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贺子珍

1984年4月19日,饱经风霜的贺子珍走完了她平凡而又光荣的一生,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遗体火化后,人们在她的骨灰中惊奇地发现了弹片。

那贺子珍的身体内为何会有弹片呢?这些弹片给她带来了什么影响?这就要从贺子珍长征时期的经历说起……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腥风血雨中,毛主席、贺子珍和他们的战友们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然而,在长征的路上,红军走的每一步都危险重重。为了能消灭红军,敌人除了派重兵围追堵截之外,还出动了飞机,追寻红军的踪迹,进行狂轰滥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红军长征路上

好在毛主席的正确指挥,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声东击西战术,红军不但没被围住,反而把敌人弄得晕头转向。

就这样,毛主席带着红军,并没有走敌人所预料的路线,而是四渡赤水出奇兵,一路西进,来到了云南的大门口。

这也让敌人极为震惊,马上派来了大量的飞机进行轰炸。

一天,红军的干部休养连来到了贵州的盘县,贺子珍和大家刚刚吃过午饭,正在休息。

突然,天空中响起了嗡嗡的声音,大家一看,原来是敌人的飞机来了。部队的领导立即安排大家隐蔽。

敌人的飞机离地面越来越近,钻出了云层,向休养连的战士们隐藏的地方而来。大家赶紧让贺子珍到别的地方隐蔽,但贺子珍挂念伤员,坚持要带着伤员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贺子珍

于是,贺子珍不顾个人的安危,立即跑向了伤员的身边,帮助伤员隐蔽。就在这时,敌人的飞机俯冲下来,先是扫射,而后扔了几枚炸弹,飞走了。

一瞬间,贺子珍便被烟尘覆盖。等烟尘消散一点,坚强的贺子珍便艰难地慢慢爬起来。顺着呻吟声,贺子珍发现了担架上的伤员,只见他浑身是血,想要挣扎着起来,贺子珍马上过去,立即帮他去隐蔽。

就在贺子珍带着伤员隐藏的时候,敌人的飞机又飞回来,接着就是一阵阵地爆炸声。这时想要隐蔽已经来不及了,为了保护伤员,贺子珍奋不顾身向伤员扑了过去。

随即,贺子珍感觉到浑身剧烈的疼痛后,便失去了知觉,倒在了血泊之中,鲜血染红了她那破旧的军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贺子珍

战士们纷纷跑到了贺子珍的身边,将昏迷的她放到了担架上。医生也赶来了,他先是给贺子珍打了止血针,而后进行检查,却发现贺子珍全身中弹的地方大概有十多处。

因为当时医疗条件的水平不够,再加上缺少麻醉药,医生便让贺子珍服下了止疼药,只取出了比较浅的弹片,而深入身体的弹片在没有相对的医疗条件下,是没有办法取出来的。

此后,这些弹片就深深地埋在贺子珍的身体里,跟随着她。

很久之后,贺子珍才醒过来。可部队马上就要出发了,贺子珍却受了如此重的伤,应该怎么办?

贺子珍考虑到自己受伤严重,怕给组织和同志们增加负担,便主动提出要留在老乡家里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泽民

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听说贺子珍受伤了,便赶来看她。贺子珍则再次说:

“泽民,我不能和你们北上抗日了,请你们不要告诉润之。他在前线指挥责任很大,千万不要让他分心。就请你们把我放在附近的老乡家里吧,再见了!”

贺子珍心里很清楚,如果自己选择留下,与毛主席就是生离死别。因此,她十分难过,但在大局面前,她还是十分地坚强。

毛泽民心一紧说:“这怎么可以呢?怎么能将你留下呢,我要马上告诉大哥。”看了一眼虚弱的贺子珍,毛泽民继续说:“大嫂放心,只要有我们在,就一定要把你带走。”

此时的毛主席正在前线指挥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军事行动。得知贺子珍受伤的消息,毛主席担心极了,马上就打了电话:“不能把贺子珍留下,就是要死,也要把她带走。”

就这样,贺子珍在担架上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就又被抬着继续长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

之后,毛主席带着警卫员来到了贺子珍的宿营地。毛主席俯下身,只见贺子珍虚弱极了,美丽的脸庞白得像纸一样,没有一点血色。

毛主席静静地看着这个与自己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妻子,看看看着,就心疼得流下了泪水。

他轻轻握着贺子珍的手,轻声呼唤:“子珍,你怎么样了?我来看你了。”

对贺子珍来说,这声音是熟悉的,也是令她沉迷的。从这声音里,她听出了爱人对她的担忧与关心。

贺子珍醒了,是在爱人的呼唤声中醒来的。她是感动的,也是心疼的,她贪婪地望着毛主席有些消瘦地脸庞,含着泪水说:“润之,你带着部队走吧,我不能拖累你和同志们。”

