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想请你们帮我找一个人,他叫张道汉,年龄59岁。我要还钱给他。”

2019年4月的一天,湖北十堰市朝阳派出所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他急切地向办事人员提出了这个寻人请求。

经过了解,老人名叫王明国,刚从美国旧金山回来。他寻找张道汉就是为了还上拖了31年的5万元借款。

也就是说,这笔借款是1988年产生的。在当时月工资只有100多块的年代,5万元无疑是一笔巨款,相当于如今的百万左右。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异乡结缘

2019年王明国美国的女儿家中待了一段时间后,由于语言不通,又不习惯美国整天汉堡、牛排的饮食,王明国提出回国养老。

女儿也感觉到了这一点。老父亲除了一开始有点新鲜劲,之后就一直少言寡语的。长期这样下去,对身体不好,不如如父亲所愿,回国安度晚年。

于是女儿就给了父亲几万美元,以补贴他在国内的生活。

王明国拿到这笔养老钱后,内心“突突突”狂跳了几下。他意识到,终于可以了却那件困扰了他多年的心事!

那一刻,他突然归心似箭。

随着飞机冲上云霄,他的心情也随之好了起来,仿如机窗外掠过的蓝天白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明国回国第一件事就是去湖北十堰寻找张道汉。

当他来到目的地后,一下子傻了眼,一切都改了模样。记忆中好友的家是一个平房,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王明国向派出所办事人员描述了他想要寻找的对象,恳请人家千万要帮他找到这个人。

办事人员对这两个老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啧啧称奇,这个跨越了31年的友情、债务同样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他们立即启动寻人程序,但电脑里出现了多个张道汉的名字,需要一些时间来甄别。老人被安顿在一个旅馆里稍作休息,派出所承诺一有消息就立刻通知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家睡午觉的张道汉被电话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说他是朝阳派出所的,有人找他还钱。

张道汉以为又是一个诈骗电话,刚想按掉接听键,对方突然提到王明国的名字,他这才认真听对方把话说完。

就这样,时隔31年后,两个老朋友泪眼执手相见。王明国说出了那句藏在心底多年无法说出的话:“对不起”。

张道汉连连摆手:“没有没有,我相信你肯定是迫不得已的。”

“当年的5万放到今天可能值100多万,但我没有那么多钱,只能还你10万,对不起。”王明国的声音里充满愧疚。

张道汉再次向好友表示真的没关系,还5万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能再次见到对方!

那么,这两个老人之间是怎么产生这么大一笔债务的?张道汉与王明国之间有着怎样的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明国与张道汉的往事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还没有达到需求平衡的状态,许多物品还需要凭票购买。

比如,买油条需要粮票,买衣服需要布票,而高档一些的商品,如自行车、彩电什么的,要搞到一张票是十分艰难的。

于是,一些头脑灵活、有路子的人就打起了“倒买倒卖”的主意,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张道汉便是其中的一个。

张道汉是湖北十堰人,生于1960年的他当时正是精力充沛的二十多岁小伙子。他看着身边一些先富起来的小伙伴,不禁又羡慕又着急。

他一边设法跟人家取经,一边自己瞎琢磨。没想到,还真的给他找到了一个商机。他发现很多家庭对彩电的需求十分强烈,有人家甚至借钱也要买一台回来充充门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是有钱也买不到,没有货源。这正是张道汉看到的商机。经过多方打听,他有幸从一个亲戚口中得知,去广州可以找到货源。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张道汉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努力说服家人,筹集了几千块钱的初始资金,一脚踏上去往广州的火车。

事情出乎意外地顺利,他真的找到了彩电的货源。张道汉毫不犹豫地化光身上所有的资金,买了几台回去,结果一到家就被抢购一空。

可观的利润让张道汉喜不自禁,决定趁着大好时机继续加大力度做这个生意。

此后,他就不断来往于广州和湖北之间,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在办理购买、托运彩电手续的过程中,张道汉结识了在外贸局做财务工作的河南人王明国。虽然相差10多岁,他们俩却很投缘,能天南海北地一聊就是几个小时。

