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2日,47岁的三毛从台湾第二次飞抵乌鲁木齐,下飞机后,三毛拿着行李住进了77岁王洛宾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毛与王洛宾

这天,王洛宾照例外出参与纪录片的拍摄,回到家时,三毛已经做好饭了。王洛宾去厨房盛饭,当他把饭碗递给三毛时,三毛的脸色立马变了,她怒斥道:“盛那么少,想饿死我呀!”

第二天,三毛就搬去了华侨宾馆,这是她住进王洛宾家的第9天。不久后,她就返回了台湾。

离开乌鲁木齐仅仅121天,也就是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自缢而亡。那之后,她与王洛宾的关系被大肆报道,有媒体甚至将三毛的自缢归因为在王洛宾处受了情伤。

两人之间的感情究竟是怎样的?三毛为何会因一碗米饭而愤然离开?三毛的死真的和王洛宾有关吗?一起走进这段传奇的忘年恋。

1、见面两次就表白:两人的爱70%来自想象

三毛一生情路坎坷。大学期间,她和学长舒凡恋爱,并要求毕业后就结婚,可舒凡不愿意,两人因此分手。失恋后,三毛自杀未遂,手腕上缝了28针。

为治愈情伤,三毛远赴西班牙求学,在那里认识了小自己6岁的荷西,荷西对她承诺:“你等我6年,6年后我们就结婚。”

三毛并没把荷西的承诺放在心上,回到台湾后,就和一个画家恋爱了。可结婚前一天,才发现画家是个有妇之夫,更可气的是,对方还大耍无赖,要求三毛赔偿才能取消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毛与荷西

随后,三毛又和一位德国老师相恋,正当两人爱得热烈时,男方却因心脏病发猝死,三毛服安眠药自杀,再次被救回。

1972年,三毛带着情伤再赴西班牙,不久就和荷西重逢。两年后,两人在撒哈拉沙漠结婚并定居。三毛终于过上了梦想中的婚姻生活,可仅仅6年后,荷西就在工作中出意外去世,那之后,她把对丈夫的感情都写进了文字里。

因为文字,三毛名声大噪,可各种流言蜚语也来了,有人说荷西根本就是虚构的人物,还有人说,三毛被荷西抛弃了,这才让荷西“死”在她的作品里。

和三毛一样,王洛宾也在感情上历经坎坷,在事业上备受质疑。

1937年,王洛宾与杜明远结为夫妻,杜明远浪漫多情,两人爱得如胶似漆。结婚后,王洛宾带着妻子远赴西宁收集民歌,可杜明远无法忍受西宁的恶劣环境,独自定居兰州。不久后,杜明远就爱上了别人,并提出了离婚。

离婚后,王洛宾心如死灰,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随便找了个人结婚。婚后,他与妻子黄玉兰日久生情,可5年后,黄玉兰就病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玉兰和两个儿子

那之后,王洛宾再也无心情爱,独自度过了几十年艰难困苦的生活。在那暗无天日的日子里,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音乐上,写下了一首首可能永远不会被唱响的民歌。

到了70年代末,王洛宾的歌曲被大量传唱,鲜花荣誉纷至沓来。可因为歌曲素材都来自民间,就有人质疑他并不是原创者,王洛宾因此备受困扰。

人总是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或物。

1990年,三毛在《明道文艺》上看到一篇关于王洛宾的文章,文章写的是《在那遥远的地方》背后的创作故事:王洛宾爱上了草原女孩卓玛,因为自己早有家室,只能把所有爱写进歌里。

这种浪漫的创作情节,和三毛把感情都放在文字里的习惯如出一辙。这极大地激发了三毛的好奇心,她主动联系了文章的作者,要到了王洛宾在新疆的住址。

1990年4月16日午后,三毛来到了乌鲁木齐王洛宾家,还没等王洛宾询问她是谁,三毛就主动开口:“是王洛宾先生吗?我是三毛,受台湾《明道文艺》编辑部的委托,为你带来了稿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三毛的书已经风靡内地,王洛宾急忙把她请进了家门。

三毛观察了一圈房子后问道:“一个人住在这么空荡的房子里,洛宾先生不寂寞吗?”

王洛宾指了指钢琴说道:“怎么会是一个人呢?有钢琴陪我。要说寂寞,你一个人流浪岂不是更寂寞吗?”

