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确定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着重强调博物馆面向公众提供高水平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性作用。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定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西安分会场活动定在西安博物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绕今年主题,西安市举办国际博物馆日分会场活动,并启动西安市2024年博物馆月系列活动,推出“两个主场、四大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和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共同建设博物馆之城、共同享受建设成果的城市文化氛围。

多元融合

赋能文博社会教育

5月17日,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西安分会场活动在西安博物院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西安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持续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博物馆163座,位居全国前列。全市博物馆举办各类陈列展览600余个,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年均参观人数超4000万人次,博物馆已成为公众学习传承中华文化的“第二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为西安市新备案博物馆授牌,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等文博单位与携程、工商银行陕西分行签订境外融合服务平台协议,亚美尼亚埃里温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与西安外国语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榴花照眼 文化传香——亚美尼亚18-20世纪文化瑰宝”展览开展。开幕式后,省市领导和嘉宾一行参观了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活动现场,全球首款基于AR技术的全博物馆领域智慧应用——云观博,以及天润科技凭借其在文物全息数字化、虚拟可视化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场穿越时空、虚实交融的沉浸互动式科技文博新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创集市上,由多家博物馆带来的4大品类35款,集合了西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尤其是丝巾、毛绒类小饰品、茯茶等文创,以更加生活化的设计,让观众切身感受跨越时空的体验,与文物对话,与历史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市碑林区非遗保护中心联合碑林区东厅门小学的非遗技艺展示活动,以诗词为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个技艺的历史与特点,引来大家阵阵喝彩……

深挖内涵

提升展览教育效果

2024年恰逢“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十周年,西安各文博场馆发挥自身优势,策划推出反映中华文明发展历程脉络的主题展览,如西安博物院联合亚美尼亚埃里温历史博物馆举办《榴花照眼 文化传香——亚美尼亚18-20世纪文化瑰宝展》,大唐西市博物馆举办的《古今西市—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等,深挖文化内涵,阐释馆藏资源价值,推动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艺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精彩纷呈!西安“5·18”文博盛宴“上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精彩纷呈!西安“5·18”文博盛宴“上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西安博物院联合亚美尼亚埃里温历史博物馆主办的展览《榴花照眼 文化传香——亚美尼亚18-20世纪文化瑰宝展》,该展览旨在以文物为媒,丝路为桥,串联起丝绸之路上的古老文明,呈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璀璨夺目,描绘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图景,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的相知相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选取亚美尼亚埃里温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94件/组,西安博物院馆藏文物23件/组,包括陶器、金银器、瓷器、手工织品等共计117件/组精美文物。通过“美丽的高加索明珠”“亚美尼亚传统服饰”“亚美尼亚银制手工艺品”“亚美尼亚地毯艺术”“丝路连接世界”五个单元,带领观众走进古丝绸之路上另一个文明古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丰富展览内容,展览设置了亚美尼亚风貌介绍以及手工艺品的解读视频等视听设备,同时推出亚美尼亚服装互动换装环节,便于观众加深对亚美尼亚服饰了解的同时,提高观展的参与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在未央区文化与旅游体育局、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市博物馆协会策划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讲座,专程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齐东方教授以“波斯艺术与中国——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为主题,为西安观众讲述丝绸之路上古代伊朗与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同时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策划《丝路来风》《寻迹西安》两大主题摄影展配合讲座开展,持续讲好西安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展览将于2024年5月17日至8月17日,在西安博物院一楼临展厅展出,展期三个月。

文教携手

共谱育人新篇章

当下,博物馆已不再是单纯作为收藏、保管和展出物质文化遗存而存在的文化场所,如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多功能平台怎样体现与落实,积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已然成为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西安各博物馆通过馆校合作、研学项目、流动博物馆等丰富多元的教育活动,打造了“自然与非遗”、“唐人雅士”、“我要去延安”、“对话半坡人”等系列品牌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全市各博物馆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色,灵活采取多种形式,每年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以及“进学校、进社区”等“五进”活动,不断优化博物馆服务供给,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重要作用,积极培育人民生活新风尚。

西安文旅之声综合整理自

文博西安

编辑:杨皓宇

视觉:杨皓宇

责校:王蓉静

审核:杨海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