那时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QQ,一个人在外地总是会有孤单的感觉。

张道汉自从结交到王明国这个好朋友后,每次出差广州都会约上喝一两杯,再侃个够,哪里还会孤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做生意的人都很活络,张道汉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胆子也越来越大。

有一次,他一次性批发了100多台彩电。没想到,在办理托运手续时,却被对方以手续不全为由卡住不让装车。

不管张道汉怎么跟托运方解释、请求,对方就是铁板一块,坚决不给他办理。

张道汉心急如焚,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时间卡得死死的,一旦违约,损失将大到令人难以承受。

这时候,他想到了在外贸局工作的王明国,好友也许有法子能帮他一把。于是,张道汉就试着给王明国打了个电话。

王明国听到兄弟的求救之后,放下电话就直奔火车站。

在广州工作多年的他,多少都有一点人脉。在王明国的竭力疏通下,这批彩电得以顺利装车。张道汉不仅避免了损失,还在客户面前保持住信誉,他不禁对王明国充满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证明,多个朋友多条路。而朋友之间的情义是无价的,王明国没有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日后竟得到对方丰厚的回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囊相助

在那个年代,采购部门待遇是比较好的,在单位干了多年财务工作的王明国有幸被调到采购部工作。

他原以为自己的事业就此将蒸蒸日上,谁料,此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差点丢了饭碗。

事情发生在1987年的7月份,王明国前往河南郑州采购钢材。他一大早下了火车后,就来到车站旁的一家早餐店吃早饭。

他在闹哄哄的店里找了个位置坐下,顺手把手提包放在旁边的凳子上。等他吃完早餐准备起身时才发现,手提包已不翼而飞。

王明国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包里有一张88万元的现金支票!

话说王明国还是不知道江湖险恶,精明的采购人员在外是绝不会让手提包离开身体的。

好在他反应快。事情发生后,王明国一边打电话报警,一边迅速前往最近的银行办理挂失手续,使单位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财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如此,单位还是免了王明国的职务,把他下放到一个闲杂部门做些杂事。

巨大的落差让王明国感到十分痛苦,他总觉得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来,因此产生了辞职下海的念头。

等张道汉再次来到广州进货时,王明国把这一想法告诉了他,想听听他的意见。

对此,张道汉认为此时确实是下海创业的好时机,关键是要找到商机。他表示若有资金需求,自己一定会解囊相助。

一席话把王明国说得热血沸腾,其中既有对未来事业的期盼,也有对好友给予他信任和支持的感激。

辞职不是小事情,在没有找到好项目之前,已经38岁的王明国还是在原单位老老实实地上班。

大概是摸惯了“大钱”,对于一些诸如服装批发、开设店铺这样小打小闹的项目,王明国没有看在眼里,他一心想找一个投资回报大一些的项目去做。

一年后,王明国心中的“大项目”出现了。

有个朋友告诉他一个“内部”消息,说是河南灵宝这个地方出现铅矿,若能投资挖掘,一定会发大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明国心动了,问朋友一共要投资多少钱。朋友答道:“我俩合伙的话,每人至少要拿出七八万来。”

这可不是个小数字。王明国的女儿刚去美国留学,大部分存款都给她交了学费,手里满打满算也就有个两三万的样子。

但朋友画的“大饼”实在太诱人,照他算下来,成本要不了多久就能回头,成倍的利润也会随之而来。

因此,他动起借钱的想法。盘算了一圈,亲戚朋友中好像只有张道汉这个做彩电生意的有点钱,况且之前张道汉曾主动表示要帮他的忙。

他来不及等到张道汉来广州进货的日子,就匆匆忙忙地坐火车去十堰找好兄弟借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对任何人而言,向人开口借钱都是不好意思的,王明国也是如此。

没想到,张道汉听完他的来意后,直接问道:“你大概需要多少钱?”

