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一条视频引爆了舆论。

视频中一对新人站在舞台上,接着新郎的11位姐姐依次给弟弟送上了新婚祝福。这一幕被当时参加婚礼的村民随手拍下,并发到了网上。

经过网友的深入挖掘,发现为了给弟弟买房结婚,这11位姐姐共同凑出了32万人民币

这件事在网上发酵后,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围观,人们纷纷质疑起这个家庭是否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网友们都为这些姐姐们打抱不平。

而这个山西家庭也对此次事件做出了回应,但他们的回应并没有平息网友们的质疑。反而随着背后的故事被不断挖掘出来,引得众人唏嘘不已。

那么,这11位姐姐为弟弟买房结婚的背后,又发生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婚引风波

2018年7月的一天,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暖泉镇桥上村的两户人家结为秦晋之好。

男方姓高,名浩珍,女方则是他的初中同学。高浩珍还没上完中学,就选择辍学进入了社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九姐的理发店里帮忙,顺便也能学到一门手艺。

与他的情况差不多,女方也在他辍学不久,就离开了学校。

两个少男少女刚刚步入社会,自然会感到迷茫,不知道今后的人生路该走向何方。

于是,两人经常联系,也常常出去玩。一来二去,两人互生情愫,确定了恋人关系。

青梅竹马的爱情,弥足珍贵。两人也没有辜负这段恋情,在高浩珍年满22周岁的这一年,他们结婚了。

但结婚是需要很多钱的,虽然在农村地区花费较少,但高浩珍却拿不出这么多钱。他毕竟太过年轻,也没有什么学历,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理发的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年来他没有攒下什么钱,根本连置办婚礼,宴请亲朋友人的钱都拿不出来,更不用说买车买房了

通常这种情况下,父母就会伸出援助之手,为新生的家庭排忧解难。

然而,他的父母也没有什么钱,无法为他提供物资方面的帮助。

好在高浩珍还有11个打小就疼爱着他的姐姐,他的姐姐们知道弟弟结婚的打算后,都非常支持,表示一定会想办法把他的婚礼办得热热闹闹的。

首先,就是关于新房的事情。

11个姐姐专门为此开了个会,决定一起先筹钱给弟弟在县城里买套大房子。

当地的房价不算很高,一个百平方的房子,全套下来一共23万。姐姐们每家拿出了两三万,一共凑了32万下来。

扣除买房子的钱,还有个9万左右。这些钱的一部分是彩礼,一部分用于置办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地也确实没有如今网友们所说的高彩礼情况,与很多农村家庭的彩礼钱大差不差。

结婚当天,姐姐们都提前安排好了自己手上的事情,只为全程参与弟弟的婚礼。高浩珍的大姐,比他大了足足27岁,也是这次婚礼的重要组织者。

她带着10个妹妹,一起和年事已高的父母接待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招呼着每一个前来贺礼的人。

婚礼上能看到11个姐姐开心、忙碌的身影,在司仪的主持下,大姐带头向弟弟送上了新婚的祝福,紧接着剩下的10位姐姐,也向他送来了祝福的话语。

婚礼现场一片喜乐融融,村民们打开手机,录下了这喜庆幸福的时刻。

本以为婚礼结束后就可以消停下来,继续过着平安喜乐的生活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原本充满喜庆的视频被发到网上后,竟会引起轩然大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网友知道来龙去脉后,表示各家自有各家的生活,尊重这个家庭的过往和选择。但也有很多网友却纷纷提出质疑,有质疑“高价彩礼”的,有质疑“重男轻女”的。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海啸般汹涌而来的舆论风波,不可避免的对这个家庭及相关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作为当事人的高浩珍,以及他的11个姐姐,又将如何来面对这次的舆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同的家庭与不同的命运

事件发酵后,高浩珍的十姐作为家庭的代表,出面回应了舆论风波。

她首先是回应了关于“高价彩礼”的问题,事实证明这个话题的确只是被网友炒作起来的。但她接下来回应关于“家庭是否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时,却引来了网友们的质疑。

按她的说法,这个家里是不存在重男轻女的,她的父母对待每一个子女都很公平。她们作为姐姐是发自的疼爱着弟弟,婚礼钱也是大家商量后自愿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发众多网友质疑的,正是她所说的“家里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对此,很多人都不认同。有网友就提到,既然不存在重男轻女,那为什么会接连生下11个女儿后,还要高龄孕子,直到生下儿子才消停呢?

