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讲知识#

刘先生的儿子要结婚了,给小两口装修房子、办酒席,一通下来要花不少钱,所以他就打算去银行将自己很早之前存的钱取出来。

还没等要出门的时候,就被儿子给叫住了,说要陪着一起去银行,担心刘先生取钱的时候不顺利。

“咋地,我取自己的钱都不行了?能有啥问题啊,别一天到晚尽是事儿。”面对脾气有些顽固的刘先生,他的儿子也有些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爸,现在银行取钱是有新规定的,咱们这次要取的钱金额不算少,到时候银行肯定要问取了干啥用的,我这不是想着跟你一起,也好将情况给说清楚嘛。”

听儿子这样说,刘先生吐槽道:“咋那么多事儿,存的时候是我的钱,怎么取的时候难道不是了,还要给设个障碍。”

一、银行取钱出新规定

2022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联合印发《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办法此前在刚刚公布出来的时候,就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因为其中针对现金存取业务有了新的规定。

规定中提到对于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存取业务,不仅要做好对客户身份的核实,还要登记现金的用途。

“存钱容易取钱难”、“我的钱我做不了主”、“银行有权力问客户钱的用途吗”。

一时之间,类似于这样的评论在提及这一规定的网络视频下方涌现露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网友觉得,银行没有权利问客户拿到钱后去干什么。

不过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面对银行工作人员的询问,基本上也会给出一个答复。

但也有人表示不理解这种询问行为,不愿意进行配合。

2023年7月3日,浙江宁波的某银行柜台前,一位穿着黑色短袖的男子跟柜员大声地争执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透过网友上传的视频可以看到,这名男子对银行柜员说:“我不把你开除掉,我是不干。”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说出这样的话呢?

结合视频内容可以了解到,这名黑色短袖男子来银行是想要取两万五的资金出来,但被柜员按照规定询问了取钱的用途。

然后这名男子就表示,以前取一万是可以的,现在取两万五就不行了,还质疑这样问,是不是因为柜员的业绩工资跟这个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后来,也许是被问的不耐烦了,于是这名男子就开始了一次只取一块钱的行为。

同时还跟银行柜员说:“你如果这样的话,我明天还要取一块钱,我不把你开除掉,我是不干。”

他的举动令银行柜员的情绪崩溃了,可能柜员也想不到,自己只是按照要求照例问询。

就遭遇到了一次来自于职场的重大“事故”,成为了一个被客户用来发泄不满的“工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是看到柜员的情绪的确不稳定了,这名男子后来还是将两万五一次性取走了。

虽然这个事情是结束了,但在现金存取业务中,产生于客户与银行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

光是在与该男子相关的视频下方,就能看到评论区里面有很多人,都认为到银行取钱不应该被问及用途。

为此还用暗讽的文字表达对银行这一行为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到,银行到底为何要冒着被客户不满的风险,设置了这样的规定呢?

以及,如果想要顺利地取到钱,面对柜员的询问该怎么回答?

二、为何银行要问取钱用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样的视频,就是被诈骗的人明明已经被警察找到了,也被科普了诈骗一方的情况。

可上当受骗的这个人依旧不相信,执意要将钱转给骗子,甚至还让警察滚开,说警察是在耽误自己挣大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在被骗之后,对外界劝说油盐不进的人,并非是单独的个体,数量还蛮不少的。

一方面是诈骗分子的骗术升级了,显得更加具备真实性。

比较常见的骗局,就是骗子会弄出一个所谓的理财产品,让被骗的人在刚开始投资时,能够狠狠地赚上一笔。

钱帛动人心,随着被骗人对骗子的理财产品越发地深信不疑,就会再取出更多的存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算来一笔大的时候,即便有银行询问,有家人指责,还有警察劝说,也会显得无济于事。

其实这也显示出在另一方面,有些被骗的人已经出现类似于“赌徒”的心理。

可能在被劝说时,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却又不愿意前面的付出仿佛成为了笑话,选择要背水一战。

