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发了新政后第一天,一线城市爆火的市场行情信息,文章被骂声淹没了,认为只是昙花一现。

所以今天我打算加个班,详细讲解一下我对政策和后市的预判,文章价值百万,值得你细看。

先讲结论,预计已经跌到位的城市,比如我所在的大本营深圳,历来是全国楼市的领头羊,深圳今年会实现筑底,明年企稳,后年复苏。

言外之意就是,深圳今年房价还不会涨,可随便挑选,明年也会比较平稳,但没啥笋盘可捡了,房价上涨可能要到后年才能看到,时间确实没那么快。

其他城市我没法一概而论,每个城市的筑底时间上会有点不同。

过去都是各个地方挤牙膏似的慢慢救市,中央并没有统一放大招,所以我每次都不是很看好地方的救市效果。

但是前天央行四箭齐发,释放的信号就截然不同了,其实就是给市场一个坚定的态度,一个信心,代表中央要出手了,不会眼看着楼市跌入无底深渊,如果这次效果还不佳,那就意味着后面还会继续出大招,直到楼市复苏。

这一次才也给了我真正的信心,我们也才会看到昨天很多城市售楼处突然被挤爆了,大家其实就是确认了一个信号,中央一定会救房地产起来,不救起来誓不罢休,这点毋庸置疑。

如果说这次四箭齐发后,效果不明显,那接下来,继续放水扩大回购规模,降低月供,降低利息,降低买房税费等等工具都会慢慢使出来。

所以哪怕昨天楼市火爆的场面仍然是昙花一现,也没关系,那就意味着政策还会继续出大招。

我觉得等美国降息了,我们就会启动降息,我们的经济复苏,还需要继续降息才行,通过降息,回购救楼市和国家发国债放水加杠杆,经济一定可以走出通缩走向通胀。

房贷利率如果降到2字头了,超过租金回报率,你觉得大家还会不买房吗?不可能的。

央行出来托底,其实就意味着现在的跌幅普遍超过30%,已经超过了可以容忍的幅度,现在救楼市,就是救银行,救经济,必须到救起来为止。

所以跌到位的那些城市,大家买得起的房子,今年差不多也会止跌了。

这个概念就跟股市在2600点,中央掏钱入场托底一样,先给市场止跌,把信心拉起来再说。

这次激发了信心,最先入手的都是什么人呢?

就是首付降低后,首付够得着,而月供也负担得起,对他所在行业未来预期不错的人,他们认为房价下跌空间很少了,有性价比高的楼盘或二手房,总价在他们接受的范围内,那就入手。

还有最近老破小卖的好,是一些手里有余钱的投资客在上车,因为老破小这一波跌的厉害,跌出了性价比,租金回报率又能达到两三个点,有的公寓甚至有四五个点,他们投资老破小就当是买一个理财产品,比银行利息高就行。

那这一次中央出手后,市场会全面复苏吗?

我很肯定的说,好转的只会是低总价的、性价比高的房子成交量,价格先别想着反弹。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对很多人来说,其实不是首付,而是月供,是预期,很多人并不缺首付,缺的是月供,担心自己工作不稳,怕月供负担不起,不敢贸然下手。

这个跟09年和2014年那两轮确实有本质的区别,那时候预期还是挺好的,但这一轮因为调控打压房地产受伤太深,所以康复时间也会更长。

就跟一个人生病一样,你是感冒,还是得重病了,康复时间肯定不一样。

第一批入市的是够得着的刚需,他们在一线买着三四百万的房子,改善群体把手里三四百万的房子卖了,再去加点杠杆置换五百万的房子,手里有500万房子的人卖了,再去置换六七百万的,以此类推。

现在很多改善群体都是苦于手里房子卖不掉,没钱改善,所以前提必须是他们手里的二手房卖了才能置换。

那这些二手房要什么时候才能卖掉呢,肯定是同地段的新房先去完库存,没的选了,大家才会想着买二手房,除非他想买的地段没有新房,才会买二手房,所以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推导的。

但我觉得大家在今年和明年还有时间去挑选,今年肯定是最好的触底时机,因为现在是买方市场,新房供给量也多,你可以随意去挑选去砍价,但市场好转后,明年你捡笋盘的几率就少了,这是我的肺腑之言,你听进耳并且落实了就是赚到了。

