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其实还是非常的淳朴的。在过去农民就很注重互帮互助,记得在小时候遇到农忙的时候,村民之间就会相互帮忙,都是不计报酬的,只要管饭就行。而且在几十年前,村民之间干活也是没有酬劳的。

特别是在农村里,遇到红白喜事了,大家也是尽量能帮忙就帮忙。尤其是白喜事的话,那更是主动去帮忙,于是也就形成了“白色到,红事叫”的不成文规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村民们通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维系着紧密而复杂的人际关系。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口流动的增加,一些人开始常年不在农村居住,对于村里的红白喜事是否还需随礼,他们产生了疑问。

那他们还有必要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吗?如果长期不参加村里红白喜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一、哪些人常年不参加村里红白喜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哪些人群可能常年不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这部分人通常分为几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早就离开了农村,并且已经在城市定居了。他们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早就已经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并且因为常年在外面打拼,甚至已经在城市里定居了,因此与村里的联系少了,甚至基本不怎么联系了,这些人就可能不太愿意再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

②忙于工作,无暇回村的打工者。他们虽然户籍还在农村,但因为工作繁忙,无法抽身回村参加红白喜事。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有些离家远,赶回去不好请假不说,而且来回奔跑也很累,所以有些就感觉没有必要回去,也不太愿意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外出发展,心态变化的富裕者。这部分人在外地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认为村里的红白喜事是小事,不值得专门回去参加。甚至有些人认为,自己在外面发展的不错,回去也帮不上忙。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不懂规矩,或不愿参加的村民。虽然他们有能力、有条件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但因为不懂规矩或者就是不想参加,所以选择了缺席。

二、长期不参加村里红白喜事,会有什么后果呢?

对于那些长期不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的人,其实后果也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如果以后还想回农村的话,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村民会认为你人情冷漠,导致名声受损。

在农村社会,红白喜事不仅是家庭的重要事件,更是村民之间联络感情、增强凝聚力的重要场合。很多人邀请你来参加红白喜事,也并不是图你的这点礼金,更多的是希望你来帮个忙,捧个场。

如果某人长期不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就会被视为不近人情,是一个比较冷漠无情的人。这样的行为会让村民对他的评价降低,认为他不是一个好相处、值得信任的人。因此,他的名声也会因此受损,在村里难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互助体系断裂,未来困境难解

在农村社会,红白喜事不仅是社交活动,更是一种互助行为。在村民的观念中,今天你帮助了我家,明天我家也会帮助你家。这种互助行为构成了农村社会的重要支撑体系。

如果某人长期不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就意味着他不再参与这个互助体系。当他家遇到红白喜事时,其他村民也会选择不提供帮助。这样一来,他家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难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前村里就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有个小伙子自认为在外面发展的不错,全家人都在城里定居,对于村里的红白喜事,还有村里的各种建设是都不参与,就连村里建祠堂按人丁出钱他们家也没出。

然而没过几年,他父亲发生意外生病去世了,而遗愿就是要落叶归根。于是村里的人就不同意了,连村里的祠堂都是不允许他们进的。

最后没有办法,不仅补缴了建祠堂的钱,并且还多出了一部分算是“赞助款”,还要挨家挨户磕头请村民去帮忙,村里的人也都是善良,才去帮他把丧事办了。好多人都说,他这都是自食其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小编想说的是,就算现在很多人都在外面发展,有些也已经在城里定居了,但是村里的红白喜事还是要尽量参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时参加红白喜事。

这不仅可以表达对村民的关心和尊重,还可以加强自己与村民之间的联系和感情。如果确实无法参加,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达祝福和关心。

另外要注意的是,作为村庄的一份子,应该积极参与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可以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不仅可以为村庄的发展做出贡献,还可以增强自己在村庄的地位和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在农村社会中,红白喜事是维系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的重要场合。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为村庄的发展做出贡献。因为在农村有很多的事情,是花钱也解决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