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6月,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伍云甫回到衡阳耒阳老家探亲,伍云甫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后担任中国人民救济总署秘书长、卫生部副部长,是耒阳的骄傲,因此他的回乡受到地方的隆重欢迎。

很多曾经的老战友、老相识,纷纷前来叙旧,看到这些老熟人过得都很好,他也感觉到很欣慰,革命胜利了,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然而,一个中年妇女的出现,让伍云甫的心纠结了起来。

有一天,伍云甫住处走来一位中年农村妇女,看打扮像一个老太婆,仔细看才发现也不过四十出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伍云甫

她一看到伍云甫当即嚎啕大哭,什么话也没有说出来,伍云甫仔细看了一下,大吃一惊地说:“你是道清妹子吗?”

妇女激动得说出来话,只是使劲地点头,这位妇女叫伍道清,是伍云甫耒阳同乡同宗的族人,也是亲密的战友,如今得知这位老相识还在人间,自然让伍云甫很高兴,他激动地对伍道清说:“当时都听说你牺牲了,大家伤心了好一阵子。”

老妇人缓了好一会儿说:“一言难尽啊,至成还在吗?”

杨至成是中南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同时也是伍道清的丈夫和革命伴侣。

一股复杂的心情涌上伍云甫的心头,平复了一下心情说:“在,杨至成同志现在是国家高级干部了,部队离开了他就玩不转了……可是……”

伍云甫再也说不下去了,艰苦的斗争岁月里,伍道清与部队失散,人们都以为她牺牲了,杨至成在大家的撮合下,又有了妻子,这个消息对于伍道清来说,打击太大。

这一切都要从1928年2月,他们相识开始说起。

1928年2月,红军在湖南耒阳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当时年仅19岁的伍道清就和同学们走出学校,到校外宣传革命工作。

有一天上午,伍道清和几个同学来耒阳县街道张贴传单,碰巧看到两名红军正在墙上刷写革命标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耒阳苏维埃政府旧址

为了将标语刷得高一点,两名红军还借来了梯子,一个战士扶着梯子,另一名战士上去粉刷。

那个时候写标语也是一门学问,得把标语写在最显眼的地方,字还要好看一点。

因为梯子是旧的,摇晃得有点厉害,严重影响了梯子的红军写标语。

伍道清担心红军从梯子上摔下来,立刻上前去搭把手,两个人一块扶着梯子,梯子就稳定了。

这时,扶梯子的那名红军高兴地冲上面的红军说:“杨副官,梯子扶住了,你可以放心写了!”

站稳的“杨副官”立刻开始铿锵有力地涂写标语,写完标语后,他从梯子上下来,对伍道清说:“这位同学,谢谢你啊!”

这时,伍道清才看清楚这位“杨副官”的样貌,只有20多岁的年轻人,消瘦的脸庞,两只眼睛炯炯有神。

伍道清大大方方地自我介绍说:“我叫伍道清,是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

还不等“杨副官”说话,那一位之前扶梯子的红军战士抢着说:“这位是司令部的副官,名叫杨至成!”

在介绍完姓名后,伍道清就离开了,但是两个年轻人却互相记住了对方的名字。

不久,伍道清和同学们都参加了红军,伍道清刚开始做宣传工作,后来上了井冈山后,伍道清看医护部门人手缺得紧,就主动提出要加入医护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伍道清就成了一名出色的医护战士,在她加入医护队后不久,医护队接收了一个受了重伤的连级干部,让伍道清负责护理。

伍道清走到病床前一看,这位受伤的干部正是杨至成,此时他已经昏迷不醒,杨至成醒了,看到伍道清在身边,两人四目相对后,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杨至成的伤很重,连床都下不了,一切都要靠伍道清的帮助,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两个年轻人都更多地了解了彼此,并产生了情愫,一旦看不到对方,两个人都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有一次,伍道清给杨至成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鸡汤给杨至成调理身体,当时井冈山处于包卫时期,物资匮乏,很多战士好长时间也不见一点荤腥。

看到鸡汤后,杨至成问:“从哪里搞来的鸡,我们可不能打群众的主意啊!”

