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人都知道,在松江沪亭北路的一段公路上,原先是伫立着一栋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钉子户。

这家人在该区域拆迁后,因为赔偿问题选择了继续留在这里,成为村里唯一的滞留者。

不过并非政府没有为协商而努力,但这家人索要的补偿简直是天价,户主名叫张新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张一家的房子占地面积达到300平方米,按照当时的赔偿政策,他家能分得270万元和四套住宅。

这在一般人眼里已经觉得非常不错了,毕竟那可是2003年,人均工资才不到1000元。

可是老张并不这样认为,要他搬迁可以,不过政府要补偿他1亿元外加6套住宅!

张新国的要求实在太不合理,他为什么会这么狂妄?张口便是天价补偿款,他家难道是金子做的不成?

过了20年的张新国一家,是否还居住在原先的老房子里呢?还是说他最终接受了国家的补偿款

我家房屋值1亿

2003年,一辆辆推土机驶进了张兴国所在的村庄,他周围的邻居早就搬空了,房子上写下了大大的“拆”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村子只剩下张兴国一家人,在这套面积达300平方米的住宅内,居住着张兴国夫妻二人和岳父岳母,以及他们的大儿子和小女儿,零零总总加起来六个人,要是两个孩子有了家庭,人数会变得更多。

老张的邻居老李家和张兴国家差不多大,不过他家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人口更多。正因如此国家给他们补偿时,除了270万元外,还多了两套房。

这让张兴国心里极不平衡,老李家的房子完全不能与自家的小洋楼相提并论。

他家只有一个一百多平米的平房,全靠院子的空地占面积,才能拿到这么多的赔偿。

在村民集体签字那天,大家都聚集在松江的开发商办公室里,每个人都喜气洋洋地互相打招呼,只要这笔一落,每家每户的账上可就多了好几百万外加几套房的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坐在角落的张兴国却是一言不发,表情严肃。

他本人是一家国企的老职工,虽说工资不高,可也比一般老百姓赚得多。

这么多年他用自己的工资好好装修了祖辈留下的房产,也就是现在他家居住的这栋房。

其实张兴国一家原来的房子并没有现在的300平,这里原先还只是一个上海的小村落,孩子还没长大时,张新国一家6口居住在150平米的房子内,也没有现在的三层高楼,只是小平房。

现在的另外150平米还是从邻居家买回来的,当时他们家要搬去浦东发展,于是就对外出售了这个两层小楼。

张新国早就苦于自家的房屋拥挤问题很久了,在得知邻居家想要卖房时非常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两家人的房子挨得很近,外人不知道的还以为就是一栋房,相邻的房间甚至共用一堵墙,张兴国对邻居的房子非常满意。

就这样,他用多年的积蓄买下邻居的地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向上加盖了楼房,给自家外墙铺了红色瓷砖,看起来非常亮眼,这才有了如今300平米三层高的小洋楼。

里里外外的装修算下来,张兴国为了这栋房子,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而如今自己的三层高楼和老李家的平房相提并论,甚至还没有对方家的补偿高,张兴国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说什么也不愿意。

不争馒头争口气,如今的补偿方案,张兴国是万万不能接受的,要强的张兴国多次举证,把装修这栋房子的开销证据都拿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以理服人,让政府增加补贴,不过忙来忙去,还是没能得到一点进展。

也是因为张新国一家索要的赔偿过高,时间就是金钱,开发商可不能一拖再拖,他们就选择了开工了。

周围的房子都被推得尘土飞扬,并且因为施工水电需要全部拆除,张兴国一家的房子也只能在修缮完毕后,再专门为他们接通水电。

原先租住在张新国一家的房客纷纷搬走,他的家庭收入大大减少。

事实上在张新国修建房屋之后,因为增加到了3层楼高,所以除去自家居住外,还有许多空余的房间。

张新国并没有让他们就这样空闲下来,而是出租给别人,因为面积大楼层高,所以他收到的租金并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上海魔都本来房价就高,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家仅靠收租就可以安稳度过余生,还能存下不少钱。

也正是因此,张兴国用荒谬的鸡生蛋理论,硬是把自家房屋的价值提升到1亿元的高度。他统计自家今后50年的房租,并按通货膨胀理论一算,这不就妥妥地到了1亿元以上吗?更何况他觉得还没有要搬迁后的安置费等,已经是不错了。

可是他的这套理论在工作人员眼里简直荒谬,根本无人买账。

如今的张兴国一家也只能继续住在这套孤零零的房子里,因为他的周围早就被移平了。

工作人员也说了,他们并不会取消对张兴国家房屋的收购政策,哪一天老张想通了,还是可以随时找他们签字,拿到补偿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兴国倒是不屑一顾,他现在全部的想法就是拿到一个亿的补偿金和6套房子,不然自家是绝对不会搬走的。

邻居家可以补贴6套房,张兴国毫不示弱也要6套房。

两家的土地面积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可以多拿两套房呢?

