长机!向右脱离!向右脱离!敌机正向你开火!”

但一切为时已晚,米格-19离洛奇的飞机太近了,机炮连续打出长点射……美军“牡蛎”小队的长机终于被打得凌空爆炸,后舱武器控制员罗切在飞机爆炸前成功跳伞,队长洛奇少校却不知去向。

“牡蛎”小队的长机被击落,其僚机向指挥部报告完具体方位,打开加力转弯下降到超低空改飞310°航向,脱离了作战空域。

3号机和4号机也立即返航,他们以1100公里时速超低空飞行。为了便于互相支援,菲泽尔与里奇拉开了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鬼怪式战斗机双机编队

没有机炮的“鬼怪”式战斗机让美军飞行员们恼火不已,又无可奈何。

返航的“牡蛎”小队以超低空穿过红河以西的山脉时,菲泽尔果然发现在其后上方同航向,有1架米格-21正在飞行,但这架敌军越显然没有发现超低空的美国战斗机。

此刻,菲泽尔只要打开减速扳,让该架米格机冲到前面,就可以轻易击落对方。但不巧的是,他机上的雷达又一次“适时”发生了故障,而F-4D战斗机又没有机炮,因此菲泽尔不仅只能望洋兴叹,而且还要咒骂着加速逃逸,以免被敌机忽然发现,而成为其机炮下得祭品。

而所幸的是,轻巧灵活的米格-21有“腿短”的先天不足,随着米格机距离基地越来越远,因所剩燃油不多,便向右转弯脱离了。

事后证实,“牡蛎”小队的队长洛奇少校没能跳伞,在空中已经殒命。

后座武器管理员罗切跳伞后,在北越丛林中东躲西藏,一共熬了23天,最后终于逃出生天,被美军救援队从密林中“打捞”了出来。

美军在这一次空中打击行动中,除洛奇以外,另有一支为突击小队护航的“哈洛”小队4号机也被击落;巧合的是,该机并且也是被采用“一击脱离”战术的米格-19战斗机用机炮击落的。

虽然此次作战美军损失2架“鬼怪”式战斗机,但“牡蛎”小队共击落3架米格-21,并与其他支援飞机一起完成了掩护攻击机群对地打击的任务。

上述两次美军猎杀米格-21的行动,是较典型的成功战例,但这并不代表当时的美军能完了压制米格-21。相反的是,最先进的F-4“鬼怪”战斗机由于取消了机炮以及雷达导弹经常发生故障的问题,使得该型机与苏制米格-21或者更老式的米格-19战斗机单打独斗时,实际是经常要吃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