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能过目不忘,传闻比爱因斯坦还聪明,是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博弈论的创始人,对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也都有所研究。三十岁不到就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科学全才——冯·诺依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才的诞生

1903年冯·诺依曼出生于一个富足的犹太家庭,父亲是银行家,年少时的冯·诺伊曼就显露出他惊人的天赋,6岁进行8位数的除法心算,8岁掌握微积分,10岁读完几十卷的世界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天才也有天才的烦恼——请不到教师,冯·诺依曼的父亲开出10倍的工资,竟然没有一个人敢来应聘,无奈之下,只好将他送入学校,然而没过多久,冯·诺依曼就被学校送回来了,理由竟然是他的水平太高,学校已经教不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求学之路

从小热爱数学的冯·诺依曼读大学时想选数学专业,身为银行家的父亲却不同意,认为数学不能赚钱,经过一番博弈,两人达成一个折衷的意见——读柏林大学的化学专业。入学不久,冯·诺依曼去了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也是爱因斯坦的母校,与此同时,冯·诺依曼还在老家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数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诺依曼的奖学金申请表

一口气读了三个大学,不仅学业成绩没有落下,还在班上名列前茅。

1925年冯·诺依曼毕业,下一年就被授予了布达佩斯大学的博士学位,后又前往哥廷根大学,师从数学大师希尔伯特门下,因此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1930年冯·诺依曼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客座讲师,一年后,便成为其终身教授,还不到3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诺依曼在普林斯顿研究院,一起工作的还有爱因斯坦

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在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与我们关系最大的还是他在计算机方面的设计,他也因此被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计算机前的冯诺依曼

1945年6月,冯·诺伊曼与戈德斯坦、勃克斯等人,联名发表了一篇长达101页纸的报告,即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是现代计算机科学发展里程碑式的文献。明确规定用二进制替代十进制运算,并将计算机分成5大组件(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1页报告封面

尤为重要的是,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的逻辑结构设计(冯·诺依曼结构),至今仍是电子计算机设计的基本原则,因此他也被看作“现代计算机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1957年,冯·诺依曼因癌症去世,享年53岁,在病床上他未完成的手稿,也被集结成《计算机与人脑》(TheComputerandtheBrain)出版,为机器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这样一个天才,如果多活几十年,今天我们的科技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