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毅夫认为,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有为政府,

这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政府要通过投资和扩大财政赤字去干预市场,从而拉动经济强劲增长,这多少有点凯恩斯主义的味道,他是坚决反对中国走消费型经济道路的。

比较之下,中国算是投资型经的经济,投资占GDP的比重高达50%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不超过20%;西方发达国家大多的消费型经济,消费的占比是大头,我们的消费占比为43%,而美国高达8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比就清楚了,三年疫情,双方的应对策略完全不同,这是经济的底盘所决定的,美国人是发钱,因为对美国人来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直接;我们是投资再投资,因为消费占比过低,发少了没用,发多了不现实。

正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底盘是这样,所以,林先生坚决反对刺激消费。

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长期通过投资拉动,资金锁死在了钢筋水泥里,投资的定海神针不那么灵了。由于资金在国企、银行、财政之间空转,效益出不来,也引导不到民企与老百姓的手中,从而引起了结构性的矛盾,这就是需求不足。盖房子的供应端很强大,买房的需求端不给力,房子卖不出去,再盖就是找死,房地产是这样,整个经济也一样,林毅夫的有为政府走不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政策又开始刺激消费。

令人不解的是,看见的诸多政策条款,都是鼓励买这买那,汽车、房子、家装、家电,说的很热闹,就是没有一条措施是如何提高居民的收入。

真不知道,这些刺激政策的底气是从哪来的?你号召买,大家就会拿出压箱底的线去消费吗?

这就是中国政策语言的玄妙之处,点到不说破。

消费是刺激出来的吗?当然不是,首先要有钱消费,中国中低收入群体占了13亿,平均年收入水平不到三万元,这么低的收入水平,是不可能刺激起来的,目前的经济形势也不太可能大幅提高居民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所有的消费政策,都是奔中产阶级和富人去的,中心还是房地产,房地产又是什么情况?

2021房地产销售面积为18亿平方米,2022年少了5个亿,只有13亿平方米,2023继续下滑,只销售了11亿多;房子是大消费,没有任何商品的权重能与房子相提并论,而围绕着房地产的长长的产业链,又影响了20%左右的GDP。

这就决定了,房地产的确是中国经济的命门,不管你是支持楼价跌,还是涨,房地产的销量真要上不去,今年的经济形势无论如何也好不到哪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下半年,政策剑指消费,不是真指望老百姓能撑住消费的天,而是指望富人的钱走出银行,支撑起房地产的天?

这可能吗?

刺激消费,多半是刺激的了一个寂寞,富人投资房产的前提是可以升值,而让房地产升值,现在只剩下一招,货币贬值,这样做的杀伤力太大了。我们静等着一个通胀时期的到来吧。

如果你不能增加收入,你手中的购买力将与日俱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