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陕历博秦汉馆周边配套及交通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投用。

“大汉紫道”建成试开放

近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大汉紫道”已建成试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陕西省首批文物主题游径“大汉文化主题游径”重要组成部分,大汉紫道将串联起7座西汉帝陵、16个文旅节点,实现区域文旅景点串珠成链、一体联动,成为展示西汉政治、陵墓制度及文化艺术发展传承的重要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大汉紫道不仅可以游览帝陵遗址群,感受秦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还能通过绿意盎然的果园、麦田亲近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率先试开放的大汉紫道泾渭大道至长陵段,主线及支线长约8.7公里,沿途建有5座以秦汉官署“园寺吏舍”命名、文物遗存与生态田园相结合的旅游服务驿站。

大汉紫道园寺吏舍驿站主要承担“可望、可说、可学”的文化展示功能,形成以“望陵”为主题的服务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号驿站:位于陕历博秦汉馆沿泾渭大道向北直行约4公里处,分为上下两层,登上二楼休息观景台,可远眺汉惠帝安陵、赵王如意墓和鲁元公主墓。自此向东而行,大汉紫道之旅也就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号驿站:登上二楼观景台可眺望不远处的秦咸阳宫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号驿站:位于刘家沟村88号院。刘家沟村村民的祖先是长陵守陵人,世代居住于此,村内建有立信门、秦阙楼、村史馆等特色建筑,随处可见以秦汉文化为主题的彩绘景观墙。在这里还能品尝到众多农家美食,沉浸式体验汉服穿戴、中华传统礼仪、茶艺和农耕种植等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号驿站:位于三义村大农生态园内,四周有着大片生态杏林和千亩吨粮田示范方。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美丽田园风光,还能站上杏林高台,举目远眺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号驿站:位于汉高祖长陵和吕后陵附近,这里讲述了刘邦和吕雉爱情与权力交织的传奇故事。驿站不远处,就是正在进行展陈布置的长陵博物馆,未来开放后,将成为秦汉新城又一个文旅新IP。

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
全新改造提升开放

5月16日,全新改造提升的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重新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连接古今的秦汉文化带”核心区域,是战国秦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帝国的都城遗址,有宫殿、府库、大型道路、手工业作坊、水渠等大型建筑遗址和遗迹40余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是以秦咸阳宫遗址展示为中心、秦文化展示为辅助的遗址类博物馆。全新升级的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既是具有当代性、地域性的历史遗址专题博物馆,也是生长的文化基因库、鲜活的研学文旅新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馆当天,“大秦中枢·六合一统”陈列展览正式揭幕,共上展74件(组)文物,均出土自秦咸阳城遗址,为观众揭秘咸阳宫的前世今生。展览还包括了3个沙盘模型、1个建筑模型、73个(组)图文展板,以全新视角系统诠释秦咸阳城的内涵价值,以最新考古成果凸显秦都咸阳在秦以及中国历史上的突出地位和深远影响。

“大秦中枢·六合一统”陈列展览分为“渭水贯都”、“宫阙嵯峨”、“帝国肇基”、“保护传承”4个主题单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渭水贯都:秦咸阳城及遗址,通过秦咸阳城遗址沙盘、墙面立体模型、多媒体装置及图文展板,全面展示秦咸阳城遗址分布、建筑特点和“象天法地”的建造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宫阙嵯峨:秦咸阳宫及遗址,秦咸阳宫复原模型与瓦当、石磬、玉璧、陶水管等文物陈列相呼应,重点展现秦咸阳宫的宫殿建筑风格和装饰手法,带领观众感受咸阳宫气势之宏伟、规模之大、布局之严谨、内部设施之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帝国肇基:秦咸阳宫对秦的突出贡献,展出青铜鼎、玉龙形饰、玉具铜剑、秦诏版、钱币、高奴铜禾石权等出土文物,布设“六合一统”文字、度量等互动游戏,集中阐释秦朝帝制、天下一统实行的制度与政策,让观众更深入了解秦对于中华文明的重要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护传承: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各方努力,通过“解密秦宫”,考古学家带你看咸阳宫遗址微纪录片,展示秦咸阳城考古成果和保护传承工作成效。以建设秦咸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统揽,通过“核心遗址保护+大地景观展示”方式,咸阳宫遗址的整体性和原真性得到有效保护。

西安新增5家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7日,西安新备案的5家博物馆正式授牌,分别是:茯茶文化博物馆、正野艺术博物馆、西安市华夏匾额博物馆、西安市鄠邑区钟楼博物馆、西安市镐金古金银铜器博物馆。至此,西安市博物馆数量已增至163座。

1、茯茶文化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茯茶文化博物馆:位于茯茶镇景区内,由茯茶溯源、丝路飘香、筑茶工艺等七部分组成,是集品质茯茶藏储、茯茶文化展览体验、茯茶文化演艺、茯茶主题餐饮、文创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博物馆。

2、正野艺术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野艺术博物馆: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博物馆展厅面积410多平方米,收藏陈列关中风情泥塑作品350余件,关中风情线描创作画《西府老行当》《关中百怪》200余幅,基本陈列《秦风、秦韵、秦人——关中风情泥塑艺术陈列》全景式、史诗性、艺术化地再现了古老的关中风情和乡村记忆。

3、西安市华夏匾额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市华夏匾额博物馆,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匾额专题博物馆,共收藏匾额相关物件400余件,馆内藏品分为堂号篇、科考篇、节孝篇、鄠邑篇等,时代跨度百余年,藏品保存完整,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藏品绝大部分来自关中地区,是市民游客了解关中“家文化”的一扇窗口。

4、西安市鄠邑区钟楼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鄠邑区钟楼博物馆,展览以“古鄠遗珍”为主题,遴选出百余件精品文物,辅以部分不可移动文物,以及杰出人物的介绍。旨在展现鄠邑区文明孕育、发展、繁荣的整个历程。

5、西安市镐金古金银铜器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市镐金古金银铜器博物馆,是展现我国古代金银铜器及制作工艺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珍藏我国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高古金银铜器文物数百件,涵盖工艺装饰品、生活器皿、车马器、兵器、金银货币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陕历博秦汉馆
东侧立交工程西辅路
秦宫一路下穿咸铜铁路项目建成投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4月底,陕历博秦汉馆东侧立交工程西辅路建成投用。游客在地铁14号线秦宫站下车后,可步行通过大秦文明园北侧园区道路,经人行天桥到达陕历博秦汉馆。

秦宫一路下穿咸铜铁路项目也于5月12日顺利通车,进一步方便了自驾游客前往陕历博秦汉馆,片区互联互通的交通环线基本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秦汉新城还对泾渭大道、兰池三路等路段的交通环境进行了优化提升,确保博物馆周边道路畅通无阻。目前陕历博秦汉馆南广场、秦文明广场地下停车场及大秦文明园北侧园区道路等地,2000余个车位已全面开放。

秦陌花塘对外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秦文明园南侧,全新规划建设的秦陌花塘已对外开放。以地被植物群落打底,种植大面积花卉,形成有层次、有色彩、花相伴的季节性动态景观,成为游客的又一个打卡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陕历博秦汉馆周边,12个地块2000多亩土地也进行了环境提升,其中大地景观千亩麦田已拔节抽穗,麦浪随风涌动;9个地块的绿化提升工作已完成,为群众提供了可供户外休闲的大片草坪绿地。

绵延18公里的渭河生态景观带也已全新升级。徜徉其中,生态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文与历史交相辉映,让您享受难得的静谧与安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