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来处,明去处”,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6000余位观众“打卡”了黑龙江省博物馆(省民族博物馆)两馆区,在5个系列10余项展览展示、社教活动和文博体验中,实现了一场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中,黑龙江省博物馆(省民族博物馆)馆长覃劲表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在今后的发展和建设中,省博物馆(省民族博物馆)将进一步积极推进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等领域的探索创新,更好地让社会公众了解历史文化,与文物手牵手、面对面沟通,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动”起来。

抬眼是商周青铜器、回眸是明清铜佛像

省博物馆展出“国家宝藏”

有人说,文物即便沉默也胜千言万语,也能描述出这历朝历代的光阴似箭……为迎接世界博物馆日的到来,黑龙江省博物馆“掏”出馆藏精品,先后推出了“华夏吉金——黑龙江省博物馆藏铜器展”“梵相神韵——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明清铜佛艺术展”以及“明镜风华——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特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梭馆中,抬眼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食器、酒器、水器,回眸是明清时期的110件精品铜佛像,转身是刻满故事的金代山水人物铜镜……观众们与文物面对面,惊叹于这些“国家宝藏”的精美与惊艳。市民郭艳威认为,省博物馆展出的不仅仅是文物,更是一份传承。游客姚一鸣表示,自己和家人被铜器展所吸引,“整个展厅逛下来差不多有一个小时,展板上的每一个注解我们都会细细阅读。省博还给那些生僻字标注了拼音,非常的贴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省博物馆推出的“龙年游龙江 龙博观恐龙”主题展示,18日当天在主会场展出。这具黑龙江满洲龙骨架刚一亮相,便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成为活动现场的“人气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展主题研学、讲解民族文化……

博物馆带给孩子们“成长的力量”

博物馆,也是行走的课堂。为契合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黑龙江省博物馆(省民族博物馆)两馆区分别开启了与孩子们有关的活动。

省博物馆“相约龙博”主题课程中,讲解员老师带领20余名小朋友参观了“哈尔滨往事——20世纪初哈埠社会生活展”,共同感知这一年轻又富有异国风情的城市的历史记忆,完成了一次与“尔滨”面对面的主题研学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省博物馆还将于近期联合复华小学、新区第一小学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结合“远离毒品 远离邪教 远离赌博 倡导绿色上网”专题展览,为同学们带去一堂堂生动的法治宣传课,提升大家对于社会上各种不良诱惑及其危害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民族博物馆特别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承之光:博物馆民族文化探寻之旅”主题活动,包括“探寻少数民族文化”和“集章打卡”两部分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场活动的10名宣讲人是平均年龄不到12岁的小志愿者讲解员,他们围绕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的历史沿革、传统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内容进行专业的特色讲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讲过程中,小讲解员们不时与大家进行民族知识互动问答,在场观众每答对一题即可在打卡区盖上相应的民族印章。不到一个小时,500张限量发放的印章卡片就被领取一空,热情的观众集齐黑龙江省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专属印章留作纪念。

六位专家现场“鉴宝”

省博还推出“铜坐龙发光棒棒糖”等文创

18日当天,黑龙江省博物馆组织了六位省内资深文物鉴定专家,在馆内阳光大厅和主会场两个场地同时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免费鉴定服务。本次活动共鉴定瓷器、玉器、字画、钱币、铜器、杂项、古生物化石等100余件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黑龙江省博物馆首次涉足美食界,推出了拥有两款颜色的0糖0脂的“铜坐龙发光棒棒糖”。还有刚“上新”不久的浮雕本系列,都成为了观众从博物馆带回家的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龙江省博物馆“奔跑”起来了!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省级综合性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的藏品总量已达63万余件。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省博物馆共接待观众6.3万人次,将“城市文化会客厅”的名牌越擦越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黑龙江省博物馆在提供基本陈列、专题陈列等文化服务的同时,还结合馆藏资源,为龙江青少年精心策划了各种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包括“相约龙博”第二课堂、志愿者服务队、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环球自然日、流动博物馆、微型博物馆等板块。

“相约龙博”知名度高

“相约龙博”第二课堂,是省博物馆的“王牌”活动之一,于2015年正式上线。

多年来,共开设了200余个课程项目,累计课时达到700余节,有1万余名少年儿童参与其中。“历史的记忆”“动物大联盟”“走进传承”“玩艺坊”“小花匠的植物王国”“物质世界的真相”“瓷画龙江”都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新晋“网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约龙博”课程,大多都是根据博物馆馆藏资源来设计的,主要面向6岁至12岁的孩子。内容覆盖历史、自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民族传统、中国传统工艺等,活动形式包括讲解、展厅实践、实地观摩、手动DIY、亲子互动等。每节课丰富多彩,力求最大程度地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收获知识。

“流动博物馆”更灵活

为使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打破时地局限,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原有的馆内阵地展览基础上,更新理念,于2014年9月创办了“流动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的内容是标本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教育意义极强。截至2024年5月10日,共送展53次,讲解439场,共接待43914人。

“小小讲解员”寒暑假报到

小小讲解员,是省博物馆里的一个品牌教育项目。自2011年起,每年寒暑假,黑龙江省博物馆都会举行小小讲解员培训班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小讲解员培训班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丰富青少年的假期生活,同时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跟临场应变能力。此活动自开展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家长及小朋友的欢迎。

“志愿者服务队”很专业

为更好地给社会大众提供服务,黑龙江省博物馆于2010年成立了“黑龙江省文博志愿者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目前,基地共有380余名志愿者,其中包含13个团队及个人,为观众提供咨询导览、讲解服务等。

部分图片由省博提供

  •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吴海鸥 王雪莹;摄影:王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