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率。

有一种奇迹叫做"中国奇迹",这是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焕发出的磅礴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十年来,当世界其他国家还在自顾自的发展中摸索前行时,中国已经昂首阔步,在多个领域不断突破,发展速度令人瞠目。

中国科技

2024年5月3日,原本是嫦娥6号发射的日子,但是这天因为天气原因,现场的可见度极低,因此大部分人都觉得有可能延迟发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航天专家们并没有因为眼前的困境所阻挠,反而决定坚持如期发射

就这样嫦娥六号在异样的天气中划破天空扬长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众人都在为此担心的时候,5月10号嫦娥六号成功向地面传回首张影像,一路平稳飞行,预计将在53天后抵达目的地,这一消息也让在场的所有人悬着的心彻底平稳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1970年代,那时的我们只能仰望星空,可如今的我们早已实现了飞往太空探索奥秘的理想。

文章信源:CSA科普 | 嫦娥六号奔向月球!对比嫦娥五号,嫦娥六号任务面临着哪些挑战?-中国宇航学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诸多太空任务中,其中的中国量子计算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要精准计算出准确数值,但凡错一个小数点,正常飞行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现在的中国的量子计算能力已经日益增进,不光是在“量子计算优越性”上还有“超导量子芯片国产化”上有着重大突破,可以说未来中国量子计算必竟成为中国新的科技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深度

深海一直都是众多国家来说都想探索的地方,毕竟那里隐藏着罕为人知的矿藏资源

但长期以来深海一直都是一个未知的区域,放在以前中国似乎没有什么能力探索,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2月,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东海某基地顺利下水,开启了中国深海探索的新篇章。

梦想号”整体长度超过197.8米,宽度大约32.8米,重量更是高达33000吨。

文章信源: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正式命名为梦想号-光明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些,“梦想号”的成绩也是让人非常兴奋,那就是梦想号最大钻探深度达到了11000米,这一深度早已超过其他国家的10000米的极限了。

工程团队描述道:"这是我们为之付出多年心血的工程,能见证梦想号的诞生,我感到无比振奋和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艘大船不仅钻探深度领先全球,而且建有全世界最大、功能最完备的船载实验室,未来,它将成为我国深海基础研究和能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平台

梦想号的智能实验室总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不仅硬件设备一流,软件系统也具备远程智能控制和自动化操作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采样、存储到分析处理,全流程智能化,可谓集多个学科前沿技术于一身,而且,实验室还配有直升机坪,方便样品和人员高效转运。

下一步,工程团队将进一步优化梦想号的各项性能指标,争取让这艘中国深海探索的旗舰在明年正式投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梦想号的诞生,无疑将推动中国深海钻探技术迈上新台阶。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让中国的深海钻探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助力中国在该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基建

提及中国基建,我们不得不说到高铁了,作为中国基建中的翘楚,高铁的更是让国人振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光明网公开了长三角地区多条高铁线路即将开通的喜讯,其中就包括杭州至温州、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高铁等众多在内的新线路。

文章信源:长三角多条高铁,即将开通!光明网2024-05-15 16: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我们深度去看,不难发现池州到黄山的高铁更加让人赞叹,整条线路长达125公里,时速更是能达到每小时350公里。

而且两地地形十分复杂,但这些最终还是无法难倒设计师们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高质高效的基建速度,何止令国人骄傲,就连美国也对之艳羡不已,毕竟拥有世界上最长高铁运营里程的国家,正是我们的中国!

高铁只是中国基建领域的一个缩影,更多基建力作正在海外绽放异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初,人民日报海外版盛赞匈塞铁路——这是欧洲首条由中国承建的高铁项目,其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段已开通运营,当地民众享受着中国高铁带来的高效便捷。

文章信源:匈塞铁路建设稳步推进——体验欧洲首条中国建造的高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匈塞铁路见证了中国基建"走出去"的决心,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的最佳注脚,相信未来必将有更多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的杰作,遍布世界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实力

中国的军事实力近年来也是飞速增长,作为国之重器,中国航母就是发展最快的"明星"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十年间,我们从只有一艘联合国租借的辽宁舰,到如今已拥有三艘国产航母:辽宁舰、山东舰和刚刚"出闷"的福建舰,尤其是后两者,均系国人自主设计建造,体现了中国制造的硬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不久前,福建舰还传来捷报,顺利完成一系列测试,各类系统运转正常,未来,这艘排水量达8万吨、搭载电磁弹射系统的大驱必将成为中国海军的"航母杀手锏"!

文章信源:福建舰首次海试成功,三个细节耐人寻味-中国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目前来看,第四艘国产航母也正在酝酿之中,一旦服役,将进一步夯实中国海军的战斗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不仅仅是航母,中国制造的高端基建装备同样惊艳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最近,一台双吊钩模式的650吨级起重机在上海某码头一展雄姿,引发业内热议,这台全球最大的码头起重机,最大起重量高达1200吨,起升高度能达73.5米,被誉为"巨无霸"级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值得骄傲的是,中国制造已不仅限于重型装备,在精密科技领域同样颇有建树,国产的手术医疗机器人就是绝佳例证。

这款机器人不仅获得国内外认证,其性能也是一流,目前已在国内完成近3000例手术,更是开展过数百例5G远程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无论是超大型基建装备,还是高精尖领域的智能机器人,中国制造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正在从中低端产品迈向中高端,朝着中国智造的目标阔步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回首过去的十年,我们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速增长: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基建与军工双路并进,无不透露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搏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困难重重,但只要全体中国人保持这股革命加拼命的昂扬斗志,就没有任何难以攻克的险阻!

梦想不是梦,而是我们必将要去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