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木县到陕收集红色史料

尼木县到陕收集红色史料

慰问和看望革命烈士遗孤

慰问和看望革命烈士遗孤

  • 杨立池

据西藏尼木县退役军人事务部4月28日发文报道,尼木县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一行人等,于日前来到陕西省有关地域,收集有关红色史料,看望和慰问革命烈士遗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蒲城县,地大物博,人杰地灵,英雄人物辈出,具有光荣地革命传统。这里是著名地杨虎城将军故乡,至今县城还完整地保留着清代禁烟英雄林则徐的公馆。

一九六八年三月,264名健儿怀惴革命理想,走出蒲城大地,昂首挺胸奔赴高原雪域西藏,补充到陆军五十三师战斗序列,其中分到师直高炮营132人,工兵营132人。之后,由士兵提拔为军官的有40多人。其中师级3人,团级4人,营级8人,多数为连排级军官。

这批蒲城兵,一九六九年参加尼木平叛的有20人,除在尼木叛乱中壮烈牺牲的4人,共计有7人把年轻地生命献给西藏,热血浇灌了高原的草木。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一九六九年六月十三日尼木县发生的那场叛乱以及平叛战役中甘愿牺牲奉献的蒲城兵的壮举,一直感召着尼木县政府和尼木人民。

为充分发挥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凝心铸魂、传承红色基因的宣传教育作用,尼木县结合本县实际,积极开展收集红色史料和慰问烈士遗属活动。

尼木县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明杰及其一行,来到陕西烈士遗属和老前辈们家中,倾听烈士遗属讲述烈士生前故事,感悟他们的忠诚担当、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和宝贵品质、追寻他们的成长足迹、回忆烈士英雄事迹;听老前辈回顾在尼木的经历,体会英勇的革命气概,感悟伟大精神力量。

李明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从英雄烈士和老前辈们的革命精神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尼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新时代新尼木两步走”总体布局,深入推进“七个新尼木”建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接受看望和慰问的烈士遗孤纷纷表示,感谢尼木县领导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厚爱,缅怀先烈,不忘初心,始终拥护党的领导,加强汉藏民旅之间的团结,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杨立池:陕西蒲城人,1968年3月入伍,在西藏陆军53师服役,历任战士、文书、副排长、后勤干事、指导员、营部书记等职务。1984转业于渭南行政公署担任公务员(县处)级别。杨立池入伍第二年,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他既是尼木叛乱中的幸存者,又是西尼木平叛的参与亲历者。在耄耋之年,以自己成长、经历,写下了40万字的《尼木归来》的军旅体裁长篇小说。

作者:杨立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杨立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