三毛笑着说:“流浪不就是为了排解寂寞吗?”

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很显然,三毛对睿智又幽默的王洛宾印象很好。

那天,王洛宾为三毛唱了好几首歌,一边唱,一边聊自己对艺术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为表谢意,三毛也唱了自己的名曲《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三毛唱得投入,王洛宾听得也入神,一曲过后,他还风趣地说:“不用问,我知道你从台湾来!”

相见恨晚,大概说的就是三毛和王洛宾的相遇,两人从白天聊到深夜,才依依不舍地分别,并相约次日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忙完工作后,王洛宾赶到三毛下榻的宾馆,再次促膝长谈。这一次,三毛发挥了作家的特质,问了王洛宾许多问题,她这才知道,原来王洛宾的人生经历和自己是那样相似。

三毛本想再多留一段时间,无奈早已经定好了去四川的行程。当王洛宾走出宾馆时,三毛在他身后大声喊道:“给我写信啊,回去就写,我到台北就能看到你的信了!”看着三毛纯真的笑脸,王洛宾的内心升起了一股暖流。

结束了四川的行程后,三毛马不停蹄地赶回台北,一进家门,她就迫不及待地翻看信箱,她太想看到王洛宾的信了,可惜找了一圈都没有。

三毛只好先去照相馆把在新疆的照片洗出来,翻看照片,她发现自己和王洛宾原来有那么多相似之处:他们有一样的牛仔帽,一样修长且有力的手,一样喜欢在台灯上盖一层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洛宾和三毛紧握的双手

再回忆王洛宾的人生经历,她幡然醒悟,多年来,她追求的不就是像王洛宾这样忠诚、浪漫且传奇的爱人吗?

思及此,三毛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信纸,用她那斜斜的字体写下了自己的爱恋:

洛宾,我不要称呼你老师,尊敬与爱,和称呼无关,我也不认为你的心已经老了。闭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在爱你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秋天一定见面。

当王洛宾接到这封来自海峡对岸的表白信后,第一反应是不知所措,他从没想过自己会吸引一个小30岁的女人,况且这个人还是三毛。

三毛在信中流露出的深情爱意,来回激荡着王洛宾的心,他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信,享受信中的缱绻深情。可王洛宾的内心又十分迟疑,毕竟两人相差了30岁。

在这种矛盾心理的驱使下,王洛宾提笔给三毛回信。信中,他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三毛,只说自己是80岁的木乃伊。

三毛明白王洛宾对年龄的顾虑,她写信安慰道:“年轻或衰老和数字没有关系,关键看你的心是否年轻。永远不要向命运低头,必须对生命抱有狂热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了信后,王洛宾内心的怯懦被一种活力替代。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百年创作计划,后来他又嫌不够,改成了五百年计划。

不久后,三毛又在杂志上发表了文章《一鞭钟情》,她用生动的文笔描写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诞生的背景故事,并在文章中写道:“王洛宾的歌并不是单纯的民歌,而是一生寄情大西北的音乐家呕心之作。”

看到这里,王洛宾老泪纵横。那些年,总有人质疑王洛宾的歌曲不是原创。三毛却在文章中肯定了王洛宾的创作,这种理解让王洛宾感动不已,对于这份感情,他又多了一份坚定。

那之后的三个月,两人写了15封信,南来北往的书信刚一上路,又迫不及待地提笔,信里总有说不尽的思念,道不完的关怀。

三毛曾说过:“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然而,王洛宾却说,三毛对自己的了解百分之三十是从文章上看来的,百分之七十是她想象的。事实上,王洛宾对于三毛的了解也是这样。

在三毛表白之前,两人只见了两面,大部分的交流都是通过交谈和书信,并没生活在一起过。也就是说,两人的爱情,大部分也是想象出来的,这也为两人的感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2、同住9天就分开:因陌生而相爱,因了解而分开

1990年8月22日,三毛飞抵乌鲁木齐,她热切地希望见到日思夜想的王洛宾。可迎接她的却是意想不到的场景。

当时,新疆电视台正在为王洛宾拍摄一部纪录片,王洛宾向剧组请假去接三毛。导演得知三毛要来,大喜过望,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炒作机会,执意要去机场拍摄两人的见面场景。

王洛宾在创作上十分有才华,但在生活中却有些优柔寡断,不懂拒绝。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还是答应了导演的拍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