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开幕式现场

5月18日,由中国书协主办的(点击浏览相关报道)。本次进京展是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的缩影,包括来自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书家作品在内的275件作品参展。参展作品植根传统,风格多样,时代气息鲜明,反映了当前书法创作的阶段特征和当代书法的审美取向。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设立山西、浙江、河南三个展区,引导广大书家以经典意识、时代立场为创作方向,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历史进程,推动书法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永军,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国内联络部主任谢力,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文旅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张海、苏士澍,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中宣部文艺局、文旅部艺术司等有关领导参加进京展相关活动。

承续有序:

书写时代正大气象的生动实践

1980年,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在沈阳举办,拉开了国展的序幕,开启了当代书法发展的新纪元。

“44年来,4年一届的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是中国文联、中国书协最具权威影响力的书法展示活动,以其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成为引领书法审美、价值认同和发展方向最具权威性的重要载体,成为凝聚广大书家向心力、集中展现当代书法艺术精品的重要平台,背负着广大书法家与爱好者热切的期望与关注,承载了广泛的社会期待与时代重托。”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说。

点击海报浏览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作者名单

本届进京展入展275件作品,其中篆书28件、隶书40件、楷书63件、行书66件、草书48件、篆刻21件、刻字9件。“本次大展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能入选,便是荣誉。荣誉背后,是责任与担当。这种担当表现文化主动性,体现文化主体性。这种主动性和主体性是守正创新的动力,是推动书法艺术不断发展的洪流。”吴为山说。

改革创新:

优化评审方式,创新展览形式

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的精心组织指导下,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着力推进“做人的工作”和“推动书法创作”深度贯通,按照“全国书协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和“上下联动、协同运行、赋能基层、服务书家”的安排部署,把工作平台搭建给团体会员,把创作舞台提供给基层书家。

本届国展评审机构设置新增审议委员会,首次举行评委聘任仪式,严格落实评审组织与评委遴选分离要求等,有序做好面试工作。此外,引入糊名机制、预览整体作品、采用高清视效、采用独立表决、引入二维码评审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为确保国展评审这一系统工程实现“公平、公正、高效、优质”提供了技术支撑。

李昕介绍,复评阶段中国书协会员作品入围8350件,较上届增加10%。依托“结对子·共发展”等机制,各团体会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新文艺群体、高校书法专业学生入展比例提高。港澳台与海外华人书家创作成绩亮眼,共有11件作品入展,“这进一步激励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书法走向世界”。

本届国展三个展区共展出作品约1000件,山西展区展出行书和草书,浙江展区展出篆书、篆刻与刻字,河南展区展出隶书和楷书。“分三个展区展出使展览的传播更加广泛。在上下联动中,使团体会员单位增强了对全国书法创作宏观认识及把握,从而提升了国展的创作质量。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也使中国书协集中精力搞好入展作品的复评、终评工作,以及以十三届国展为典型案例,对当代书法创作队伍、创作势态以及未来发展作深入研究。”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审议委员会副主任李刚田说。

依据张继、王丹、毛国典、张建会、王学岭、刘月卯、代跃等本届国展评审召集人就国展评审与创作情况的说明,可以了解到:篆书作品呈现出甲骨、金文、简帛、汉篆、清篆几个突出板块,其中金文、清代篆书数量之大尤为明显;篆刻创作“三度”(专业度、成熟度、完善度)具备,“五性”(艺术个性、印章属性、书法属性、美术属性、工艺属性)协恰,作品质量普遍较高;刻字作品数量和质量均有提高,综合材料创作首次纳入国展,出现了陶瓷、紫砂、砖刻、金属、石刻等;隶书作品追求雅正书风和正大气象,于碑刻、摩崖、简牍和清隶等皆有涉猎;楷书作品进一步向着传统回归,大楷取碑派之苍茫气象,小楷重笔墨之活泼精神,中楷用笔有法度、谋篇出性情;行书作品碑帖互参,优势互补,其中二王书风、宋人书风和明清书风比重较大,颜真卿、赵孟頫、欧阳询等人的书风也占有一定比例;草书作品的创作与发展总体积极健康并有长足的进步,有更多的作者对何为书法的传统及技道双进理念有了正确的认知和理解。

影响广泛:

提振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

当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与地方书法历史文化相碰撞,会产生怎样的动人乐章?

4月11日,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浙江展区)和专题学术特展“大匠运斤——浙江近现代篆书篆刻名家作品展”在绍兴兰亭开幕。“浙江的书法家纷纷前往观摩展览,在反复对比中寻找差距,在现场交流中提升认识,在自我反思中明确创作方向。”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守卫说。

河南展区,“汉字中原——汉三阙暨豫地汉碑特展”用科技建模手段实现“汉三阙”模拟实物场景再现,“文明的微笑——龙门二十品特展”给龙门二十品配以精美的题跋,“从法度到意趣——千唐志斋唐宋碑志特展”直观展现唐宋书法审美脉络。“微博话题#河南的国展让书法文物活成了热点#等阅读量达1.1亿人次。为响应群众观展热情,不仅每天延时1小时闭馆,而且除进京展作品外,其他展品将延长展期一个月。”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方启雄说。

本届国展是山西首次承办国家级书法展览。山西展区精心推出“真山正源——傅山书法艺术展”“魏碑溯源——平城时期魏碑书法艺术展”“盟书墨源——侯马盟书文字艺术展”三个专题学术特展,在“完整性”“实证性”“学术性”上取得重大突破。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李斌介绍,截至5月17日,山西展区共接待省内外观众26.5万余人次。展览期间,专门举办了11场书法公益大讲堂。三个特展目前仍在持续展出中,热潮不减。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将持续到5月28日。李昕表示,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之际,中国书协以一届精彩的全国展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回应社会关切和业界期待,努力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文化精神和时代内涵,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历程,凝聚起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贡献书法人的时代求解。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中国艺术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 | 王丽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