引经据典惹笑话

张新国也并没有闲着,他知道自己一直耗下去,亏的也只是自家人。

于是他竭尽全力去找补偿方案的漏洞,更是提前退休,去上海各大法庭参加有关房屋补偿案例的庭审,希望有一天能够运用到自家房屋补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栋坐落在上海松江区九亭238号的房屋,已成为媒体争先报道的对象,张兴国却并没有感到不满,他一直对拿下补偿款有很高的把握。

老张家的房子,他只把第一层用作自家居住,本就是在建筑公司上班的他,对整个房屋作出了合理的布局规划。

一进大堂便是装修精美的客厅,左边第一间房是家里的娱乐区域,看电影、健身都在这里进行。

左边第二间房就是小女儿的闺房,视野宽阔布局良好。

紧挨着小女儿的隔壁,便是岳父岳母的房间,进门右边两间房,分别是老张夫妻与儿子的房间,整个布局温馨又舒适,老张非常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不了就永远住在这里。”此时的张兴国安排着自己的退路。

如果自己奋力一搏,说不定就为家人拿到1亿的补偿金,就算最后没有补贴,这么好的房子,他也可以一直住下去。

张兴国就这样和一家人住在这个唯一的房子里。

他申请了提前退休,平时一有空就去法院旁听与他家类似的案例,他总希望有一天能够找到一个可供他参考的满意判决。

张新国除了不服赔偿款太低外,对于后续补偿的房子数量也有异议,凭什么隔壁家能够补贴6套房,而他们家只能拿到4套房。

相关人员是这样解释的:因为隔壁老李家有三个儿子,加上老李夫妇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户人都可以分得一套房,所以确实比张新国一家分的房子多,这是看人口数量,而不是依照房屋面积来判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张兴国觉得这实在太不公平,因为他们家的长辈甚至没居住在平房里,只是因为户口在老李家名下,就可以白拿房子,两家的补偿款还一样,老张越想越觉得生气。

他去找了相关负责人咨询,主要还是问补偿款与房屋补贴的问题。

可张新国实在来了太多次了,有几次甚至阻碍了他的日常办公,对方被他不听道理,只看重结果的一贯态度折磨得不像样。

“老张啊,你们家的补偿已经算不错了,咱们村里也有和你家情况差不多,但拿的房屋还少的,大家伙不都欣然接受了吗?再说了你拿的这几个案例也与咱们这拆迁的情况不相符呀。”

说罢,负责人把老张拿的文件放在桌上,这些都是他这几年在上海各个区收集的案例,只不过张新国并不是专业人士,他拿的基本与自家房屋拆迁案例毫无关联,甚至有些可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他家房屋拆迁的主要是国家的拆迁办以及项目承包方,张兴国两边都跑过数十次。而他们的态度很一致,这是国家规定的补偿方案,无论他怎么闹,也不可能改变事实。

其实国家在房屋补贴方面也吃了很大的亏,多年前因为政策还没有确定时,许多人都喜欢钻法律的空子。

他们在自家房屋上加建楼层,有的直接在自家空地上又建了一栋房,里面都还是毛坯。

因为当时的补偿规定可以根据每层楼和宅基地的面积,进行追加补偿,许多人都在得知房屋即将拆迁后想方设法的进行扩建,导致国家损失严重。

也正是因此,无论张兴国怎么引经据典也无法说服拆迁办的工作人员,因为当时的补偿在今天看来就是一个漏洞文件,早就被修改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如此,在多年的辗转奔走中,张新国仍未解决自家的房屋补贴问题,他内心很不服气政府的补贴方案,常常把一个亿加六套房挂在嘴边,好像只要说说,这就会实现似的。

服从规定,获得赔偿

一转眼到了2016年,距离拆迁已经过了13年的时间,张兴国的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家里的人数也从当时的六口之家新增到十口,可他们家依然居住在这套房子里。

虽然之前张兴国的儿女是同意父亲不搬走的,可如今已过了这么久,政府的态度依然是这样,他们也觉得获得高价赔偿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儿女的诉求是赶快签订拆迁协议,拿到补偿款好搬去新家,这么些年他们一家过的日子并不好受。

当初他们认为政府会在这个地区修建商业区,就算自家不搬走,以后周围繁荣起来,随便租个店面也能稳赚不赔。

可事实偏偏未能如他们家所愿,开始动工后他们才知道,自己一家周围竟然全是马路。

不仅汽车的轰鸣声吵得一家人无法入睡,而且他们都不敢随便出门,因为稍不注意小汽车就从身边呼啸而过,对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

现在他们家的一楼基本处于荒废状况,不仅是因为灰尘太多,而且汽车的速度很快,稍不留神要是撞到墙壁直冲屋内,他们可就危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兴国现在可是说不出的后悔,当时政府补贴的赔偿金购买力可比现在大得多,虽然四套房屋价值不错,可如果拿到当初的200多万做房屋投资,现在想必又是另一番景象。

张新国决心妥协了,坚持了这么多年他终究还是向现实低头,他现在的境遇说不出是可怜还是可恨。

得知这个坚持了将近14年的钉子户终于松口,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喜出望外,要知道这个钉子户已经影响了上海市的市容市貌,也是对于他们公务员工作的一种否定。

当时的拆迁办来了一位新主任名叫陆辉,他早就知道张新国一家的状况。

也是他多次与老张沟通谈心,在家庭与外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让对方在拆迁同意书上签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辉许诺张兴国,在原有的补贴不变的情况下,还给予他们家40万元,也算是对这些年的补偿。

在入住分配房之前,也给予每月7000元的租房补贴金。

因此在2017年8月17号的早晨,这栋伫立于公路上的钉子房终于倒下。

伴随它消逝的还有老张一家的愁眉苦脸,他的儿女有了居住的地方,老张夫妇也可以拿着补贴金四处旅游,终于不用整日整夜的想着拆迁款的事情,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

结语:

如果老张在一开始拆迁时就签了字,就不需要为了房子的事情劳心劳力,这些年完全可以度过不一样的养老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常说吃亏是福,我们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的一点点退让,并不会失去什么,自己内心的愉悦才是最重要的事。

张兴国最后的抉择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发展,也提升了他所在区域的市容市貌,肯定了工作人员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