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叔岩

1943年6月9日,北京法源寺大厅挂满了挽联和挽幛,这里正在举行一场隆重的公祭仪式,逝者是著名京剧老生大师——余叔岩

作为“四大须生”之首,余叔岩去世的消息一经传出,便震动了整个梨园界,无数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全国的戏迷票友一片哀嚎。

公祭开始,吊唁人群纷纷向大师的遗像鞠躬、跪拜,家眷则在灵前焚烧祭品和纸钱,所有人都为这位京剧大师的辞世而叹惋。

然而,就在这众目睽睽的场合下,却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

余叔岩的继配夫人姚淑敏打开了早已准备好的两个包裹,将包裹里的物品一样样扔进了“火盆”,周围的人见了,无不瞠目结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叔岩

原来,姚淑敏所焚烧的并不是祭品,而是余叔岩生前亲手修订过的剧本、曲谱本,以及重要的笔记、照片、戏服,顷刻之间,付之一炬。

是的,这些无疑都是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在场之人无不在心里对姚淑敏的做法深深谴责,可她毕竟是逝者遗孀,众人敢怒不敢言。

尽管梨园行的很多老先生们,在自知大限将至时,有将自己的剧本当面烧掉的“传统”,但毕竟余叔岩没有这样做,况且余派还有传人。

而姚淑敏烧掉丈夫生前的“心爱之物”,却有她自己的说法:

“叔岩在生前自己没有烧,也没有关照要留给谁,我们家又没有学戏的后人,所以我现在这样做,是天经地义,也省得落到别人的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叔岩

显然,姚淑敏的话里有话,那么,作为一代大师的余叔岩为何家中连一个学戏的后人都没有?而她口中所说的“别人”又是在暗指谁呢?

跟随时间的节点按图索骥,在往事一幕幕的若隐若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代京剧大师精彩而悲怆的一生。

1901年,在京剧大师吴连奎的戏班里,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老先生,名叫贾丽川,贾老十分特别,戏曲功底极为深厚,却从不收徒弟。

不过,但凡有学员向他请教,他也来者不拒,只是有一条,贾老教戏向来是按戏码收费,并且各个戏码全部明码标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丽川

比如《四郎探母》共三出戏,老先生就收三分钱,每出戏四两银子,整部戏学会了,就是十二两,由于定价昂贵,几乎没人交得起学费。

然而,有一个11岁的少年,承蒙“梨园世家”的祖荫,有幸“免费”得到了贾丽川先生的真传,这个少年便是余叔岩。

当时的余叔岩正师从吴连奎先生学老生,又偶得贾丽川先生的言传身教,本就极具天分的他,在戏曲上的进步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此后的余叔岩与周信芳在天津同台演出,渐渐唱响了招牌。

然而,这世上的天才却往往被天分所误,年少成名的余叔岩,开始自视清高,常常沉溺于花街柳巷之中,无法自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叔岩

彼时的他正逢嗓子的倒仓期,长期纵欲的生活令他的身体不堪重负,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因嗓音嘶哑,无法登台。

后来,状态低迷的余叔岩在青衣大师陈德霖的帮助下,向多位名师请教唱功及身段,才渐渐找回了曾经的状态。

陈德霖的谆谆劝诫让余叔岩备受感动,从此洗心革面,而陈德霖则对这个迷途知返的青年十分欣赏,甚至将自己的女儿陈淑铭嫁他为妻。

婚后的余叔岩练功刻苦,不敢懈怠,26岁时,余叔岩获得了一代宗师谭鑫培的青睐,将他收为门下弟子。

不过,做谭鑫培的徒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谭师收徒向来只做点拨,并不一招一式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鑫培

按照彼时梨园行的规矩,师傅常常在演出前按戏码给徒弟派戏,可有的戏码徒弟还未曾学过,有时不得不硬着头皮临时“抱佛脚”。

谭师的徒弟们都对此头疼不已,余叔岩碰到这种事,是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当时余叔岩接到的表演戏码是《战太平》,而他还从未学过。

据同门师弟李洪春回忆:“当时,叔岩这出戏的唱念是由鲍吉祥老先生现教的,身段则是钱金福先生临时所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短时间内东拼西凑学成的一出戏,却因余叔岩演出了另一番风味而备受欢迎,一时风光无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叔岩

此后的余叔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唱腔风格,也渐渐开始与梅兰芳、杨小楼等大家合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余叔岩的老生无人企及。

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余叔岩事业正值巅峰期时,未入不惑之年的他,健康状况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出现了“尿血”的隐疾。

自此,余叔岩一生都深受着病痛的折磨,对于一代大师身体状况急剧下降的原因,从他的生活常态中,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很多人猜测,余叔岩的隐疾与年轻时的长期纵欲有关,而据其徒弟回忆:“师傅每天半夜去城南喊嗓子,天亮才回,作息与常人相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兰芳