看到杨至成这个样子,伍道清就笑了说:“我托同学下山搞宣传的时候,从老百姓家里买的,可不是抢来的啊!”

杨至成听到这里,才狼吞虎咽地喝着鸡汤,一边大口地喝着,一边说:“你同学真好!”

谁知道,杨至成刚说完这句话,刚喝了半碗的鸡汤就被伍道清端走了,然后生气地说:“只有我的同学好,就是我不好!”

看着伍道清故作生气,杨至成急忙满脸赔笑地说:“伍道清同志最好,对我也最好!”

伍道清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才将那半碗鸡汤又放了回去,并关心地说:“快点喝吧,一会儿都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时的杨至成

他们两个人的事,很快被朱德的妻子伍若兰知道了,伍道清和伍若兰是亲密的同学,得知伍道清有了心上人,便极力撮合两个人的婚事,朱德还私下里对杨至成说:“傻小子,你再不说,媳妇可就要跑了。”

随着感情的升温,杨至成决定打破了这层窗户纸,向伍道清表白。

在伍道清的精心照顾下,杨至成的伤很快就要痊愈了,可以自由出入病房了。

有一天晚上,杨至成将伍道清约到医院旁边的小竹林,两个人一块散步,走着走着,杨至成突然跟伍道清告白说:“伍道清同志,我喜欢你,你愿意接受我对你的爱吗?”

伍道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羞答答地说:“我愿意!”

自此,两个年轻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走到了一起,在井冈山,组织上还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简单、朴素的婚礼,从此,他们成了革命伴侣。

杨至成和伍道清成婚后,两个人的关系非常融洽,伍道清一方面继续照顾还没痊愈的杨至成,一方面也照顾那些受伤的同志。

很快,伍道清就怀了杨至成的孩子,当杨至成得知此事后,高兴坏了,这是他们爱情的结晶啊!

杨至成与伍道清的爱情是幸福的,同时也是短暂的,战争的年代总是残忍的,生离死别也是常有的事情。

随着土地革命在井冈山轰轰烈烈地开展,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将土地革命扼杀在摇篮里,自1928年6月底开始,到1929年初,相继进行了两次“会剿”,却都以失败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28年10月,蒋介石委任湖南省主席何健为“湘赣两省剿匪代总指挥”,开始策划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国民党军于1929年1月调集6个旅约3万人,兵分五路进攻井冈山。

当时井冈山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敌情和经济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红军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由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4军主力主动向赣南出击,打破敌人的封锁,在井冈山之外作战,从而牵制住敌人,而彭德怀指挥红5军主力和红4军一部分留守井冈山。

杨至成便随着红4军主力开拔,已经怀有身孕的伍道清就留在了井冈山。

伍道清十分担心杨至成的安危,分别时,杨至成再三劝慰伍道清,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前两次“会剿”,我们都取得了胜利。

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次战斗中,敌人以优势兵力对井冈山守军进行了猛烈的进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彭德怀于1月30日决定率红5军主力突围,离开井冈山。

敌人在占领了井冈山后,对突围的红5军展开追击,当时部队中多是红军家属和伤员们,部队很快被冲散了,怀有身孕行动不便的伍道清掉队了。

脱队之后,伍道清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归队,为了找到队伍,伍道清把自己打扮成乞丐的模样,一路乞讨去寻找红军队伍。

伍道清路过江西遂川县大汾镇的一个村庄后,为了讨口水进了村子,却落入了魔窟,尽管她已经把自己打扮成乞丐,可是逐渐显怀的肚子,还是被村里恶贯满盈的村霸盯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恶霸形象

这个村霸大概因为坏事做绝,所以没有子嗣,他看到怀孕的伍道清,就想把伍道清的孩子据为己有,于是将她关了起来,为了孩子,伍道清苦苦坚持,四个月后,一个可爱的男孩子生下了,恶霸却直接夺了过去。

