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边走边唱》,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那之后,陈凯歌的名声大了,出席活动都有专车接送。

这天,陈凯歌和妻子洪晃一起参加活动,主办方派了一辆加长林肯来接。上车后,陈凯歌激动地对洪晃说:“二妞,咱们以后就人上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晃和陈凯歌

洪晃听完这话,不仅不高兴,反而不久后就提出了离婚。尽管陈凯歌极力挽留,洪晃还是坚持要离,并放言:“你要是不离,我可给你戴绿帽子了!”

洪晃被称为“名门痞女”,她曾扬言,女人没睡男人算白活,睡1个男人太亏,睡5个男人才够本。

洪晃结过4次婚,3段都失败了。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按照正常的逻辑,洪晃的结婚对象应该越来越优秀。

可她却主动甩大导演陈凯歌、法国外交官,如今嫁了一个仅高中毕业,事业很普通的丈夫。

80年代末,洪晃的年薪就有18万美金,按照1990年的汇率,这相当是86万人民币,要知道,那个时代,人们的月工资只有300左右,这个收入可以在北京买一栋楼。但她却放弃高薪工作,一头扎进了以“穷”著称的时尚业。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洪晃的人生经历和她反叛的性格紧密相关,而她性格的形成,还得从那动荡不安的童年说起。

1、出生名门,却将“痞性”进行到底:童年经历塑造她的“反叛”个性

1961年,洪晃出生在北京史家大院51号,这里不仅是著名学者章士钊的故居,也是前外交部长乔冠华的居住地。

章士钊是洪晃的外公,乔冠华则是洪晃的继父。洪晃的母亲章含之,曾是毛主席的英语老师,后来进入外交部,成为“外交界五朵金花”之一。洪晃的父亲洪彦君曾是北大的副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门都是名士,洪晃真正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小时候,洪晃家里每个月都有福建的师傅上门炒肉松,一炒就是20斤肉。9岁之前,洪晃压根不知道怎么用蹲坑,因为家里只有马桶。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洪晃从小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一流的教育,同时也承担着大家对“名门之后”的高期待和高标准。

外婆从小就教洪晃要懂规矩,说话要细声细语,吃东西也要斯文。可天性豪放的洪晃压根就学不会。她最讨厌规矩,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甚至还满口脏话。

洪晃的母亲章含之有着“末代名媛”的美誉,外形出色,气质优雅,是实打实的美人。可洪晃并没有长成和母亲一样的美人。每次和母亲出门,母亲的朋友都会毫不避讳的说:“这就是你女儿吗?怎么长成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晃和母亲

从小,洪晃就被定义成“章含之的女儿”、“章士钊的外孙女”、“大家闺秀”,可洪晃本身却无法符合这些标签的标准,她的心底埋下了“反叛”的种子。

因为父母都要工作,洪晃从小由外婆带大。9岁那年,外婆去世,母亲决定让洪晃去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寄宿。

第一天来到学校,因为背了个崭新的书包,带了3个盆,洪晃成了学校的异类。后来,当得知洪晃的家庭背景后,同学们认定她是靠关系进的学校,开始排挤及霸凌她。

高年级的学生会故意把土往洪晃身上抖,后排的男生每天都会踹她的椅子,甚至她还被踢进了粪坑。

洪晃个子高,又胖,比男生还高大,每次排队打饭时,都会被同学们嘲笑。为了避免这种嘲笑,洪晃开始不吃早饭,午饭也是能忍则忍。实在饿得慌,就拿出藏在被子下的饼干碎渣,泡着热水,边吃边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避无可避的时候,洪晃开始反叛,她拒绝家里的一切好东西。宁愿吃熬白菜,也不吃家里做的食物,没补丁的衣服坚决不穿,捡新鲜的马粪往自己的书包里装。

可即便如此,霸凌也会在不知不觉间降临。一次,精神不堪重负的洪晃回到家,拿出最心爱的洋娃娃,用锤子狠狠敲碎了的头,她觉得自己所有的遭遇,都是因为这些物质,也是因为她“名门之后”的身份。

多年后,洪晃感叹:“在还不知道什么是价值观的时候,那个时代逼着她脱胎换骨的反叛。”

12岁那年,在母亲章含之的安排下,洪晃以“纽约空降红小兵”的身份去美国留学。

开学典礼上,洪晃见到穿着破烂牛仔裤的同学在台上乱舞,也看到披头散发的巨星在台上唱歌,这些不拘一格的西式文化,对洪晃的三观造成了极大的冲突,她这才知道,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

美国的4年初中生涯,释放了洪晃内心的反叛精神。回国后,洪晃就成了众人眼中的怪胎。在学校晚自习时,大家都在认真写作业,洪晃会故意讲恐怖电影,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每天都被老师批评。

高中毕业后,洪晃通过考试,拿着全额奖学金来到美国七大女校之一的华瑟学院,罗斯福夫人、肯尼迪夫人都毕业于这所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充满自由和艺术的学校,洪晃的个性再次得到极大的舒展,那之后,她就成了我们看到的反叛、犀利的洪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对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永久、深远的影响。

洪晃曾说过:“我母亲的两个决定影响了我的一生!”这里说的两个决定,一个是让洪晃去北外附小寄宿,另一个是让洪晃出国读书。

洪晃天生就有反骨。在北外附小被霸凌的经历,让洪晃将“反叛”变成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美国的经历则彻底释放了她的“反叛”精神。

2、拒绝继承“母业”,放弃18万美金年薪:撕下标签,走出自己的路

1985年,洪晃从美国学成归来,母亲本想让她和自己一样,成为一名外交官。但洪晃不想继续被“章含之女儿”的标签裹挟,她拒绝继承“母业”,选择入职了一家德国公司。

刚入职时,洪晃的月薪高达7000美金,那个年代,人们的月平均收入不过70元人民币。几年后,她就凭借自身的能力升职加薪,年薪高达18万美金,这个收入可以在北京买一栋楼。

洪晃每天的工作就是开着奔驰去和各种人谈判、喝酒,甚至唱卡拉OK,洪晃觉得这样的生活太空虚,果断放弃天价年薪,投入了以“穷”著称的时尚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圈流行这样一句话:“要想让谁日子不好过,就让他办杂志;要想谁穷一辈子,就让他开画廊。”

可洪晃偏不信邪,她不仅要办杂志,还要办最冷门的时尚杂志。那时,国内经济发展迅猛,可时尚行业还在起步阶段,洪晃创办了《i LOOK世界都市》,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只为做好杂志的方案和设计思路。

创业初期,洪晃常常亲自上门推销广告,碰了不少灰,朋友劝她:“你不累吗,如果有你母亲章含之的照顾,肯定会轻松很多。”

洪晃笑了笑说:“那我还是去卖广告吧!”

为了让杂志能在高档生活刊物的摊上售卖,洪晃带着杂志和中华香烟,跑去讨好报摊的老板,谁知老板不仅不领情,反而把杂志和香烟都扔到马路中央。

但洪晃从没放弃,《i LOOK世界都市》致力于介绍中国本土时尚设计师,向世界传达着中国文化价值观,建立中国人自己的时尚生活方式。专业,本土,这本杂志慢慢打开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