不管怎么说,受疾病的困扰,余叔岩不得不放弃了舞台,除了少量的高端堂会外,他已极少献声。

然而,事业上的“磨难”,却让余叔岩在生活中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他开始背着妻子陈淑铭,在外面找了一位年轻的女友。

世人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过,余叔岩找女友,还确实有他不便言喻的“苦衷”。

尽管在婚后,陈淑铭为自己生了两个女儿,但是此后却一直未再怀胎。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必须承认,在那个思想落后的年代,没有子嗣,不可不谓终生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叔岩(中)

令余叔岩欣慰的是,这个女友还真真没有辜负他,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其3岁时,这个“不为人知”的孩子被送到了北京的余府。

人性有时就是这么复杂,很难说余叔岩对女友到底有没有感情,或者,他只是拿她当作一个“生育机器”。

每每想起岳父陈德霖对自己的恩情,余叔岩都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不起妻子,已经有了儿子,他又怎能再做伤她心的事?

尽管彼时男人纳妾十分正常,但余叔岩没有这样做,他给了女友3000大洋作为补偿金,从此一别两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德霖在《雁门关》中饰演的萧太后

对于“从天而降”的儿子以及丈夫的做法,陈淑铭表示接受和理解,毕竟自己没能给余家传宗接代,作为妻子,她又何曾没有愧疚之心?

妻子的谅解让余叔岩感到十分欣慰,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然而不久后,正当余叔岩享受“好事多磨”的成果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他悲痛欲绝的事,原来所谓好事多磨,也不过是磨难背后还有磨难。

这一天,余家的年轻保姆抱着3岁的“小少爷”站在大门口与佣人聊天,年轻的车夫凑了过来,与保姆眉来眼去,显然是一对情人。

小情侣见面打情骂俏实在再正常不过,但保姆却忘记了怀里抱着的孩子,两个年轻人忘乎所以地打闹,不慎将孩子头朝下摔在了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兰芳(左)与余叔岩(右)

不得不承认,每个厄运都是由无数个巧合拼凑而成的,任谁也不会想到,一次失手,竟带走了孩子的生命。

得知唯一的儿子意外离世,余叔岩痛不欲生,自己的身体日渐衰弱,再去“生育”又谈何容易,无奈之下,他也只得接受了这样的命运。

是的,这是命运,命运就是要他断子绝孙,余叔岩只有这样想,才能让自己好过一些,他认命。

他没有对保姆和车夫多加责备,还多给了几个月的工钱,将人打发辞退了,是的,再多责备,也换不回孩子的命,改不了他的命。

虽然经历了丧子之痛,但命运却并不准备放过他,儿子去世不久后,妻子陈淑铭也因病离世,一时间的双重打击,几乎令余叔岩一蹶不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叔岩与姚淑敏婚礼照

直到两年后,才在朋友的劝说下,续弦娶了出生于“御医世家”的姚淑敏为妻,余叔岩选择姚淑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家世”。

面对亲人的相继离去,自己的身体又久治不愈,他不得不在自己的健康上多花一些心思,娶姚淑敏亦是希望能有个“懂行人”在身边照顾。

许是受了姚家的影响,自从姚淑敏过门后,余叔岩就开始正视自己的隐疾,与家人商议治疗的方案。

诚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也在曲折中不断进步,尽管家人支持中医治疗的声音更多一些,但余叔岩仍然选择了相信西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叔岩与姚淑敏婚礼照

年近半百的余叔岩住进了北京一家高级德国医院,检查的结果为:膀胱中有一颗肿瘤。

在当时医学的认知下,虽然世人不确定肿瘤到底有多大危害,但却知道,长了这个东西,是要“开刀”的,而彼时的中国人最怕“开刀”。

为了能够留住病人,德国医生说,现在有一种新的仪器,只需插入膀胱,不用手术便可将肿瘤取出。

余叔岩听闻后大喜,决定遵照医嘱,就用这个“不开刀”的方法来治疗,就这样,在医院躺了几个月后,余叔岩“健康”地出院了。

人的身体真的很奇妙,被告知自己已经康复了,便立刻能感到容光焕发,好像从来没有得过病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叔岩与姚淑敏

对于德国医生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来为余叔岩治疗,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不开刀”的治疗方法并没有什么效果。

当然,严格来说,德国医生的治疗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心理上,余叔岩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愉快。

那一年,自以为身体恢复得不错的余叔岩,一下就收了两位徒弟:李少春和孟小冬。

要知道,能成为余叔岩的徒弟,绝非易事,除了在戏曲功底上需要有非常高的造诣外,在学费上也是极大的一笔开支。

在当时,李少春和孟小冬都已是大红大紫的名角,收入上自然不差,尤其是彼时的孟小冬,还得到了青帮大佬杜月笙的鼎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起李少春,余叔岩,孟小冬

