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媒体18日将中国《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的出台和所谓“当地渔民”在中国黄岩岛周边海域展开“冲闯黄岩岛”行动进行关联解读。对此,中国南海问题专家进行驳斥,称菲律宾媒体对此故意炒作、蓄意歪曲甚至恶意抹黑,既别有用心又“做贼心虚”。该《程序规定》的出台是为了维护海上正常经济活动秩序,无论是中国渔民还是他国渔民,在法律法规面前都是一视同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冲闯黄岩岛周边海域的菲律宾渔船

菲律宾《星报》18日报道了中国海警局制定出台的《程序规定》,此前,菲“民间组织”“这是我们的”召集一群所谓“当地渔民”前往中国黄岩岛周边海域,展开为期3天的“冲闯黄岩岛”行动。

《程序规定》一共十六章,二百八十一条。包括总则、管辖、回避、期间与送达、现场监督检查、立案、调查取证、听证程序、行政处理决定等内容,涵盖海上行政执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是海警机构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的基本规范。菲媒体报道无视其中“开展行政执法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开展行政执法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 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等条款,却将重点放在对涉嫌违反出境入境管理的外国人可进行拘留审查的相关条款,如“对涉嫌违反出境入境管理的外国人,具有 下列情形之一,经当场盘问或者继续盘问后不能排除嫌疑,需要作进一步调查的,经海警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拘留审查:(一)有非法出境入境嫌疑的;(二)有协助他人非法出境入境嫌疑的; (三)有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嫌疑的; (四)有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或者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嫌疑的。”

报道还称,针对中国的新规定,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准将杰伊·塔里拉 (Jay Tarriela) 声称:“没有人可以阻止菲律宾人,尤其是渔民,冒险进入西菲律宾海(中国称南海)。”

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丁铎博士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程序规定》发布之后,菲律宾一些媒体将之与近日菲闹事船队侵闯中国黄岩岛海域挂钩,做不负责任的揣测和歪曲,挑高菲国内对抗情绪。“菲故意炒作、蓄意歪曲甚至恶意抹黑,是另有所图、别有用心,反映出菲律宾既不断挑衅又‘做贼心虚’的心理状态,目的在于借此误导国际舆论,转移民众视线,渲染‘中国威胁论’。”

“《程序规定》出台明确了中国海警机构在海上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执法所需要的程序,并不是针对黄岩岛,仁爱礁这些被美菲‘炒热’的海域,也不是针对某些具体行动;而是为了管理和规范海警在海上执法作业的程序规范,细化和规范海警海上执法的程序,更好的管理海上生产生活作业的秩序。这也是国际通行的惯例,菲律宾方面有些想当然。” 中国南海研究院世界海军研究中心主任陈相秒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

据丁铎介绍, 2021年中国颁布了海警法,2023年中国海警局出台两部办理刑事案件的有关程序规章,近日发布《程序规定》,这是中国在具体领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生动体现,也是提升国内海洋治理综合水平的必然要求,“《程序规定》是中国海警根据制度建设和履职需要,根据既定的立法目标,在科学合理把握立法节奏的背景下制定的基本程序性规范,外界对此不应做过度解读。”丁铎说, 以海警法为核心、以程序规章为主干,旨在规范和保障海警机构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制度体系正在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这次发布的规定为海警机构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性规范,海警行政执法和全办案流程将更权威、更规范、更专业。”

陈相秒认为,2021年出台的海警法明确海警机构的职能定位、权限措施和保障监督,确保海警维权执法、对外合作有法可依。但海警法并没有涉及到具体执法细则,也因此在今年3月份,中国海警局修订印发了《海警机构海上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导目录》)。《指导目录》共梳理出海警机构海上行政执法事项518项,主要明确了海上行政执法的事项类别、职权类型、事项名称、实施依据等内容。这是进一步明确海警在海上期间遇到相关案件依旧何种法律来进行处理。

“如果说《指导目录》是针对具体案件依据何种法律,最新出台的《程序规定》则明确海警如何执法。”陈相秒说,比如其中有一条规定是回避原则,这表明涉案人如果是办案人亲属,则办案人需要回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5日表示,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2016年就菲律宾少量小型渔船在黄岩岛附近海域正常捕鱼活动作出善意的安排,同时依法对菲渔民相关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

