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系列研究

经过三年“起步期”发展,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不断提速,跨区域产业协作实现“多点开花”,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显。迈入“成长期”融合的新阶段,成都都市圈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将逐渐由“点”状集聚到“线”性关联,进而向“网”状融合演进,对区域资源整合力、产业融合度提出更高要求。为深入分析成都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情况,本系列研究系统构建涵盖成都都市圈“成长期”三年(2023-2025年)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综合评估框架,兼顾横向评估与内部评价相结合,建立“集群竞争力指数”“产业链协作力指数”两套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成都都市圈“起步期”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水平,找出与国内其他都市圈的发展差距,为成都都市圈“成长期”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支撑。本系列研究总共分三辑,第一辑(本辑)为成都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指数排名分析。

成都都市圈先进制造业

集群竞争力指数构建

集群竞争力指数构建从核心城市竞争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五个维度展开,其中,核心城市竞争力突出核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重点评价规模能级、经济带动能力两方面内容;产业链突出做强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聚焦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补链强链稳链,重点评价产业规模质效、产业主体、转型升级三方面内容;创新链突出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重点评价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载体三方面内容;资金链突出资本要素协同助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重点评价金融规模与金融市场两方面内容;人才链突出高端人才引领与技能人才支撑,重点评价人才吸引力和人才需求两方面内容。由此,构建起含5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25项三级指标指标的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置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成都都市圈先进制造业

集群竞争力评价分析

(一)集群整体竞争力:上海大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遥遥领先,成都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处于中游水平。

从集群竞争力指数得分排名来看,上海大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排名第一,深圳都市圈和广州都市圈分列二、三位,成都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处于中游水平。其中,上海大都市圈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四个分项领域均排名第一,深圳都市圈位居核心城市竞争力分项领域第一位,成都都市圈在核心城市竞争力分项领域优势突出,南京都市圈则在资金链分项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总指数得分排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分项得分排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分项得分图

(二)核心城市竞争力: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竞争力排名第三,引领带动作用显著。

成都都市圈在核心城市竞争力分项领域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排名仅次于深圳都市圈和上海大都市圈,排名第3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都市圈核心城市竞争力分项排名

(三)产业链:成都都市圈制造业整体规模优势凸显,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成都都市圈产业链竞争力高于南京都市圈,仅次于上海、深圳、广州都市圈,排名第4位,体现出较强的整体规模优势。从规模质效来看,2022年成都都市圈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6633家,较2021年增加139家,高于于武汉都市圈(5865家)和长株潭都市圈(6105家),成都都市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2861.4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445.6亿元,位列中西部都市圈前列。从制造业转型升级来看,成都都市圈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具体而言,成都都市圈国家级服务型制造业示范企业、项目、平台数量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量(31个、19个)数量排名第二,领先于广州都市圈(22个、5个)、深圳都市圈(18个、12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都市圈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情况

(四)创新链:成都都市圈排名靠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创新链竞争力排名前三为上海大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和广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创新链分项排名第7位,创新链竞争力得分与先发都市圈差距较大,表明成都都市圈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具体来看,创新主体活跃度有待提升,成都都市圈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为1.3万家和1.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排名7个都市圈第6位,与上海大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等相比差距较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都市圈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家)

(五)资金链:成都都市圈利用外资总额及资本市场表现亮眼。

资金链竞争力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上海大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成都都市圈排名第5位,处于中游水平。从利用外资情况来看,2022年成都都市圈实际利用外资39.9亿美元,相较于同量级的武汉都市圈(24.3亿美元)和长株潭都市圈(31.9亿美元),成都都市圈对于外资的利用具有一定优势。从企业上市情况来看,成都都市圈A股上市企业(124家)高于长株潭都市圈(106家)和武汉都市圈(95家),其中,成德眉资四市协同促进2家德阳市企业在A股上市。此外,持续推动产融对接,推动上交所西部基地、深交所西部基地和新三板西南基地在蓉落地,推进天府股权交易中心改革创新,促进58家德眉资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其中德阳新增8家、眉山新增29家、资阳新增21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都市圈制造业上市企业数量(家)

(六)人才链: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人才吸引力较强,其他城市人才吸引力稍显不足。

人才链竞争力排名前三的都市圈为上海大都市圈(0.0456)、深圳都市圈(0.0388)和广州都市圈(0.0265),成都都市圈排名第5位,处于中游水平。从人才吸引力来看,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人才吸引力较强,根据《2022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数据,成都(第7位)、德阳(第73位)、眉山(第81位)均上榜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其中成都人才吸引力,高于武汉(第9位)、长沙(第12位)等都市圈核心城市,但德阳、眉山整体吸引力弱于株洲(第58位)、湘潭(第88位)等都市圈其他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都市圈人才链竞争力分项排名

总体来看,“起步期”三年,成都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位居7个头部都市圈中游水平(第5位),竞争力指数得分领跑中西部,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竞争力排名第3位,引领带动作用显著,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竞争力位于中游水平,但创新链竞争力排名暂居7个都市圈末位,面临核心城市创新极核功能有待强化,德眉资支撑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创新型企业主体规模有待做大等问题。未来,我们仍将常态追踪成都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情况,为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提供支撑。

▶ 来源 | 省同城化办、市经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