不过,虽然同是“师傅”的徒弟,但在“师娘”的眼中,二人可是有着云泥之别,对于孟小冬,姚淑敏始终看不上眼,而且极为提防。

其实,早在原配陈淑铭在世时,孟小冬就想拜余叔岩为师,彼时的“冬皇”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余叔岩曾微服亲临现场看其演出。

孟小冬的每一个动作,一板一眼,一招一式,都极富“余派”的韵味,余叔岩看得频频点头,暗自称许。

然而,当余叔岩有意收下这个“女弟子”时,却遭到了夫人陈淑铭的强烈反对,出于对妻子的尊重,这件事只得暂时搁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起李少春,余叔岩,孟小冬

其实,对于陈淑铭的反对,世人还是能够理解一二的,尽管彼时的“冬皇”红极一时,但她与梅兰芳闹得不欢而散的恋情更是人尽皆知。

孟小冬天生一副绝美容颜,追求她的达官显贵数不胜数,这样一个“红颜祸水”,陈淑铭怎敢把她留在丈夫身边?

直到陈淑铭去世,余叔岩又娶了姚淑敏过门后,余叔岩才将孟小冬收入门下。

相较于陈淑铭,虽然姚淑敏没有表现出对孟小冬的过分拒绝,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大美人”,姚淑敏亦是醋意十足,十分不待见。

孟小冬虽是名角,但深谙人情世故,为了不给师傅惹麻烦,她与余家人相处时十分注意分寸,余家的两个女儿和她的关系也都十分融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小冬

另一边,为了避免妻子胡思乱想和外界的闲言碎语,每每给孟小冬说戏,余叔岩总会叫上两个女儿一起,算是在场做个“监督”。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于师傅所授的戏码,孟小冬不敢有丝毫怠慢。

孟小冬为人谦和,谈及自己掌握的戏码,她常对人说:“这事不同别的,事关师傅的名誉,我心里没有十二分把握,不敢贸然说会。”

可见孟小冬对余叔岩十分尊重,余叔岩对孟小冬也仅是出于师徒之情,坊间关于二人“关系”的胡乱猜想,纯属子虚乌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小冬

随着余叔岩在授徒上花的精力越来越大,身体的孱弱日渐凸显,一度只得躺在烟榻上为徒弟们说戏,只有抽着大烟他才提得起精神。

此后,余叔岩的身体每况愈下,肿瘤也早已转变成了“膀胱癌”,虽然几经手术治疗,但病入膏肓,为时已晚。

自感时日无多的余叔岩,在临终前将自己的财产作了分配,除了治丧所需开销和部分捐献社会外,剩余都由妻女平分。

然而,余叔岩虽对财产和后事想得如此清楚,却唯独忘了自己事业上毕生的“心血”——剧本、笔记、戏服,这些他从没做过任何交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叔岩(左)与李少春

出身梨园世家的余叔岩不会不知道这些“遗产”的重要性,没有在生前自行烧毁,想必一定有着自己的打算。

按照规矩,这些东西应该传给自己的接班子嗣,但彼时的余叔岩膝下无子,而最得意的门生,非孟小冬莫属。

也许是怕直言将这些“遗产”留给孟小冬会对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抑或是怕自己的妻子胡思乱想,纠结之下,始终未能定夺。

1943年5月19日,一代京剧大师余叔岩与世长辞,享年53岁。

孟小冬骤闻之下,悲痛欲绝,此后,她亲手写了一副长长的挽联,以悼念恩师的再造之恩:

“清才承世业,上苑知名,自从艺术寝衰,耳食孰能传曲学;弱质感飘零,程门执赞,独惜薪传未了,心哀无以报恩师。”

师徒如父子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叔岩(左一)

世人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对于孟小冬,姚淑敏始终没有撇开成见。

在她看来,是孟小冬的美貌迷惑了丈夫的心,才导致丈夫日日潜心与她说戏,直至将身体耗得“油尽灯枯”。

所以,在余叔岩的公祭上,姚淑敏宁愿将这些珍贵的“遗产”付之一炬,也绝不将它“落到别人的手里”,显然,这个人指的就是孟小冬。

诚然,斯人已去,如今再纠结这些往事,已然没有意义。

一代大师一生受病痛折磨,未能留后,终是做了“不孝子”,而自己毕生的心血,却又在女人的嫉妒心之下灰飞烟灭。

如果余叔岩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切,不知道会不会感到心痛。

不过,日后孟小冬在舞台上展现的一招一式,完美呈现了“余派”的神韵,想到这儿,也许这位老生大师,会感到一丝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