“黄岩岛是我们固有领土,不管《程序规定》有没有出台,只要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管辖权,中方将依法采取必要措施。我外交部多次表态说,中方出于善意原则,出于维护双边关系大局的需要,允许菲渔民在黄岩岛附近海域捕鱼。”陈相秒表示,但前提是菲律宾渔民要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国际法,尊重中方在黄岩岛的领土主权,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享有这样的权利。

陈相秒强调,无论是《指导目录》还是《程序规定》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海上正常活动秩序,无论是中国渔民还是他国渔民,在法律法规面前都是一视同仁的,“通俗地说,在我主张管辖海域内,任何渔民违法了相关法律,中国海警在经过实地调查,并且掌握了确凿证据,就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比如有渔民在我管辖海域使用炸鱼等非法渔业活动,这违法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法等,海警就可以依法对渔民进行行政处罚。有的案件,海警机构不仅在海上进行现场处罚,还要提交司法程序。”

丁铎表示,对于菲律宾近一段时间在涉及南海叙事和认知层面的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种种做法,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中的有识之士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会被菲歪曲解读和恶意炒作所误导。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郭媛丹

延伸阅读

菲专家:很多菲律宾人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国家被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菲律宾智库主任鲍比·图阿松接受采访

菲律宾智库“人民良政”中心主任鲍比·图阿松(Bobby M.Tuazon)日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菲律宾现任政府极其重视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关系,一大原因是受到了美国“捐赠不再使用的旧船和旧驱逐舰”的诱惑。但有关南海问题的争议应由中国和菲律宾来解决,美国的参与和干涉只会让局势更加复杂、更紧张。

图阿松认为,美国对菲律宾马科斯政府支持的潜在目的,是维护其地区和全球霸权。“历史事实表明,这个菲律宾的前宗主国维持他们在此处的军事基地,主要是为了捍卫美国的安全利益,而不是菲律宾的安全利益。”

2022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在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首次会晤时称,美国将为菲律宾提供坚如磐石的防御保障。“这种言论明显是针对中国,拜登将马科斯视为代理人战争的工具或傀儡。”图阿松认为,当前中菲关系紧张升级有三方面因素:首先,马科斯是美国坚定的铁杆盟友,利用与美国的防务联盟来对付中国;其次,军方在菲律宾政治中的话语权颇大,“由于历史渊源,菲律宾武装部队及国防部实际上都是美国的工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代理军队’,而菲武装部队在菲律宾政治架构中的实力非常强大,总统也需要通过划拨大量预算经费支持其与美军的联系。”第三,菲总统受到了美国“捐赠不再使用的旧船和旧驱逐舰的诱惑”,这些旧舰艇被作为“礼物”送给菲律宾海军和海岸警卫队。此外,每年都有很多菲律宾初级军官获得奖学金,在美国某些军事部门参加特殊训练。

在采访中,图阿松对《环球时报》反复提及,中菲两国于2017年曾建立了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双方应该通过该机制解决争端。然而,现任总统马科斯并未用好这一磋商机制,而是以牺牲外交为代价,利用与美国的防务合作来对付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菲律宾人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国家被卖了,图为中菲国旗

“美国不希望与中国发生任何(直接)战争,而更喜欢通过菲律宾等国家搞代理人战争。这很危险。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菲律宾将输掉战争,但美国却会很高兴。许多菲律宾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国家正在被总统出卖。”他表示。

图阿松称,无论是马科斯还是未来的总统继任者,菲律宾政府都应该用好2017年建立的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小马科斯政府应该意识到,中国是对菲律宾最友好的国家之一,过去数年中国一直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从菲律宾进口了大量榴莲、香蕉等产品。

这名菲律宾学者表示,历史上,中国也屡次为菲律宾提供帮助。“在中菲建交之初,中国以非常低的价格向菲律宾出口石油和大米,当时菲律宾不仅正面临石油危机,农业收成也不好。”这些积极因素应该为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两国应致力于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菲律宾的粮食安全一直处于危险之中,但美国向菲律宾提供子弹、火药、大炮和导弹,却没有提供任何食物,这是悲哀的。”图阿松表示,此外,“当前的气候危机也让菲律宾面临挑战,马科斯政府应该向中国政府学习如何应对气候危机,而不是(向美国学习)如何射击和如何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