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董卓,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几乎成了暴虐的代名词。当他挥军入京,整个洛阳城都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然而,最令人震惊的是他对何太后所做的那些事。

他到底做了些什么,让整个东汉王朝走向崩溃?又为何在对待汉灵帝的何太后时,会表现出一种"正人君子"的样子?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位军阀暴君做出这样的决定?

那么,让我们一起回到公元189年的那个炎热的夏日,去解开这个谜团的真相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卓的进京之路:一场匆忙的政治博弈

公元189年8月28日,这一天对于东汉王朝来说,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就在这一天,号称"东汉掘墓人"、"教皇帝做人第一人"、"吕布义父二代"的董卓,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进驻了洛阳城。

董卓的进京,实际上是一次权力的争夺战。在此之前,洛阳城内部就已经陷入了激烈的权力斗争之中。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在争夺朝政大权,你争我夺,乱象丛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是十常侍企图除掉大将军何进,却被何进识破。张让等人为了自保,将蹇硕推出去做了替罪羊,才暂时脱离了险境。后来何进又打算引兵入朝,除掉张让等人。张让等人得到消息,先发制人,杀害了何进。

这场内部权力斗争,给了董卓可乘之机。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军阀,董卓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于是,他带领自己的3000精锐部队,趁乱进入了洛阳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董卓进入洛阳城的时候,手中的兵力并不多。仅仅3000人,这在当时的洛阳城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董卓并没有直接用武力镇压朝臣,而是采取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手段。

他每天晚上都会带着自己的军队悄悄地从城外撤出,然后第二天一早再大张旗鼓地重新进城。这样反复了4、5天,终于让洛阳城内的朝臣们对董卓手中的军力产生了巨大的猜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董卓还迅速地收拢了何进旗下的军队,并且联络了吕布,共同策划了刺杀丁原的计划。丁原一死,董卓顺利地获得了丁原麾下的大部分兵力。

经过这一系列的布局,董卓终于在短短几天内,成为了洛阳城内最大的一支势力。甚至在9月初,他还顺利地废掉了汉少帝,让皇位空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卓与何太后: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就在董卓全面控制洛阳城的同时,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也出现了:何太后。何太后,作为东汉王朝的摄政王太后,无疑是当时权力最大的人物之一。她不但长相出众,更重要的是擅于巧妙地迷惑汉灵帝,获得了他的宠爱。

在此之前,何太后可以说是靠着手段和运气,才登上了皇后宝座。她先是联合其他嫔妃,共同诬陷宋皇后。结果汉灵帝听信了她们的谗言,废掉了宋皇后,让何太后顺利地登基为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咋舌的是,为了防止有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何太后竟然不惜暗中毒杀了那些怀有身孕的嫔妃。连汉灵帝的亲生儿子,也难逃何太后的毒手。

后来,当董太后想要扶刘协上位时,何太后则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位。两人因此结下了深仇大恨。最终,在何进的帮助下,何太后成功让刘辩即位,董太后则被迫退出了政坛,等待着何太后送来的毒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一个"蛇蝎心肠"的人物,董卓自然无法轻易地对她动手。毕竟,何太后一旦不幸身亡,谁又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呢?

更重要的是,在董卓进入洛阳城的那几天里,他实在是太忙碌了。他不但要收拢军队,还要安抚朝臣,还要尽快完成废帝的大典。哪里还有时间去对付何太后呢?

所以,董卓最后选择了一个更加稳妥的方案:在进入洛阳城区区6天之后,就直接下令处死了何太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历史上记载董卓这样做,无疑是出于自保的考虑。但在当时的朝廷中,谁又会相信董卓会因为害怕何太后,而暗中处死她呢?于是,董卓索性编了一个说法,称是为了替董太后报仇。

这样一来,董卓既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又能给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无疑,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卓的暴行:一个被误解的英雄?

尽管董卓在处置何太后的问题上表现出了相当的理性和谨慎,但是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的所作所为却又一次引发了众怒。

首先是董卓纵容手下大肆洗劫洛阳城。他们不仅劫掠民间财富,甚至还挖掘了邙山上的皇家陵墓,在史书上留下了"东汉掘墓人"的骇人称号。

与此同时,董卓还指使部下随意杀害百姓,将他们的人头当作军功。而他们的妻女,也沦为了董卓麾下士兵的奴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肆无忌惮的暴行,自然引起了洛阳城百姓的强烈不满。但是董卓并没有因此而收敛,反而更加张狂。他甚至公开"奸乱公主,妻略宫人",将皇宫当成了自己的游乐场。

这些行径,无疑都在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即便是在当时,这些记录也足以让董卓成为一个"大魔王"的形象。

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位军阀暴君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如前所述,董卓进入洛阳城之初,手中只有3000精锐,而洛阳城内至少有数万大军。面对如此巨大的军事压力,董卓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彻底掌控整个朝廷。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手段,来震慑朝臣,维持自己的统治。譬如说,纵容手下肆意洗劫,就是为了向群臣们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而对于皇宫的蹂躏,则是为了彰显自己的霸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这些行为确实极为残暴,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只是董卓为了维护自身地位而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手段。

或许,如果当时的天下形势不那么险恶,董卓也不会选择这种极端的做法。倘若当时的朝廷不那么腐败,内部也不会那么混乱,或许董卓也不会走上这条道路。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董卓也算是一个被历史所误解的人物。他之所以会做出那些令人发指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维护自己地位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出于一个暴君的本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迁都长安:一场举世皆知的灾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董卓的暴行也越来越多。他不仅肆意蹂躏百姓,还放任部下抢劫朝臣的家产。甚至在后来为了抵御诸侯联军的进攻,他还下令迁都长安。

这一迁都方案,无疑成为了董卓统治期间,最为弊端重重的一个决定。首先是这个决定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董卓在下令迁都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详细的计划。他只是简单地下令,要求洛阳城周围近百万人口,全部前往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个缺乏任何准备的迁徙行动,对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实在是太过艰难。在漫长的迁徙路途中,无数百姓因为缺乏粮食,而饿死在了路上。

而对于那些还能勉强抵达长安的人来说,情况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长安作为一座古老的都城,早已积累了大量人口。突然之间,这里又被塞进了几十万新移民,更是雪上加霜。

粮食供应严重不足,再加上新老居民之间的矛盾,长安很快陷入了一片混乱。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这座曾经辉煌的皇城,处处都充满了饥荒和瘟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局面,无疑也让原本就对董卓恨之入骨的老百姓,更加愤怒。在他们看来,董卓不仅蹂躏了他们的家园,现在竟然还让他们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

这也导致了天下对董卓的仇恨情绪达到了顶峰。此后不久,各路诸侯终于联合起来,发动了一场震惊天下的讨董联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董卓的下场,也必然是一个颜面扫地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目睹自己一手酿成的惨祸,董卓内心的痛苦,想必是难以想象的。他毕竟也是一个有野心、有远见的枭雄,却最终沦为被世人唾弃的暴君。

这究竟又是因为什么呢?或许,正如前文所说,董卓并非完全是一个纯粹的暴君。他所做出的很多极端行为,都源于一种维护自身地位的必要。

然而,在一味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他却忽略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民心。董卓虽然能够通过暴力手段,短暂地控制朝廷,但最终却难以赢得百姓的拥护。这也注定了他的最终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似是而非的故事,却永远无法完全被抹去。董卓的一生,无疑谱写了一曲令人闻风丧胆的历史乐章。但在这曲调背后,是否隐藏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真相?

也许,只有时间能给予我们答案。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或许会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认知。毕竟,历史总是充满着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