“还差五万,等资金一回来我就还给你,要不了多长时间。”王明国信心十足地说。

张道汉拍了拍老朋友的肩笑着说:“王哥太见外了,你的忙我肯定要帮的。”

他给王明国开了一张五万元的现金支票。王明国要给他写借条,他想也没想地说:“不用不用,我还不相信你呀。”

这五万元对于当时的张道汉而言,其实也算是倾囊相助了。不得不说他真是个对朋友赤诚的汉子,这事拿到今天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而对于王明国来,若真的有这么个令人一夜暴富的“金矿”该有多好!他就不会躲了这个可贵的好友几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陷入绝境

王明国资金筹备好后,立即辞职跟随朋友回到河南,兴高采烈地准备大干一场。

一开始,对开矿一无所知的王明国只能听比他好不了多少的朋友指挥,办理各种手续、雇用工人……整天忙得团团转。

光前期工作就花去了一小半资金,令他揪心的是,挖了好几个月,十几万元都见底了,也没看到一点铅的影子。

这份热闹终究以失败黯然收场,王明国变得一无所有,还把所借的五万元全部搭了进去,连死的心都有了。

他一开始还经常打电话告诉张道汉开矿进程,等到希望越来越渺茫后,就不再主动与好友联系。

张道汉虽然也担心朋友的状况,但在那个通讯极不发达的年代,如果对方不想跟自己联系,是很难找到对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的借款还不上,王明国再也不好意思开口向张道汉求助。没有什么资金的他只得跟着那个开矿的朋友做些其他小生意。

也不知是运气问题还是没有做生意的天赋,反正他做啥亏啥。王明国的处境变得极为艰难,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这就好比一盘棋摆在那,他却无子可下,挫败感可想而知。

他的小家庭也因此出现了裂痕,在美国的妻子和女儿没了他的汇款后,只能靠自己辛苦打工去读书和生活,难免对他产生抱怨之心。

后来,王明国落魄到去给一个工厂看大门,靠一点微薄的工资生活,余钱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多年,虽然不至于饿死,却也只能苟延残喘地生活,根本没有能力去还张道汉的那五万元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明国一天也没有忘记这笔借款,每晚都会因此难以入睡。

但也只能仅此而已,他没有任何勇气去面对张道汉,也就像个鸵鸟一样装作无事发生。

反过来一想,也幸亏是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如果放到今天,穷途末路的王明国也许会被高利贷缠上,那将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再也没有翻身之日。

而另一边的张道汉把大部分存款借给王明国后,自己做生意的流动资金也出了一点问题,生意变得越来越艰难。

后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各种商品很快出现供大于求的现状,张道汉赖以发家致富的路子生生被切断。

他的思维也没有跟上时代脚步,事业就此停滞不前,沦为一个普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失联的王明国,张道汉也曾作过种种猜想,他认为大概率是生意失败的原因。

他设身处地为朋友着想,换作自己也许会做出与王明国一样的举动,心里也就慢慢放下了这件事。

可对于有良知和诚信的人来说,一天不还别人的钱,一天都不会过上舒心的日子。

王明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多么希望能有机会把这笔钱亲自送到好友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偿夙愿

王明国没有想到,这样的心愿在他70岁那年终于得以实现。

随着时光的无情流逝,年纪越来越大的王明国几乎失去还朋友借款的希望。在那些睡不着觉的日子里,他只能在心里对老友说抱歉。

这时,远在美国的妻子和女儿与他的关系慢慢趋于缓和。本是一家人,有什么是不可逾越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儿把他接到美国同住,趁他腿脚还算利索,抽空带他到处游玩,大概是想弥补父女之间多年的隔阂吧。

王明国对于女儿的一片孝心很是感慨,对于没有能够照顾好母女俩心存愧疚。然而最愧疚的还是欠朋友的那笔债务。

王明国无论如何也要还10万元给张道汉。为了老友心安,张道汉欣然接受,并把老友带回家中细谈慢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这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给出了两个关键词:“友情”和“诚信”。

张道汉对王明国的真诚相助,而王明国在没有借条的情况下,即使过了31年也要跨越千山万水来还债的举动,在利益至上、骗子满天飞的今天,无疑给人们上了宝贵的一堂课。

张道汉对王明国毫无保留的信任,你觉得他是犯傻还是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