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明池位于长安城西南,开凿于2200多年前汉武帝时期,最初为征伐昆明国和南越教习水战之用,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工湖,也是一个较为复杂而又自成体系的综合性都市水利工程,发挥着巨大的军事、经济、园林、文化与水利的多重效用,一直延续到唐代。

史无前例的人工湖泊
开启中国城市供水新纪元
开创大型水体园林景观先河

昆明池是汉武帝时期利用周秦时期的原有池沼拓建的巨大的人工湖泊,是汉武帝先后在元狩三年(前120年)、元鼎元年(前116年)两次修建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明池规模之宏大史籍中较多记载,如《汉书·武帝纪》臣瓒注、《三辅黄图》《三辅旧事》《太平御览》《雍禄》等记载昆明池周长达到四十里,面积332顷,或曰320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功能历时并不是很长,汉代也仅仅持续了武帝后期一段时期。反而由于昆明池地势高于汉长安城,且水量丰沛,水源清洁,从而使其具备了为都城长安供水和调节都城附近漕渠的漕运功能。这也标志着西汉长安城开辟了中国都城地面水供水的新格局,第一次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都城的供水问题,是亘古以来的重大事件,开始了中国城市供水的新纪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秦汉上林苑中最优美的园林景观区之一,隋唐时期昆明池虽然为城市供水的功能小了,然而却成为皇家王公贵族游猎的重要场所。唐代利用汉昆明池原有的基础和自然特点,经过几次修浚和建立引水堰,使昆明池的面积较汉代有所增加,而且形成了一个以昆明池为中心的河湖结构,包括定昆池、贺兰堰、石炭堰等设施,成就了汉代以来昆明池的再次辉煌,开创了我国以大型水体为核心来布置园林景观的先河,在中国的园林建设发展史上意义深远。

唐朝以后,随着政治中心的东迁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昆明池逐渐干涸。

昆明池南池预计年底建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明池遗址公园(斗门水库)是陕西省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之一,是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调蓄水库,是以供水、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平原水库,将在“八水润西安”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由于昆明池在历史上的作用和今天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重建昆明池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最新消息,斗门水库(昆明池)南池预计年底建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斗门水库利用原昆明池旧址的历史低洼库盆遗存进行建设,总库容5052万立方米,按照南北池形制布置,其中北池已于2022年建成蓄水。

斗门水库南池是“引汉济渭”的调蓄池,南池的库容是2897万立方米,可以承接“引汉济渭”每年8773万立方米,建成后可以解决约20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热度较高的紧邻昆明池的沣东高新融合片区,整体规划用地约4700亩,位于科技西路、西户线、科技二路-科技四路-经二十七路的合围范围内,与高新丝路软件城无缝衔接,能够充分承载高新人口、产业等诸多资源的外溢,亦是沣东新城接下来全力推进开发的重点片区之一。

相关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