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如果把近些年观众最期待翻拍续集的电视剧列个榜单,那《庆余年》一定名列前茅。

将时钟拨转回5年前,小屿还记得《庆余年》一经开播便引发全网热潮,播出期间,该剧某瓣评分最高超过8分,目前稳定在7.9,评分人数超105万。

无论从剧本的打磨,还是演员的演技,第一部都堪称古装剧界的良心佳作。

从第一部剧终,到第二部上映,时间已过去了4年,但观众的期待值从未消退,几乎每年夏天都会传出“第二部暑期上线”的流言;

甚至全国有400多家企业都以“庆余年”命名,仅申请的注册商标都超过了150枚。

千呼万唤始出来,今年5月16日,《庆余年》第二部终于正式与观众见面了。

早在上映之前,它的预约热度,便已突破1800万大关,成为首部问鼎全网千万预约量级电视剧,可以说是赚足了观众们的期待。

首映当天,收视率和关注度峰值均破历史新高。

封它为“年度剧王”毫不为过。

但是,热搜第一的背后,不是一边倒的好评,更多的是对剧情“注水”的吐槽。

图片来源:网络

种类繁多的广告,将剧情以最完美的“黄金比例”均匀切割,成功实现了“五步一个广告,十步一堆广告”,让观众不免有些恍惚:

“我到底是来看广告的,还是来看剧的?”

就连作家“匪我思存”也发文吐槽:

“前面的广告真多!尊贵的会员都不能跳过。”

除了给广告方“雨露均沾”的待遇之外,甚至还会给出镜人员插播大段台词,比如,范闲回京城时,卖酸奶的妇人比龙套演员还要抢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再比如,还有观众发现,片头处的酸奶广告与片中的酸奶居然互为竞品…

看到这,小屿也不得不感慨一句:

“《庆余年》不愧是爆款,居然能让2个竞争对手在同段剧情里握手言和,实现互利共赢…”

但再爽口的咸菜,也代替不了正餐。

广告植入虽夺人眼球,不代表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这种形式的宣传推广,特别是当期待多年的电视剧,居然因此而被切的七零八落,着实影响观感。

愤怒之下,很多人直接打出一星差评,并留言吐槽:

“注水严重” “烂梗太多” “尬出天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评论的两极分化,也从某种程度上显示出目前已播出的剧情,似乎无法满足观众阈值。

《庆余年》之所以格外出彩,不仅是得益于演员的精湛演出,最重要的,它是一部群像戏。

剧中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鲜明性格特征,主演也好,配角也罢,都在通过自身努力,为剧中人物烙上独特的时代印记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短短的几分钟对白,却浓缩了他们的几十年人生起伏。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便是对这份努力的最好诠释。

但第二季的开播,和前作相比,少了几分逻辑的严密性,多了几丝和剧情并不相符的诙谐。

举个例子来说,第一季结束时,观众最好奇的便是“范闲”到底死了没;

当然,这个谜团在第二季的开头三两句话便能解释清楚,硬是拖沓了许久;

再加上诸多不合逻辑的槽点,以及被广告无缝衔接的剧情,难怪激起观众的不满。

除了剧情之外,部分前作演员因档期原因,无缘参演第二部,所以临场换“将”是无奈之举。

但对于很多观众而言,变了“配方”的筵席,早已不是记忆中的“味道”。

至于剩下的熟面孔,也少了几分灵气,全员朝着“喜剧人”的道路一路狂飙;

或许期待值越高,失望值越大,所以上线仅3天,便有网友吐槽:

“第一季我给9.5,第二季我给5分。”

“如果不是有第一季的光环,我是没有追下去的欲望。”

其实,虎头蛇尾不只是《庆余年》的“槽点”,也是很多影视剧续作公认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小屿也算阅片无数,但掰开手指细数起来,娱乐圈中的续作能保持与原著同等口碑的少之又少,想要超越前者,更是屈指可数。

其实,小屿想要讨论的,不是《庆余年》所带来的心理落差,而是为何电视剧的续作,难以超越前作?

要知道,续集往往代表着观众对前作的期待与热爱,但更多情况下,这种期待只会转化成失望,甚至会导致整个剧情的崩盘。

比如,童年记忆中的《家有儿女》,谁还会记得“小雪”换了演员之后的剧情?

比如,都市情感剧《欢乐颂》,谁还会记得换了主演之后的第四季讲了什么故事?

再比如,曾万众期待的《无心法师》在更换女主之后,更是直接导致口碑崩盘,被扣上“烂剧”的帽子。

这就陷入逻辑的怪圈:

影视剧能拍续作,便是对自己口碑最好的佐证;

而续作表现不佳,却将前作积累的光环,硬生生打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想要捋清楚观众为何有如此大的心理落差,还要从剧情入手。

第一点,是拖沓的剧情极易造成审美疲劳。

一部影视剧,之所以能获得观众认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在内容,情节上有与众不同之处,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体验;

但这份优点,在续作中却会变为劣势。

延续前作的思路,会让人觉得审美疲劳;大篇幅的改动,又会让人觉得毁了原著。

难以把握的尺度,让很多续集,最终成了狗尾续貂。

第二,则是对演员班底的大换血。

一部好剧,意味着一个演员可以实现“一炮而红”的明星梦,身价倍增的同时,也意味着续集制作成本的飙升;

而一旦换了演员,怎么品,也不是曾经的滋味。

其中最经典的“反例”,便是《西游记》续集的拍摄。

因经费问题,只拍摄了前半部分,剧组工作被迫暂停,但出于对经典的敬畏以及对工作的热爱,杨洁导演始终为续集的制作而努力奔走。

17年后,当第二部重新被搬上荧幕时,从主创团队,到主演阵容,尽是熟悉的面孔,这部续作,不仅圆了无数人童年的遗憾,也缔造了一个奇迹。

它用最直白的数据告诉观众,影视作品,重要的不是镜头中花哨的动作和炫目的科技,而是从业者对待这部作品的初心为何。

前作的璀璨固然耀眼夺目,但后来者的努力挑战也未尝不是一份勇气。

有些时候,需要有跳出固有秩序的勇气,也要有打破既定轨道,重塑经典的信心。

但这一切的努力,要建立在对这份工作的尊重与热忱之上。

只是为了再揽一波名气,或者再收割一批“韭菜”,也只会砸烂曾经的口碑罢了。

不要让经典,沦为烂剧的陪衬;

也不要让缔造的经典,沦为他人口中的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