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守护者和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而那些藏在高校中的宝藏博物馆,以各校学科特色为依托,用独特的方式记录齐鲁文化与学校、学科发展,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教育的殿堂。

5·18是国际博物馆 日,今天,我们开启一场有趣又有料的探“馆”之旅,让我们一 同走进枣庄学院世 界语博物馆,探寻藏于校园中的“第二课堂”。

打卡“宝藏”博物馆

枣庄学院国际世界语博物馆

九龙山下,治学圣地。枣庄学院市中校区体育场北侧,世界最大、亚洲唯一、功能最全的世界语博物馆就坐落在此。枣庄学院国际世界语博物馆于2013年11月正式开馆,它的宗旨是“保护世界语文化、传承世界语文明、坚守世界语理想、推动世界语实践”。曾先后被评为国家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和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单位、山东省珍贵档案保管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卡“镇馆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5年首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手册。1905年起,世界上最大的世界语者组织——国际世界语协会每年轮流在世界各地举行国际世界语大会,旨在用世界语探讨国际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也寻找推动世界语运动的途径和方法。1905年8月,首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法国北部多佛尔海峡边的布伦举行,来自20个国家的688人出席,柴门霍夫博士出席大会并发表了演讲。国际世界语大会手册主要记录了协会会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2019年由波兰著名世界语收藏家Stanislaw捐赠入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语是波兰的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博士在1887年基于人类和平共处的理念,在吸收人类自然语言基础上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最被认可的国际辅助语。枣庄学院国际世界语博物馆历经十载建设,已经成为世界上展陈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世界语博物馆。自从开馆至今,收到了世界上26个国家捐赠的约6.1万件套藏品,其中国家文物3000余件套,接待了6万余名国内外访客。馆内有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博士早期翻译作品《哈姆雷特》《安徒生童话》、1905年首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手册、柴门霍夫博士在1913年签名的明信片、世界语版《共产党宣言》《圣经》《资本论》、中国抗战时期出版的世界语宣传刊物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世界语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情况。

声明

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小机灵儿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sdetvnm@163.com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