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周恩来

前言

毛主席与周总理近50年的战友情,让他们惺惺相惜,相互信任。哪怕是在自己最痛苦的时候,依旧热切关心对方,如此真挚的感情,让人动容。

病痛中的相互关心

从1971年的冬天以后,大叶性肺炎、肺心病、严重缺氧、高烧等疾病,时轻时重地困扰着毛主席。经过几次抢救,他的身体并未有明显的好转。还出现双腿浮肿、行动艰难的情况。

1972年5月18日,经过京、津、沪三地专家会诊,周恩来被确定患有膀胱癌。很快,这份检测报告,被送到毛主席的面前。当读完医生的报告单,毛主席神情严肃,眉头紧皱,心情异常复杂。

随后,毛主席亲自指示叶剑英、邓颖超等人领导医疗组工作。另外,他再一次劝说周恩来:“要安心养病,不可大意……”

但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周恩来,并没有因为毛主席的劝说,而放缓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

早在1967年查出冠心病的时候,工作人员担心他的身体,在他的办公室门上贴上大字报,极力请求他改变工作方式,多休息。就连陈毅、聂荣臻等老战友,都出面在大字报上签字,请求他注意休息。

但周恩来虽然口头上答应配合,行动上却没有什么改变,依旧忘我工作,身体超负荷运行。没过多久,他的心脏又出现问题。无奈之下,为了确保他的安全,医护人员只能在他办公的时候,守在门外,随时准备抢救。

后来出现便血现象后,医生劝他赶紧做全面检查。但他却说:“查出癌症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年纪这么大了,还不如多忙几天,多处理一些事情。”

这句话,听着让人尤其揪心,他好像早已预料到了自己的身体情况,但就是不肯对自己好一点。

1973年初,周恩来膀胱癌病情恶化,出现排出大量血尿的现象。在专家的建议下,周恩来在百忙之中,抽空在玉泉山进行电灼术治疗。这次治疗过后没几天,他的尿液逐渐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讲话

这种情况下,本应该趁热打铁,继续治疗,好好休息。但是,这个时期的周恩来,外交活动却达到高潮。同时,国内重大事件也接踵而来,急需他处理。为了大局考虑,周恩来选择牺牲自己,不顾病痛,依旧夜以继日地忙工作。

此时,毛主席的身体情况也越发不好。他的听力、视力,都在急剧下降。因为患上白内障,他的双眼近乎失明。读书、看报、看文件,都不能自主进行,必须要旁边的工作人员帮他读。

周恩来一边忙着处理国内外大事,一边不忘关心毛主席的身体。得知毛主席眼睛看不见后,他像当初毛主席亲自关照他帮他治病的医疗小组一样,在及时了解毛主席病情的情况下,还积极指导眼科专家会诊。

另外,他还做出特别指示,要求在毛主席会见外宾时,拍摄时间必须限定在3分钟以内,时间一到,必须立即关灯。因为,此时的毛主席因为眼睛的原因,非常讨厌耀眼的摄影灯一直在他面前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会见外宾

同时,为了让毛主席方便读书、看文件,周恩来还拿出自己最合适的一副眼镜,送给毛主席戴。并嘱咐工作人员,如果不合适,告诉他,他再重新给毛主席配。

遗憾的是,那个时候,毛主席的眼睛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戴眼镜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作用了,只能做手术。不过,从这件事情中,却体现出了周恩来对毛主席无微不至的关心。

1974年,周恩来的癌症已经转移,身体日渐消瘦。但是,他却表现得一如既往的淡定、洒脱,依旧夜以继日的工作。

仅在5月25日到29日这短短几天内,他就陪同毛主席,先后接见了英国前首相希思,以及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

在接见希思期间,毛主席精神状态异常的好,两人竟然聊了一个多小时。一旁的周恩来担心毛主席过度劳累,曾低头看了三次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

而在会见完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后,周恩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陪外宾离去,而是在邓小平等人,相继离开毛主席的书房后,继续默默站在门边。

当毛主席送走客人走到门边时,抬起头恰好与周恩来目光相遇。霎时间,毛主席脸上的笑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限忧伤的神情。他的头微微低着,眼皮耷拉着,苍老的面容,再加上明显的病容,有种悲凉的感觉。

此时,一脸倦容的周恩来,深情地看着毛主席,缓缓向他伸出手,毛主席也慢慢将手伸出去,随后,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是摄影师最后一次记录下他们二人握手的镜头。此时,他们的内心在想什么,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