因此银行之所以针对客户取钱,尤其是大额取款的行为进行询问,目的之一就是防止客户陷入到金融诈骗的“陷阱”当中,能够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财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去防范诈骗之外,这一规定也是为了防范洗钱这一金融犯罪行为。

洗钱,就是将犯罪或者是其他非法所得资金,通过转化、隐匿等多种形式变得合法化的行为。

不要觉得自己是普通的老百姓,洗钱这种犯罪行为就跟自己没关系了。

要知道犯罪分子通过开地下钱庄、逃税、恐怖腐败等手段所得到的钱,如果原本就是合法的,说不定可以用到更多的国家基础建设当中,让老百姓从中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对于洗钱和恐怖融资犯罪的打击力度一直都很强劲,形成了多个相关部门携手配合。

积极开展诸多反洗钱调查和协查工作的局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仅以2023年的数据来看,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共接收到了1.3万余份重点可疑交易线索。

在经过了进一步的筛选之后,对于其中要进行深度较差的线索开展反洗钱调查6200余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还有按照规定协助侦查、监察机关对2600余起案件开展反洗钱调查,调查次数合计为2.5万余次,协助破获涉嫌洗钱等案件1600余起。

可什么样的交易线索,会被冠上“可疑”的标签?

一般在询问的过程中,对于客户含糊其辞的回答,银行可能会进行初步地筛查。

在这个阶段如果发现了问题,后续就可能会将其交易行为划入到重点可疑的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在被问为何取钱时,要给出一个靠谱的回答。

而且银行问询的对象,通常会是进行大额取款的用户,小的金额在自动存取款机就能自行操作了,还是很便利的。

三、银行取钱被询问用途怎么答复

“钱取出去做什么用?”“取出来存对面银行。”这两句对话,在网络平台上被不少人给转载了。

似乎觉得后者的回答是很具备喜剧色彩,让曾被银行工作人员问过的人看到后,仿佛觉得自己也随之出了一口恶气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这样的回答也没什么问题,除去能将资金取出来之外,还留下了博人一笑的价值,也算得上是一举两得了。

但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伴随着银行业务朝着数字化方面转型。

一部分业务通过手机就能快捷、便利地办理,很多诈骗分子也对骗术进行了升级。

在新骗术出现,且尚未被更多人意识到的情况下,想要避免被骗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与其抱怨银行不够人性化,不如放平心态看待,这毕竟也是银行为了保护客户资金所做的措施之一。

至于该怎么回答取钱用途这个问题,一般来说要有针对性。

这样能避免给银行留下不必要的疑虑,导致自己后续会被问到更多问题,取出到所需的资金。

就拿一来是提到的刘先生来说,在取钱时可以告知是家庭支出,用于装修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后续要采取什么装修方案、找什么样的装修公司等,这些都是不需要说出来的。

银行问取款原因,只是要得到一个真实且合法的答案。

不用回答的过于详细,甚至将个人的一些隐私都给说出来。

因为透露的细节越多越容易被关注,万一某处言论出现了矛盾,就会影响到取钱的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很多人出于对隐私的考虑,并不愿意在取钱时透露具体用途。

因此面对银行工作人员的询问就会显得很不满,觉得个人的隐私边界已经被侵犯到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客户觉得银行的这类做法也是能理解的,毕竟诈骗事件太多了。

万一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判断,也许在被问到为何取钱时,通过在自己的反应,银行工作人员能看出不妥。

这样一来,原本落入诈骗“陷阱”而不自知的人,或许就可以悬崖勒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银行取钱时,如果被问取钱用途,也不要一上来就觉得不耐烦,对这一行为带有严重地成见。

至于该如何回答,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希望大家也可以集思广益,也许会有更好的回答方式。

参考资料: 央广网2022-02-10《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要登记?解读:不影响正常存取,取款超5万需预约》 光明网2023-07-04《男子故意1次取1元逼哭柜员,银行回应→》 反洗钱局2024-03-25《2023年反洗钱调查协查总体情况》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