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哈军工院长陈赓办公室冲进一个女孩,她大声问:“凭什么不录取我,我就要上。”

陈赓放下笔,扭过头看着这个女孩,不知为何感觉十分熟悉,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他好像在彭老总家里见过这个女孩。

陈赓搬了个凳子,给气鼓鼓的女孩倒杯水,温和的说道:“别着急,慢慢说,你叫什么?”

原来女孩叫左太北,她是左权和刘志兰的女儿,刘志兰是共产党积极革命的同志,而左权也是一位实打实的烈士。

1942年5月左权在日军大规模围剿战役中不幸牺牲,当时彭老总沉痛了很久,之后就把左权的女儿接回家里照顾,那年左太北才一岁多。

“你跟你你父亲长得很像。”陈赓温和的说。

左太北这会儿已经不生气了,反而很好奇的问:“你认识我爸爸吗?他是个大英雄,我就是要继承我两个爸爸的事业,我超出分数线很多分呢!为何不让我上?”说到这女孩开始委屈起来。

左太北实在不明白,但是面对陈赓的和颜悦色,她气冲冲来质问的那股劲儿也慢慢卸了,余下的就是无尽的委屈。

陈赓也很奇怪,他直接就给招生办打了个电话,招生办很快就解释了,原来是政审没过。

政审没通过?烈士和革命家的女儿,还是彭老总照顾长大的,政审怎么会有问题?接着询问才明白。

原来左太北有个二伯,这个二伯早年是国民党的忠实追随者,因为填表的时候需要把亲属都填上,左太北就把这个二伯填进去了,然后导致她政审没有通过。

对于这件事陈赓是知道的,左太北二伯追随国民党的时候,左权就因为跟他立场不同而分道扬镳了,那个时候左太北甚至还没出生。

明白缘由后陈赓直接在电话中跟招生办的人说:“左太北没有问题,我来担保,让她上。”

挂了电话后陈赓继续和颜悦色的跟左太北说:“先回去吧!录取通知书马上就会到。”

左太北开心极了,当即就兴高采烈的回去了,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快实现了呢!

因为左权牺牲的时候左太北还不记事,她对父亲的了解主要是父亲左权的英雄事迹。

而左权跟彭老总是好友,左权去世后彭老总把左太北带到自己家里交给妻子照顾,彭老总也会经常跟左太北讲一些战场上的事情,左太北一直把彭老总当做“二爸爸”,这也是为何她总说我有两个爸爸。

受两个爸爸的影响,左太北一直都打算长大了进入军队为祖国做贡献,然后为此严格要求自己,成绩一直都很优异。

后来陈赓创建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对当时来说是军事上的最高学府,也是我国重点发展项目的基地,左太北就是打算考这个学校。

虽然经历了一番波折,最终左太北还是拿着通知书,沐浴着哈军工的阳光,成了建设中国的一员。

因为当时中国在航天方面的人才实在欠缺,虽然已经往马兰基地送去了大量的导弹研究人才,但还是远远不够,为此左太北直接选择了导弹专业。

之后,左太北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一生,直到退休。

退休后的左太北开始回忆整理自己的这一生,父亲的光辉一直照亮着她的人生,她觉得这样的光辉应该为更多人看到,让这缕光芒为更多的人指明方向,毕竟中国的未来还要交给下一代。

于是左权的十一封家书被左太北公布出来,带着当年那不屈的精神,像一个父亲一样,对后辈谆谆教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