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再次当选新一任俄罗斯总统后,第一时间就更换了国防部长人选。有意思的是,这位新防长是一位经济学家,此前从来没有在军事领域工作的经验和履历,一直是在财政部与经济发展部任职。而它接任的现任防长绍伊古,同样也非军人出身,是位建筑师出身,此前只领导过紧急情况部,后来直接接任国防部长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它国家做法迥然不同的是,俄罗斯做为军事大国,国防部长一职并无由文职人员担任的传统,但是最近两任都是非军人出身,且正处俄乌战争与国际局势动荡之际,这种人事安排,颇让我们感觉意外又似曾相识,原来即便是高度讲究效率,事关生死之重器的军事组织内部,也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啊。

一般来说,“外行”领导“内行”这种事在基层管理中是大忌,都会尽量规避,但是我们也注意到,除了极少数专业度非常高的企业组织外,似乎这种非专业的领导主持高层管理的情况反而越来越多了,那到底“外行”领导“内行”真的行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内行”,多是指在某一领域内长期深耕的专家与资深人士,对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有着丰富实践经验。而“外行”,大多是指并非本专业领域的其他外部人士。

在中国,“外行”这个词往往又带有一丝特别的嘲讽和贬低意味。

这里有一个问题,所谓的“内行”与“外行”都是相对而言的,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或许是“内行”,但在另一方面则又变成了“外行”,但是通过学习和时间的沉淀,他又有可能从“外行”变成了“内行”,也就是说,“内行”与“外行”是动态切换的,除非你一直深耕某一领域,无心仕途,那你绝对会成长这个领域的顶级“内行”,但是往往也就意味着可能你与更高的管理层职位绝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个例子,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后来阿里系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时至今日,阿里的整个投资体系已经涵盖了包括金融、电商、物流、商超等众多领域,按理说,创办这样一家互联网巨无霸的企业的创始人,应该如李彦宏、张朝阳那样计算机的科班出身,或者商学院的顶级学霸才对,可是他只是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普通毕业生,而他对于自己的专业及创业有过这样的阐述:

“到今天为止,我几乎是一个电脑盲,我只会收发电子邮件和上网。很多技术专家经常把技术看的非常重,我一直觉得,不懂技术没关系,真正的技术从来都是为不懂技术的人服务的,我们这些不懂技术的人创造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所以我认为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关键是要尊重内行。”

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士,并不妨碍他最终成为这个行业的顶级管理者,相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竺延风曾经是中国一汽集团的总经理,后来担任了吉林省省委副书记;

袁家军曾经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后来担任了重庆市委书记;

这些高级管理者都曾是自己本专业的“内行”,但是无一例外,后来都跨界担任了自己并不熟悉领域的部门的管理者,但是做为空降的“外行”,同样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当然,负面案例也有不少,但是至少证明了“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而且越是高阶的管理,往往越是跨界的“外行”来担纲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能够成功实现跨界的管理,往往是因为这些“外行”掌握了比“内行”更高阶的管理技能,而那些所谓的负面案例也恰恰印证了很多“学渣”,在这个上升学习的台阶上没学会提前倒下所致,以后再就这个话题单开一章细说。

“内行”往往专注的是更具体的“事”和“物”,精通的是本专业内容,这些都只是“术”的层面。很多基层的管理者,只要肯付出,一般在低阶管理岗上都能胜任,并不难,因为“术”的层面的学习,只要脑子不差,肯付出,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外行”往往专注的是“人”和“财”,精通的是更高阶的权术,属于“法”的层面。高阶管理不同于低阶只是业务技能的提升,它属于认知和方法论层面,光靠学习与付出并不能成正比的获得,需要个人具有一定的悟性,能将那些抽象的、散发的、碎片化的信息,通过总结,以更系统化的方式展现并处理,这就是“法”的层面对能力所需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比“术”与“法”更高的“道”的层面,能达到的人不多,它需要较高的悟性,能内化于心,这就不是一般人可以体悟得到的了,包括国内很多企业家也只能止步于“法”这个层级,望“道”而不可及。

所以,一些“外行”之所以能够指挥“内行”,正是因为这些“外行”领导掌握了比“内行”领导更重要的这些概念技能,它超越了“内行”领导们的技术技能层级,它能通过这种技能对于复杂信息进行抽象思考与提炼,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并将其理论化的输出,结合组织愿景目标、发展趋势的判断,从而做出决策和协调,最后再将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交由“内行”管理者具体实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