就像昨天我们文章里谈到的,有人上周买了深圳科技园松坪村的59平2+1房,315万,高峰期卖六百二三十万,差不多腰斩了,但昨天新政出来后,成交的同户型2套房,就到了395万和425万了,比笋盘要高了百来万。

那这种笋盘你说刚需上车买了划不划算?肯定是划算的,首付1.5成,四五十万就可以上车深圳一流的地段,月供一万块左右,就算出租现在也有六千块一个月,一年七万多租金,光租金回报率都有2个多点,这种核心地段以后租金上涨也是趋势。

你如果永远租房,租金和房子永远都是房东的,30年后你还是一无所有,如果是你自己买房,付完30年月供,房子就是你自己的了,你说如果中产买得起大家会想买还是想租呢?这胀一算就知道划不划算,不用我多说吧。

有时候好的笋盘是可遇不可求,急卖的业主可以很低的价格卖,但如果笋盘卖完了,后面不急卖的业主,你拿到的价格就没那么香了,这个捡笋盘捡到了就赚到了。

对置换的人来说目前可能还不会急着下手,要等他们的收入预期稳定了,他们才敢加杠杆去置换,因为置换的群体,不是没有房子住,所以并不急,可换可不换,预期好了就换,预期不好就不换。

那要什么时候,预期才会好呢?

就是需要经济企稳,大家收入才可能好转了。

如何企稳?

那就是要救房地产,让手里有钱的人先上车,要发国债,政府去加杠杆投资,你如果不救,预期永远都不可能企稳,只会陷入恶性循环。

如果救了,让有钱人先入市,等他们入市了,同时政府回购商品房了,房企拿到了钱,把欠款给了上下游供应商,供应商拿到钱给员工,员工有收入了,也不会失业了,经济复活了,这个链条才能慢慢打通。

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从房地产今年触底到后年复苏,还需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

有的人无脑看空,觉得中国房地产永远都不可能再好转了,总是拿人口老龄化,拿生育率,拿城镇化率,拿老百姓杠杆率来反驳,这种是完全不懂房地产周期的看法,也毫无意义,只会让你错过最好的上车时机。

我建议你去看看韩国的房地产发展历史,韩国楼市涨涨跌跌了60年,在2000年左右国家转型时,也面临着以上你们看空的同样问题,韩国那时候跟中国的当下如出一辙,城镇化率70%多,居民杠杆率60%多(下图)。

但韩国经济转型成功后,首尔都市圈的房地产再次走向了牛市,并且又经历了几个涨跌周期,当然韩国楼市分化也很明显。

2021年韩国的居民杠杆率就是全世界第一,106.7%,生育率全世界倒数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世界居民杠杆率走势图

决定首尔都市圈楼市涨跌周期的其实是经济,是杠杆利息,允许加杠杆降利息时,经济就好起来了,房价就上涨,反之就下跌。

我并不是说我们一定是韩国,但是我们现在的很多要素确实非常像韩国,但我们的人口基数足够大,相当于27个韩国的人口,以后我们的楼市也会走向分化,类似首尔都市圈这样的核心城市,同样会反复迎来自己的涨跌周期。

我们的国家调控,能掌握经济的冷热,楼市就一定会有涨跌周期,学会掌握周期,能在低谷入市,高点抛出,你就是赢家。

很多人总是不敢在低谷信号明显的时候入市,担心房价还要跌,担心买亏了,总是等到市场涨起来才慌慌张张的跟风入市,结果就选错了房。

就像股市真跌到2600的时候,我也担心还要跌到1600,不敢入。

有的人还在冷嘲热讽,房价赶快涨,我好套现,卖完这一次,以后再也不买房了。

可我要告诉你,人性是很难改的,等房价真的涨起来了,你又舍不得卖了,也不敢卖了,因为那时候是通胀来了,你会担心卖了钱贬值,拿在手上也不知道干嘛,担心卖了再也买不回来,所以也没几个人真的能成功在高点套现。

今天有人在群里发了这张截图,确实是一针见血,每次房价涨跌,国家其实都发出了信号,但真正照做的没几个,因为他们每次都认为,这次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这是很冷静和客观的分析给你们看,永远不要和政策作对,跟着政策方向走,你才能占到便宜。

你同不同意,买不买房,都没关系,这只是我的观点而已,同意就参考,不同意就不看我文章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