失去孩子的伍道清本来想要自杀解脱,但是恶霸却威胁说,如果她自杀了,那么,他也会杀了她的孩子,为了孩子,伍道清只好妥协。

孩子断奶后,恶霸又把伍道清卖给了长工,伍道清多次想要逃走,可是每次都被捉了回来,在生下两个孩子后,伍道清想着两个孩子,只好放弃了逃走的打算。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把伍道清困住的这个小村子因为贫穷过不下去了,伍道清就领着长工丈夫和后生下的两个孩子,回到了湖南耒阳老家。

伍道清能够到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说明家庭条件是不错的,伍家完全有条件能够养活起伍道清一家。

但是对于伍道清参加革命这件事,父亲一直耿耿于怀,他一直不支持女儿去闹革命,认为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情,伍道清不顾家人的反对,去了井冈山当了红军,多多少少让伍家也受到了一定的牵连。

而且,在旧社会时期,上流社会是非常瞧不起长工的,不把他们当人看,见到出走多年的女儿带着一个长工丈夫和两个孩子回家,父亲并没有产生同情,而是嫌弃她丢人现眼,于是愤怒地把长工丈夫和两个孩子撵出了家门,并强迫伍道清嫁给了当地的一个生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社会的长工

在无法与组织取得联系的情况下,伍道清再次选择了妥协,她就像落单的孤雁,自己一个人饱受着这些折磨。

对于这些,杨至成都不清楚,在1929年1月,彭德怀率留守的红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后不久,蒋桂之间爆发军阀混战,蒋介石不得不将进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队撤走,红军乘机收复了根据地的大部分区域。

杨至成在回到井冈山后,得知怀着孕的妻子伍道清下落不明,杨至成到处寻找,让战友们帮她打探伍道清的消息。

组织上派人到伍道清在耒阳的老家去找,派人在井冈山附近的村落去寻找,结果都一无所获,一个大活人就像人家蒸发一样消失了。

当时杨至成跟随红4军在赣南、闽西地区跟敌人打游击战,心里也挂念妻子的消息,但是过了很长时间都音讯全无。

到这个时候,杨至成不得不做出最坏的打算,那就是伍道清或许已经牺牲了。

在井冈山失守的那段日子里,对红军家属的冲击很大,与伍道清在一起的朱德夫人伍若兰就在第三次“会剿”中被捕,于当年2月12日被敌人残忍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并没有结束,而且一次比一次凶险,经过五次反“围剿”斗争后,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杨至成带着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参加了长征,经过25000里的路途,从井冈山绕了一大个圈来到了陕北。

全面抗战爆发后,杨至成又投入到艰苦的战斗中,抗战胜利后,他又参加了解放战争,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杨至成被任命为中南军区第一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杨至成虽然没有亲临朝鲜,但是却处于后勤岗位,为把物资运输到朝鲜,杨至成每天都活在忙碌中。

在长达20余年的艰苦革命斗争中,杨至成也在领导和战友的劝说下开始了新的婚姻,但是对于伍道清,他从来没有忘记,也一直想法设法在寻找伍道清的下落。

惨遭生活蹂躏的伍道清早就已经放弃了寻找杨至成的想法,直到她见到了曾经的战友伍云甫,在向伍云甫讲述了自己的脱队后的遭遇后,伍云甫伤心不已。

伍云甫无法向伍道清隐瞒杨至成再婚的消息,只好将杨至成这些年的经历都讲述给了她。

没有人能够得知伍道清在得知曾经的丈夫杨至成的消息后,心里是怎样的滋味,她叹了一口气说:“只要他好就好!”