关于这点的解释是,她的父亲希望能“儿女双全”,所以才一直想要一个儿子。但这样的说法,显然无法说服网友们。

网友们更想看到这背后的故事,于是有的人就对他们一家的过往生活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发现这背后的故事实在令人唏嘘。

这一切,都还要从高浩珍的父亲开始说起。

高浩珍的父亲,名叫高海贵。23岁那年,高海贵和高浩珍的母亲结婚了。

此后的27年里,高海贵夫妇一共生下了12个孩子。如果这件事放在如今的政策环境下来看,那不管怎么说,高海贵夫妇都是实实在在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内人口正面临着老龄化的压力。而且换个角度来看,高海贵夫妇生下了11个女孩,也在客观上为男女数量的平衡问题做出了贡献。

当然事情也不只是这样看的,而要观其目的,看他这么做所产生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事情发酵后,当地的计生办工作人员就曾回复过这个事件。称高海贵一家确确实实是当年计划生育政策施行时的“钉子户”,也就是网上常说的“超生游击队”。

为此,高海贵一家没少被罚过钱,按工作人员的说法,以他们当时的情况得罚上万人民币。

那时候的一万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尤其对深陷贫困的高海贵一家来说,这笔钱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来的。

高海贵甚至都很没考虑过罚款的事,真是应了那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当时计生办的人为了让他家别一直生,想了很多办法,最后不得不采取了卡户口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年,高海贵的几个女儿都没有办法上户口,就更不用说去学校里读书了。除了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影响外,他们一家还要面对非常多的困难。

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穷。

高海贵一家被贫困的生活折磨了大半辈子,直到前些年,他们家才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为了养活这一大家子的人口,高海贵常年在外打工。他自身也没读过什么书,更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一把子力气。

这样的条件,在那个时代是很难找到什么高薪工作的。

想要多挣点钱,就要去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卖力,所以高海贵选择了下矿挖煤。

挖煤工作有多苦,没经历过的人,很难感同身受。

不过关于煤矿事故的新闻,却屡见报端。即使在科技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的矿难依然无法避免,而且一旦出事,往往就是惊动全国的大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我们或许不知道挖煤有多辛苦,但其中的危险性确实总所周知的

由于常年下洞挖煤,高海贵的身体一直不好。家里这么多孩子要养活,光靠他一个人工作,也不顶用。

他的妻子也不得不在带孩子之余,打理起了家里的薄田。但他们自家的田,连养活他们一家都很难办到,又哪里来的多余产出呢?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贫穷生活的逼迫下,几个年龄稍大的女儿,都早早的离开了学校。

从小就承担起了帮家里做农活,和照顾妹妹和弟弟的事情。读不起书是这个家庭的常态,有时连饭都吃不起了,又哪有多余的资源供孩子读书识字呢?

高浩珍的好几个姐姐甚至连学校的大门都没进过。

直到新世纪的到来,国家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好了,工作多了,人们的生活待遇也整体提高了。受益于这样的环境,高家几个年幼的子女都有了踏入学校大门的机会。

高浩珍的十姐高玉,是一位读书的好苗子。即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她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众所周知,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集中了最好的教育资源。

如果高玉能选择继续深造,说不得等她工作后,就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了。

然而,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高玉却选择了放弃。

原因很简单,也很让人伤感。她认为家庭太穷了,自己不能加重家人的负担,而是要进入社会工作,为家里挣钱。

就这样,她与大学的校门失之交臂。而高中毕业的高玉,已经是高家学历最高的一个人了。

与11个姐姐的命运不同,高浩珍自一出生开始,就受到了家里的百般宠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最漂亮的衣服,都是留给他的。姐姐们对这个唯一的弟弟,也宝贝得不得了,从不会让他干重活。

用简短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摔着了。

从小到大,11个姐姐都把他保护得很好。就像这一次的舆论风波,姐姐们都帮他拒绝了所有采访,选择挺身而出将所有的恶意挡在门外。

不得不说,有这么多心疼自己的姐姐,的确也是人生幸事,值得好好珍惜。

所以,正如高玉在回应中所说的,她们一家人的关系都非常好,也是自愿出钱为弟弟筹办的婚礼,买的新房。

了解过她们一家的故事,相信她所说的,正是她所想的。

最后,关于超生的事情又该如何看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件后续与思考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快五年的时间了,事件的当事人也成功走出了这起事件的影响。

5年的事情,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短暂到过去之事依然历历在目。

漫长到回忆往昔,竟有沧海桑田之感,曾经的青涩男孩已经蜕变成了一位成熟稳重的男人。

他的姐姐们也继续过着平安喜乐的生活,当然这件事直到今日依然会有很多人拿出来讨论。

通过探讨,其中关于生下如此多子女的事情,确实值得引人思考

这一点,尤其值得年长者去深思。在以前那个物资比较贫乏的时代,很多人对养育的态度,和今天的年轻人有着很大的区别。

其中最大的区别,就体现在“养”和“育”这两个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谓养,养宠物也是养,也就是能喂饱,喂长大就是养。何为育,育人育才育德,是为育。

重心的不同,无关道德、观念。更多的还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正如此次事件中的高海贵一样,在他看来,生孩子只要饿不死那就往死里生。

从没有去思考过,生下了这么多孩子,如何去教育的问题。

最后,就导致了这家人有些悲情的命运。所以不管是生孩子,还是做其他事,都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