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家住在四川的一个小镇上边上,离有名的三星堆古迹不是很远,我的老家也算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吧!

要说我们家族里最好命的女人,那当然归属我的大伯母了。

我爷爷奶奶一共生了3个儿子,在那个年代,小镇边上的居民土地不是很多,能耕种出来的粮食自然少之又少。

快过年的时候,几乎已经失明的奶奶慢吞吞地走到柜子旁,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拿出一小布袋攒了很久的稻谷,让儿子们用石磨磨出米粒,那就是一大家子最丰盛的年夜饭了。

平时家里没东西吃的时候,奶奶就将别人丢在大路旁的烂红薯捡起来,切碎混上点玉米面,做成饼子给一家人吃。

爷爷以前是没落的富贵人家子弟,做过教书先生,他以前享过福,自然吃不下这些已经腐烂的红薯饼,后来饿得息了气。

后来,奶奶在我大约只有4岁的时候,她连打了几个哈欠,也熟睡着去了另一个世界。

剩下我爸三兄弟,个个还正当壮年,爷爷奶奶都走了,他们就将家里的几间旧房子一分为三,各自为着自己一家人的温饱打拼生活。

我大伯小的时候,家里条件尚好,所以他还读过书,能写能画,大伯年轻时在外面的商铺做事,娶了户口在镇上的媳妇,那就是我大伯母。

大伯母的娘家是开布店的,家里有些钱,兄弟几个,她是唯一的女儿,所以一直被父母当千金小姐一样养着,几乎从小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大伯母能看上我大伯,纯粹是因为我大伯年轻时长得高大帅气,而且那时大伯在镇上的商铺卖东西,嘴巴能言善辩,满嘴的“开火车”,让隔壁的布店小姐芳心大乱了。

布店小姐便喜欢上了我大伯,尽管她知道我大伯是农村户口,家里一穷二白,也无论她家里人怎么反对,她就是铁了心要跟着我大伯走。

大伯母的父母兄弟面对她的执拗,也是没法,反正迟早是“女大不中留”,最终也只能认可了这场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

于是,布店小姐便荣升为我的大伯母,她兴冲冲地嫁到我大伯家里后,才知道婆家居然连玉米饭都没得吃,一个小红薯也要扳开了,两兄弟分着吃。

这样的苦日子,从小娇生惯养的大伯母,又怎么能受得了呢?

不过大伯母倒没有哭鼻子,因为这必定是她自己选择的结婚对象,怎么着,她也不能半路开溜吧?

也幸好,大伯母的娘家和婆家都在一个小镇上,相距不是很远,大伯母就白天回娘家吃饭,晚上回婆家歇息,这样的日子却也挺有新鲜感的,大伯母乐此不疲。

后来大伯母生下了儿子,她就直接在娘家坐月子,孩子也直接扔给了她的母亲照顾。

我大伯当上了父亲,却还悠哉悠哉地在家里晃悠,好像这不关他的事一样 ,邻居就打趣他说:“你有儿子了,怎么都不抱回来给我们看一眼呀?”

大伯就笑着说:“我儿子在丈母娘家里呢,带孩子是女人家的事,我搞不懂。”

我爸和幺叔小的时候,家里都快吃不上饭了,所以他俩也就没有读上书,嘴巴也不会哄人,后来都是通过媒人介绍 ,才娶到长相平庸的乡下姑娘当老婆。

我老妈和幺婶自然都没有大伯母的福气,她们生了孩子后,就只能自己辛苦带娃 ,每天还要去地里种庄稼。

我记得在我6、7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着母亲和幺婶去地里拔菜,大伯母突然来了兴致,紧跟在我们身后说:“二妹、三妹,你们等等我,我也想去地里看看。”

那时候正是春天,田地里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麦苗,绿油油的,煞是好看。

大伯母穿了一双黑色有跟的皮鞋,她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因为怕崴脚,她走得非常慢。

看到地里的麦苗,大伯母就兴致勃勃地说:“二妹,三妹,谁家种了这么多韭菜啊?我们家也有吗?长势真好,韭菜炒鸡蛋怪好吃的。”

幺婶马上讽刺道:“你真是城里人,连韭菜和蒜苗都分不清,平时你就没有见过麦苗吗?”

我母亲在旁边也是啼笑皆非,大伯母真是好玩,她完全就是一个农盲啊,亏她嫁给了大伯,也算是个名副其实的农村人吧?

大伯母被幺婶挖苦 ,也不生气,只是笑笑说:“以后我多跟你们到地里走走,就能把这些菜的品种都搞清楚了。”

其实大伯母家也有土地的,只是那时大伯一直在镇上做事,没有时间来打理他们家的土地。

而大伯母又是一个闲人,她连自己家的田地在哪里都不知道的。

我母亲和幺婶看到伯母家的地里都长满了草,做农民的,哪里看得惯土地白白浪费呢,所以她们就拔了草,将大伯母家的田地都种上了菜蔬。

我母亲就笑着对大伯母说:“大嫂,如果你想要种地 ,我们就把菜地都还给你,你直接撒上种子就行了。”

大伯母伸出她的兰花指,拔了一根狗尾巴草看着,连连摇头说:“不要指望我,我搞不懂怎样种地的,那些土地还是你们继续种着吧!”

我们走过一个村庄,在村口有一眼水井,当时大家都在水桶上绑上绳子,绳子缠在竹竿上,然后就把竹竿直接放到井里,提桶打水上来。

我们路过的时候,恰好一个老婆婆正在水井边提水,她探着头,正缓缓往水井里放竹竿。

谁知大伯母见了,就赶忙冲上去,一把抱住了老婆婆,连声大喊:“大娘啊,你干嘛想不开要跳井啊?”

老婆婆回过头,诧异地望着我伯母说:“我没有要跳井啊?我这是在打水上来。”

大伯母不解地说:“我看你不停地往水井里望 ,以为你想跳井呢!”

大伯母真是深闺大小姐啊,搞了半天,她居然连农村人怎么从井里打水上来都不知道,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幺婶忍不住讽刺大伯母道:“嫂子,你真不是农村人哦,连这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你是怎么长得几十岁的。 ”

大伯母不好意思,连连给老婆婆倒歉,我母亲就笑道:“大嫂虽然没看过农村人怎样打水,但她的心地是真的善良,关键时候能出手救人,就凭着这份热心肠,也是挺难得的。”

大伯母在平时这些生活小事上,犯傻的举动还有很多,可她身边的人却都能谅解她,因为大伯母说话的声音总是柔柔的,知错能改,让人听了很舒服。

大伯母在娘家住了好几年时间,后来她父母过世了,兄弟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大伯母才只好带着堂哥回婆家来住了。

因为大伯母不上班,也不怎么会做家务事,于是逼得大伯变得越来越能干。

大伯不仅要在外面拼命挣钱,回家后也要忙上忙下,几乎包揽了家里所有炒菜做饭,洗衣服的琐事。

而我大伯母,就伸着她那双白白净净的手 ,对我大伯说:“元乐(大伯的名字),我想吃你煮的麻辣抄手, 一会儿你煎点辣椒红油吧,我帮你挑点芝麻放到红油里,你煮的抄手可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