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这么大,第一次知道,插秧质量的好坏,还会影响水稻的产量!突然发现做农活也是有技术含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今天最大的收获,是终于明白什么叫‘浑水摸鱼’!因为摸鱼真的要先把水搅浑,不然很难摸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7日,成都市二十一世纪学校高中部的同学们放下课本,走出校园,走进温江区和林稻海,探寻农耕文化,体验劳动之乐!

研学内容包括插秧、摸鱼、摘菜,每一项都让同学们期待满满!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下到了水田里,第一个挑战就是在泥水里走动,很多同学踉踉跄跄,还走不稳。而接下来的取苗、插秧,更让大家感受到劳作的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啊,这也太难了吧!” 水田中间,一名高二的男生一边叉腰,一边感叹。

在后面的采访中,他还告诉小编,自己的父母从小也在城市长大,平常几乎没有机会接触这些农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常对水稻的了解,也只是在书上、课堂上,今天第一次看到秧苗,第一次体验插秧,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以前嫌弃农活又脏又累,现在终于明白农民伯伯的艰辛,以后要尊敬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位女生也告诉小编,这次是真切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尤其想到袁隆平爷爷曾经历经艰辛才繁育了杂交水稻,更是感慨:“如果没有袁隆平爷爷千万次的实验,没有基层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着脸上的汗水和心中的感恩之情,同学们很快进行了下一个欢快的环节:徒手抓鱼!

老师的讲解话音刚落,不少同学已经脱了鞋子,下到了鱼塘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摸鱼是紧张又刺激的体验,因为谁也不知道能摸到啥,是小鱼还是大鱼,是青蛙还是癞蛤蟆!

很快,就有同学抓到了一条鱼,全场都响起了羡慕的欢呼声,“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一些同学在岸边指挥,“快看,这里有泡泡,往前抓啊!”

“要去草底下摸,那里鱼多!”

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战术,一边与水中的鱼儿开战!

“哎呀,又跑掉了,我都已经摸到三回了,这鱼太狡猾了!”

一个趔趄,一位同学还坐到了水里。更惋惜的,是鱼到怀里,又逃走了!

摸鱼虽然好玩,但还是有很多同学尝到了久战无果的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中部周主任为了鼓励大家,也亲自下到水里开始现场教学!

“摸鱼我可是比你们有经验,大家要先把水搅浑,水浑了,鱼就开始晕头转向,我们才好抓到!”

同学们豁然开朗,也明白了“浑水摸鱼”不仅是一个成语,还是一个劳动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越抓越多,不一会儿,岸边就装了几十个口袋的鲫鱼。

一位老师透露,这些鱼会发放给学生带回家,也可以交由食堂统一处理,做成美食享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是采摘蔬菜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鱼有菜,这生活真不赖!”

菜园里扭着青菜的同学们,也不由发出了幸福的感慨。不用说,这些蔬菜也会送给他们,摘的多,带的多,让孩子们真正实现一次“大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渐渐远离农村,对农田农作物等知识了解越来越少。

为了避免孩子们出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情况,学校这次研学特意选择了农耕研学,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到田间地头的农作活动中。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种植技术和农田生态环境,也学习农作物生长周期,掌握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