毛主席的心情十分沉重,也非常感动,他的子珍永远是为大局考虑。于是毛主席还是坚定地说:“我和同志们都不会把你一个人留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和贺子珍

接着,贺子珍又陷入了昏迷,毛主席守候在旁边,医生们全力抢救。期间,毛主席又和弟弟毛泽民说:

“贺子珍是为抢救伤员而受伤的,不能将她留下;一定要把她抬着,跟着队伍走。”

由于前线战线吃紧,尽管不舍,毛主席也必须要离开。来到前线后,担忧贺子珍的毛主席亲自给担架班长写了一封信:

我派你明天去抬贺子珍同志,昨天下午敌机轰炸,她受了重伤,伤了有十多处,不能走路……

接着,毛主席让人把自己的马也牵走了,并说:“等子珍伤势好点了,就让她自己骑马吧,让战士们抬着,她的心里会很不安。”

细心的毛主席连贺子珍的心情都考虑到了。

对于这段经历,贺子珍则一直都记得,几十年后,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贺子珍则深情地说:“是毛主席救了我的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和贺子珍

就这样,红军北上,贺子珍也一直被担架抬着。后来,毛主席也多次派工作人员来看过她。给她带自己省下来的食物。

毛主席这样细心的关怀,也给贺子珍带来了很多温暖和安慰。几个月后,贺子珍的伤势刚刚有所好转,她就不肯让人抬着了,要坚持自己走路。

后来,红军一路历经辗转,一路来到了陕北,并在陕北安了家,生活上暂时安定了。而贺子珍虽然经历千辛万苦,但她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选择安逸,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更为紧张的工作去了。

贺子珍并不满足于只做简单的秘书,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做更多的工作,她一次又一次提出了要工作的请求。

组织上深知贺子珍的个性,便将她安排到了苏维埃国家银行工作。贺子珍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夜以继日地工作,后来甚至连家都很少回去了。

但一工作才发现,那些留在身体里的弹片,让她越发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和贺子珍

几年后,贺子珍来到了苏联。在苏联,贺子珍利用紧张的学习工作时间之间隙,到医院进行了检查。

医生经过仔细地检查发现,深深嵌在贺子珍身体里的弹片已经和肉完全融合在了一起,那些弹片也成了贺子珍身体的一部分。

虽然痛苦,贺子珍只能接受了这个事实,情绪经过几天的消沉之后,坚强的贺子珍马上又振作起来,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贺子珍和毛主席的婚姻保持了十年,这十年有危险,战乱,不稳定,但更多的是真诚和患难与共的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孔东梅

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曾说:

“这十年,是中国革命最为艰苦的岁月,也是外公政治生涯最为艰难的时候,却是外婆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

孔东梅说得对,在贺子珍心里,这十年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年华,也是永恒的爱情,是一生都可回味的美好……

当年,贺子珍在苏联一待就是十年之久。等到贺子珍再回祖国的时候,已经沉舟侧畔千帆过,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贺子珍

在苏联的这十年,贺子珍已经有些苍老了,心境也变得有些苍凉,有些事情,她想通了,但好像又没想通。

但不管怎么样,时间还是一年一年,一天一天,一秒一秒地过去了。等到贺子珍与毛主席再次相见,已经是在1959年了。

那一年,庐山会议召开。

在庐山会议召开前夕,曾志先去看了在南昌休养的老战友贺子珍。两个老战友多年未见,一见面自然亲热得不得了。

两人热情地说了分开多年的经历,连晚上都要睡在一起。

来到庐山,曾志特地去看了毛主席,将自己见到贺子珍的事情也说了出来。曾志一提到贺子珍,毛主席就关切地问:“她怎么样,她还好吧?”

曾志回答:“对于过去的事情,子珍记得十分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曾志

毛主席很清楚,曾志是贺子珍当年在井冈山最好的姐妹,感情是十分深厚的。如今听她说起贺子珍,谈起之前的峥嵘岁月,那些年患难与共的往事便一同涌上了心头,这让毛主席十分动情。

于是,毛主席深情地对曾志说:

“我和子珍到底是十年的夫妻啊!自从延安分开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你可以去找汪东兴同志谈谈,看能不能安排和她见面……”

汪东兴自然是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就去找了方志纯。两人初步安排,由曾志和方志纯的夫人朱旦华等人负责去接贺子珍。

后来,曾志退出,汪东兴又去找了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作了汇报,因此,接贺子珍这件事又有了新的安排。

一天,杨尚奎和夫人水静说:“毛主席想见贺子珍同志,需要你同朱旦华一起去趟南昌,将贺大姐接上来。”

就这样,毛主席和贺子珍成功地在庐山见面了。这件事,用孔东梅的话来说就是:

“这是外婆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这一年,贺子珍50岁,毛主席66岁。

见面的那天,贺子珍一见毛主席,眼泪就控制不住地流下来了,连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在不停地哭啊,哭啊……