过了好长一会儿,伍道清又跟伍云甫说:“能帮我安排一下吗?我想见见至成。”

伍云甫感觉这个请求很为难,一来,伍云甫早就已经脱离军队系统,从事行政工作,跟杨至成联系不是那么密切;二来,对于他们的关系,他实在想不出两人见面后的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伍道清知道这件事很难,就对伍云甫说道:“你知道我的,我不是要去闹,只是见一面,难道都不行吗?”

伍云甫也知道伍道清这些年来遭的罪,知道她的心里苦,于是就给了她中南军区的联系方式。

伍道清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鼓足了勇气与中南军区的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军区回信告诉她,杨至成副参谋长因病去杭州疗养了。

伍道清立即打理行装,从耒阳坐车赶往杭州,到达杭州后,她才得知,杨至成前几天病情加重,已经转到山东青岛疗养去了,她又登上了去往青岛的火车。

那个时候的火车很慢,每个小时只有四五十公里的车速,从杭州到青岛要走很长的时间,然而相比于路途的艰辛,伍道清却一点也不觉得苦,这些年来的苦,她吃得太多了。

到了青岛后,费了很大的劲,她才在疗养院里看到脸上锁着氧气罩,昏迷不醒的杨至成,那一刻,仿佛回到了他们在井冈山时的岁月,杨至成受伤在战地医院,就是她全程护理的啊!

二十多年没见,曾经的小伙,现在已经开始显老,虽然从相貌上还能看出是杨至成,但是却让伍道清感觉到很陌生。

医生告诉她,杨至成得的是很严重的心脏病,长期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作战,再加上多年繁忙的后勤保障工作,拖垮了他的身体,他是被活生生累倒的,现在他的情绪一定要保持稳定才行,千万不能受到任何刺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刻,伍道清突然想到,她要找的那个杨至成是20多年前的杨至成,现在的杨至成是国家和人民的杨至成,他的身份职务早就已经决定,他不会是过去的那个杨至成了。

如果现在的杨至成有任何一点闪失,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都是巨大的损失。

本来,伍道清心里有很多话想要等到杨至成醒来对她说,可是她知道,那些话还是不要说得好。

对于一个心脏病患者,情绪不能过于激动,她知道,一旦杨至成醒来,看到自己这副模样,肯定会加重他的心脏负担,只有她赶紧离开,才是对爱人最好的保护。

曾经她以医护人员的身份精心呵护杨至成,让他走出伤痛,20多年前后,她又怎么忍心看他有一点点的危险呢?

其实,当她看到杨至成的那一刻,一切都已经释怀了,革命取得了胜利,能够在有生之年再次看到相爱的人,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好的消息呢?

就这样,伍道清没有等杨至成醒来就转身离开了杨至成,离开了青岛,自己一个人回到了湖南耒阳。

杨至成从昏迷中醒来后很久,妻子唐慧文才告诉他,在他昏迷不醒的时候,有一个叫伍道清的人来看过他,因为害怕影响到他的健康,就提前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交代,叫你不要挂念,她过得很好,并祝愿你早日康复,长命百岁。

听到有了伍道清的消息,他确实激动了起来,良久没有说出一句话,最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在杨至成康复以后,他还是千方百计地找到了伍道清,给予生活困难的伍道清帮助,让她渡过难关,他们就像亲人一样挂念着彼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至成在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相比于那些指挥打仗的将军,杨至成主要以后勤工作为主,在后勤方面有巨大贡献,后勤是一个操心的工作,因为长期操劳成疾,杨至成于1967年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

1982年夏天,伍道清在湖南耒阳老家病逝,享年73岁!

杨至成与伍道清的爱情故事里充满了悲剧与不甘,看着让人心痛,曾经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到最后只有分开才能够各自安好?

有人说这是造化弄人,无产阶级信仰的是唯物主义,不信天命观!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险阻,然后我们的革命先烈都能够战胜敌人,靠的就是一种乐观豁达、不屈不挠、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除此之外,在杨至成与伍道清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两个人的情感事情,背后更多是伍道清做出的付出与牺牲,这种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以牺牲小我为代价,完成大我,不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的革命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