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淮海战役背后的隐秘,粟裕决定提前发兵,只因敌军的一个动作。

淮海战役是我军历史中最为光彩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斗中,其实还有很多值得称赞的细节故事。其中粟裕的指令变化,则要更为精彩。

在战役正式爆发前,粟裕还曾当机立断,甚至“违抗军令”进行指挥,将整场战役提前发动。而这背后的原因,还有黄百韬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粟裕到底是如何“违抗军令”的呢?他在战役开始前都做了什么?黄百韬又因为何事影响的战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9月16日,在伟人的领导下,济南战役正式打响。这是我军首次对国军重城发动的强攻战,也曾被周总理称为大胜利之前的“序幕”战役。

因为在此战进行到尾声的时候,粟裕便非常急迫地通过电报方式,向毛主席请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在电报中,粟裕明确表示当下的战役顺利结束,可以立刻安排淮海战役的进行。这也是他在电报中,首次提出淮海战役的概念。

9月25日晚,经过上级领导的讨论后,毛主席同意粟裕的建议,并向华东地区各部的指挥官传达新的作战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淮海战役已经进入全面筹备阶段。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准备调动华东地区,中原地区的两大野战军,共同发动淮海战役。

可是这两个方面的军队,也存在两个同级的指挥体系。那么让谁来进行统一指挥,就成为中央领导头疼的一个难题。

按照正常情况来讲,谁在战场中掌控的军队最多,谁才适合作为主攻部队。而战役的指挥权,自然也会在该部队的指挥官手中。

而当时在战场地区,粟裕正指挥着十五个纵队的作战,如果加上中野的十一纵队,那就是共击十六个纵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之相对比,刘邓大军只能调动四个纵队投入战场,配合粟裕进行作战。所以在兵力上来说,哪方占据优势可以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淮海战役的设想,也是由粟裕主导提出,并且进行细节化安排的。所以由他来统一指挥调度,从当时的情况来说也十分合理。

然而,粟裕却在关键时期,再度表现出高风亮节的精神。因为他向上级进行报告,表示可以听从邓公和陈毅元帅两人的指挥作战。

毛主席对这个意见表示认同,便下达立刻具体的作战命令。只不过在次日,邓公和陈毅又回复中央,表示希望由粟裕进行直接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指挥问题便最终落在粟裕身上。而他本人也为了不延误战机,也没有再推脱职责,淮海战役也因此即将打响。

根据当时的战略部署来说,粟裕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国民党内的名将黄百韬。而两人也早就交手多次,是战场中的老对手。

粟裕作为战场名将,一生中少有败绩,能被他重视的对手不多。而国军之内的黄百韬便是其中之一,甚至还让粟裕在战场上吃过亏。

两人再度相遇,也算得上是仇人相见,心中都憋着一团火。可是还没等粟裕出手,黄百韬兵团却突然发生变故。那么,黄百韬又做了什么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粟裕在准备淮海战役的期间,曾因为黄百韬的原因,提前两日开火。

1948年11月,国军总指挥刘峙率领三个军驻扎在徐州地区。而黄百韬兵团驻扎在陇海线东侧新安镇附近,与国军其他兵团形成呼应。

虽然徐州附近有很多兵团,但在毛主席安排下,粟裕还是决定先吃下武装精良的黄百韬部队,歼灭敌人的四个主力军。

在粟裕的计划中,是准备在8日当天,派出十一个纵队包围黄百韬,再调动三个纵队前出陇海线,切断敌军的后退道路,也可以阻挡后方敌军的支援。

为了不暴露真实意图,粟裕还指派出其他部队,作势要针对徐州下手,以此来迷惑蒋介石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时的蒋介石,又乘坐自己的战机飞到徐州,专程召集高级军事将领们开会,准备研究粟裕的主攻的方向。

此时,不仅蒋介石已经中招,还有很多将领,都认为粟裕是准备朝着徐州出兵,拿下济南之后的第二个重镇。

可是黄百韬作为沙场名将,更是粟裕的老对手,竟一眼看穿对方的意图。所以在会议上,黄百韬据理力争,甚至还说服已经中计的上级刘峙。

此时的粟裕还不知道,黄百韬已经察觉到危险,并火速调集兵团向徐州靠拢。如果他的计划成功,那么粟裕的包卫计划将全面失败。

而此时的粟裕,还对于黄百韬火速撤退指示并不知情。可就在撤退计划悄无声息地进行时,意外突然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11月5日,国军刘总指挥突然下达命令,将四十四军交给黄百韬指挥,并要求他沿海撤退,等到四十四军从海州归来。