长久的思念,一朝相聚,这带给贺子珍的震撼是在是太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

待贺子珍情绪平稳之后,毛主席询问了贺子珍目前的工作和生活,贺子珍仔细看着毛主席说:“我好多了,只是你的身体没有以前好了。”

接着毛主席问起了贺子珍在苏联的具体情况,贺子珍都认真的回答了。毛主席听了后,感慨道:

“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

听完这句,贺子珍伤心极了,眼泪又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她哽咽道:“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

秉烛夜谈,相视而坐,他们在一起谈了大概一个半小时……

时光对贺子珍来说,是残酷的,20多年的分别只带来一个半小时的相见;而贺子珍又是幸运的,好在她和毛主席又有了见面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孔东梅

孔东梅曾说,这次的庐山相见是毛主席送给贺子珍50岁生日的礼物。但我认为毛主席和贺子珍的这次庐山相见,其中的深意虽然没办法理解,但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和贺子珍心里是惦记着彼此的。

毕竟有十年的相濡以沫在,有十年的患难与共在,那些美好的时光,就算是时光,也是难以抹去的,永远在他们彼此的记忆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

有一年,毛主席再上庐山,曾和工作人员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贺子珍对我最好,她长得很漂亮……”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虽然在此后的时光中,毛主席和贺子珍都来过庐山,但他们却再也没有相见。

1959年的庐山相见,也是他们生命中最后的一次相见……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贺子珍和全国人民一样都沉浸在悲痛之中。那一年,全国人民群众都希望能去北京,瞻仰毛主席的遗容,要送毛主席最后一程。而贺子珍自然也是十分希望能再见毛主席一次。

但贺子珍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直到三年后,也是1979年才有了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晚年贺子珍

这一年,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这一年,贺子珍的身体也渐渐好转……

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对贺子珍来说,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在风烛残年的岁月,能有这份荣誉,这是对贺子珍革命一生的肯定,也激励了晚年的贺子珍。

就在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后,贺子珍终于有了勇气,向组织说出了深埋在心里的愿望。这愿望在贺子珍心里很多年里,经过这些年的时光,这个愿望已经在贺子珍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也道尽了贺子珍对毛主席半生的思念。

这一次,贺子珍提出了三个请求:

“第一,我想去北京,第二,我想瞻仰主席的遗容,第三,我想去看看天安门。”

贺子珍提出这个愿望的时候吐字艰难,但她还是艰难地一个字一个字说了出来了。相关部门非常重视贺子珍的这三个请求,马上上报给了北京,上报给了中央。

中央得知后,立即批示: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李敏、孔令华和贺子珍在毛主席纪念堂前

1979年的9月,贺子珍如愿来到了北京,来到了天安门,如愿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

进入毛主席纪念堂,最先见到的便是毛主席的雕像,那一刻,贺子珍的泪水就有些控制不住了。

在雕像前,贺子珍和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等人献上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花圈。花圈的缎带上写着:

“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接着,在毛主席的遗体陈列室内,贺子珍坐在轮椅上轻轻地绕着毛主席的水晶棺慢慢转了两圈,专心地看着已经长眠的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李敏、孔令华和贺子珍在毛主席雕像前

贺子珍长时间看着毛主席的遗容,她的表情既深情而又悲伤,眼泪涌了上来,她又要想办法咽下去,反反复复,最后贺子珍还是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感情,那眼泪就像一串串的珍珠在贺子珍的脸上不停地流淌……

在贺子珍的心里,毛主席并不是走了,而是安详地睡了,她的润之永远在她的心里。

时光飞逝,在1984年,贺子珍也迎来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旅途。尽管医生们都全力抢救,但病情并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了,心电图再也没有了显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孔继宁

李敏的儿子孔继宁在年幼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是和贺子珍一起共同度过的。在孔继宁的记忆里,他的外婆总是那么慈祥,外婆的内心是充满活力的,激荡着想要建设新中国的无限热情。

贺子珍的晚年是充满孤独和寂寞的,孔继宁的出现,给贺子珍带来了很多快乐。而在贺子珍的身上,孔继宁真正认识到了一个革命者的伟大。

年幼的时候,孔继宁看见过贺子珍后背上的几处小坑,他好奇地问:“外婆,这是什么?”

贺子珍只是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敌人的飞机炸的。”

等到长大后,孔继宁才真正明白了贺子珍受伤的原因,心痛不已。

在贺子珍逝世后,孔继宁得知在外婆火化之后,发现了那些弹片,更是感慨道:“这些残留的弹片就是外婆革命一生最好的勋章……”

这些弹片不仅是贺子珍革命一生的勋章,其中更包含着贺子珍对毛主席半生的思念。

贺子珍就这么永远地走了,她是带着满身的伤痛,带着对爱情的坚持,带着对工作的热情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贺子珍纪念馆

虽然她的人生有着遗憾,但人们会永远地记住“贺子珍”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会永远地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永远散发着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