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部署首个全省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工作。本次活动主题是什么?有什么具体安排?跟川川一起来了解——

活动主题

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

活动时间

2024年5月。

活动安排

(一)持续强化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

各地各校要大力宣传并践行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理念,推进立德树人工程、青少年读书行动、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行动、劳动习惯养成计划、科学教育促进计划,充分发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促进心育浸润、五育融合。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在学科教学中注重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既教书,又育人。要严格落实“五项管理”要求,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要坚持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大力倡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上舞台,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丰富、拓展美育实践、劳动教育、研学活动实施途径,开展多元化课后服务,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家、校、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同伴支持,融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二)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式。

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分层分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出发,广泛开展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加强教师培训,构建面向校长、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专任教师的“全教师”培训体系,帮助全体教师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在学科教学中注重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幼儿园遵循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创设活动场景,关注幼儿心理发展需要,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指导中小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理性平和的心理品质;指导中职学校、高等学校重视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匹配职业、适应社会。要加强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的关心关爱,做好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与干预。

(三)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育厅牵头举办“说句‘心理’话”四川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制作播出专题视频,搭建学生心理健康共育平台;举办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文化节暨“12355为青春护航”校园行活动,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积极作用,探索建立学校与社会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关爱机制,构建良好的心灵成长校园环境。各地各校要发挥学生心理健康专家组织和专家作用,运用广播、电视、咨询热线、专题讲座、科普书籍、短视频等媒介和传播手段,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与识别、正确维护心理健康方法、心理问题求助渠道和机构等方面的科普宣传,广泛宣传“人人懂点心理学”的理念。鼓励各地各校采取“举办一场心理健康专家讲座”“开展一次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举办一次考前心理辅导”“开展一次广泛交心谈心”“开展一次教师专题研讨”“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开展一次暖心家访”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品牌。

(四)深化家校社协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各地各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咨询服务,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养育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倡导家长将培育健康人格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用充满爱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描绘一生发展的底色。倡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耐心教育,用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明确家校边界意识,规范班级家长委员会建设,建立家庭与学校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同向同行的良好家校共育格局。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部门联动与社会协同,深入挖掘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推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做法,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通知》还有哪些要求

点击左下角查看

本文来源: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