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大结局了,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帮助下,通过夺门之变成功再次登上皇位,朱祁钰不久死去。土木堡之变(1449年)发生后,朱祁钰上位,当了8年皇帝;朱祁镇复辟(1457年)之后,又当了8年的皇帝,直到去世。

那么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两个,历史上谁的皇帝当得更好一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两人相差一岁,明宣宗只有这两个儿子。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去世,9岁的朱祁镇继位。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主持,贤臣“三杨”主政,这一时期朱祁镇还是个孩子,所以无所谓好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振见阻拦自己掌权的所有障碍都已经被自然规律扫除了,当然轻而易举的就尽揽明朝的政权。他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明太祖挂在宫门上那块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的铁牌摘下来。随后又在京城内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府邸。他还修建智化寺,为自己求福。

王振曾经劝英宗以重典治御臣下,他自己更是如此。谁若顺从和巴结他,就会立即得到提拔和晋升;谁若违背了他,立即受到处罚和贬黜。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很快酿出了瓦剌进犯的祸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比较清楚了,在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明军全军覆没,朱祁镇也被抓做俘虏。也先率军南下准备利用朱祁镇要挟大明王朝,兵临北京城下。可以说在朱祁镇自己当政后,他的皇帝当得实在不怎么样,宠幸陪伴自己长大的太监王振,朝野上下一片混乱。土木堡之变自己被俘虏了不说,还把大明王朝陷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可以说是一个不合格的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朱祁镇留下监国的朱祁钰,在于谦为首的一众大臣主导下临危即皇帝位,尊自己的哥哥朱祁镇为太上皇。朱祁钰登基之后,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失败。瓦剌气急败坏,发兵攻打北京。

朱祁钰任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整肃内部,调集重兵,安定人心,最终在同年十一月击退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突如其来登上皇位,大权在握,朱祁钰也就不愿意放手。北京保卫战之后,明军多次击败瓦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祁钰即位初期,由于连年的征战和瓦剌的劫掠,在加上内地的水患,全国灾区连连,饥民遍地。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朱祁钰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巩固了大明江山。政治上他广开言路,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军事上,朱祁钰建立了统一指挥制度,并且加强了京师武将监督戍军的作用。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之后瓦剌出现内讧,也先被杀,对明朝已经构不成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上朱祁钰采取了舒恕的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祁钰做皇帝做得比自己哥哥好多了,唯一能够被批评的就是恋栈权位,不但不思迎回已经被架空为太上皇的明英宗,还把他软禁于南宫,八年之间不得出入。同时执意废掉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企图让自己的后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结果病笃之时,小人趁势而发,仓促间,不能全贤名于一生,足可叹息。

不过,任何一个人如果品尝过权力的味道,恐怕都不会愿意放手。而且后来朱祁镇的儿子明宪宗朱见深,对于自己的叔叔朱祁钰评价也很高。朱祁镇复位后,在天顺年间开始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又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显现了英主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朱祁钰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高举抗敌的旗帜,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抗击并打败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

同时,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绩。从这个角度来说,朱祁钰还是比哥哥朱祁镇更值得称道,理应有更高的历史评价!

参考:《明史》、《明朝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