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上,一群孩子正在欢笑追逐,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篮球在手中传递,足球在脚下翻飞,跳绳在空中舞动。老师的哨声响起,孩子们迅速集合,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然而在操场的一角,却有一个低头看手机的身影,完全置身于这个热闹的场景之外。

这个孩子安静地坐在角落,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滑动,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旁边的同学喊他一起玩耍,他却只是抬头淡淡一笑,继续低头玩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不得不说,在现代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从早晨的闹钟到晚上睡前的放松,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

它是沟通工具,也是支付工具,更是承载娱乐属性的工具。

然而,手机也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初中生来说,手机的诱惑尤为强大。尤其是在他们逐渐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手机上的各种虚拟世界和娱乐内容,可能让他们迷失方向。

我认识一位女学生,她文静乖巧,初中前两年的成绩一直很优秀。

但去年暑假结束回到学校后,我发现她上课注意力不再集中,经常打瞌睡,作业质量也下降了,甚至开始迟到和不交作业。我找她的父亲了解情况,得知她在家的时候几乎一直抱着手机看,吃饭、睡觉都不肯放下。她的父亲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这个问题,家里已经发生了多次争吵,甚至导致她离家出走。

为了帮助她,我曾在课余时间和她谈心。她坦言,去年暑假期间开始用奶奶的手机查阅学习资料,但渐渐地沉迷于短视频、手机聊天和游戏。尽管她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却无法自拔。

经过协商,她答应手机由我保管,承诺不再沉迷手机,重心转移到学习上。

起初,她的态度有所转变,精神状态也好转。

然而好景不长,她又开始在课堂上瞌睡,学习成绩也没有提升。经过调查发现,她偷偷买了新手机,晚上继续玩手机。

她的父亲因此愤怒打骂,父女关系更加紧张,问题仍未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显然,这种处理方式显然不对,只会引发恶性循环。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是我们每个成年人都需要思考的。如果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孩子的人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除了这位女生,我身边还有很多中小学生,因为沉迷手机,学习兴趣下降,导致失去目标和理想。

所以说,沉迷手机的危害不容忽视。

首先,它会削减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个人一天的精力有限,初中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保持最佳学习状态。然而一旦沉迷手机,他们很难控制使用时间,导致作业无法完成,学习热情逐渐消失,成绩自然下滑。

其次,沉迷手机会让学生变得叛逆、脾气暴躁。他们整天想着手机带来的短暂刺激,对其他事情毫无兴趣。失去虚拟世界的依赖,会让他们变得敏感、易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闻中常见因为家长强制收缴手机,导致学生自残、伤害家人的事件,令人痛心。

再次,学生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

网上各种不良信息层出不穷,初中生判断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影响。曾有学生长期观看网络主播,一掷千金,给家庭带来严重影响。

而社会上的坏人常常利用各种手段掠取财富,沉迷手机的学生和他们的家庭也因此受害。

甚至,沉迷手机还会导致社交障碍。

因为虚拟世界的快乐,完全依赖于大脑多巴胺的分泌,长期受到这种刺激,他们很难从其他途径获得同样的快乐。但是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在初中阶段锻炼社交能力。然而沉迷手机会让他们拒绝正常社交,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

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大量“社恐”群体和“宅男宅女”,这些人在线上侃侃而谈,在线下却羞于表达。沉迷手机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有些家长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直接禁止孩子使用手机,但效果并不理想。

虽然说,教育部在数年前,就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不得不说,这项措施值得推广,学生在学校不应被手机分心。

但是与此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不能在孩子面前沉迷手机。家长应在闲暇时间寻求其他娱乐方式,比如体育运动,避免让孩子看到自己沉迷手机的样子。

另外,我们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明白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老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团体活动,增强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我有一位朋友,曾经沉迷手机和电视,体重增加,社交能力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人鼓励下,她选择了长跑,加入跑步小组,变得阳光、自信,甚至找到了理想中的爱情。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老师和家长应该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减少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而不是一刀切。

实际上,适当的手机娱乐是可以接受的,但要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当孩子在其他方面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

综上所述,学生沉迷手机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老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摆脱手机的束缚,回归健康、积极的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