黄百韬得知此事后火冒三丈,两军对垒之前,任何变化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灾难的发生。更不用说撤兵期间,上级突然下令暂停撤退这种事情了。

刘总指挥希望黄百韬接应掩护四十四军,事实上却是在变相帮助粟裕把控战局。而国军为何会做出如此糊涂的事,已经很难再进行仔细考证了。

根据一些比较权威的说法来看,这很可能是老蒋舍不得第四十四军,怕他落入敌军的包围圈。又或者是地下情报人员的帮助,促使他们改变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也可能是刘总指挥的搜刮而来的民脂民膏,都在四十四军的手中。而黄百韬兵团,是他为了保险争取而来的“保镖”部队。

总而言之,黄百韬尽管很是愤怒,但也无法拒绝上级的命令,只能下令延缓撤退,在原地等待四十四军的到来。

然而,这却给了粟裕调整计划的时间。他察觉到黄百韬兵团的动作后,立刻向毛主席进行报告,并要求原本8日的作战计划,更改为6日进行。

下级建议上级修改作战时间,在解放战争中也是非常少见的。可是眼前的战机稍纵即逝,粟裕也只能“违抗军令”进行报告。

很快,毛主席便同意粟裕的请求,并且还十分大度地表示,以后只需按时报告战况,不用什么事情都在请示之后行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粟裕开始紧急安排战略部署。而黄百韬等待的四十四军,又做出一件拖后腿的事。那么,四十四军又发生了什么变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淮海战役背后的故事,粟裕提前两天发动战争,只因黄百韬的行动。

1948年11月7日,在黄百韬的等待中,四十四军终于抵达新安镇附近。随即,大军立刻开动,向徐州方向靠拢。

可是在撤退的过程中,因为新军统一调度存在问题,双方渡过河道的时候,纷纷对仅有的一座桥进行争抢。

于是,军队人员和党政人员挤在一起,桥面区域混乱不堪,甚至影响到黄百韬整个兵团的行动。

在这个关键时期,粟裕果断出手,却依然没有围住狡猾的黄百韬。于是,他又将进攻计划改成追击计划,并分成两股部队前后堵截,下令各方面拼死拦截敌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出手之后,黄百韬更加确定当初的判断。于是,他也开始全力撤退,双方都在与时间赛跑,都在争取各自的战机。

尽管黄百韬已经多次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接下来发生的意外,还是令他难以招架,最终陷入我军的包围之中。

1948年11月8日,我军秘密党员何基沣,张克侠两人,正在进行着一项关键的计划,甚至能决定黄百韬的生死。

当时,何,张两人都已经是国民党内部的高官,并率领大军驻扎在徐州区域,恰好在黄百韬撤退的路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何,张两人当机立断,果断率领发展好的两万多名士兵起义,直接让我军穿过防区,在最紧张的几小时内,将黄百韬所于与徐州的连接切开。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再晚四个小时行动,敌军便可逃之夭夭。而面对这样的迎头痛击,黄百韬也无能为力,只能率领部队进行血战,并等待着友军方面的支援。

1948年11月9日,黄百韬到达碾庄地区后发现已被包围,尽管他非常恼火,但也没有表现得过于悲观。

毕竟黄百韬的兵马装备精良,他也不是第一次与敌军交手,如果不是刘总指挥在关键时刻添乱,可能粟裕的计划就会完全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黄百韬固守等待救援的指挥下,蒋介石的指挥办法,又将他送入鬼门关内,再也无法脱身。

黄百韬兵团被包围后,蒋介石下令周边的李弥,邱清泉两个兵团前去支援。可是李,邱二人十分厌恶黄百韬,救援的结果可想而知。

尽管杜聿明亲自上阵督战,还发动空军支援,却依旧没能冲破我军的封锁。而李,邱两人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战况每天都在恶化。

就在粟裕与黄百韬激战至22日的时候,战局便已经步入尾声。面对周围友军支援不力的局面,黄百韬绝望不已,仰天悲呼,最终选择在战场上举枪自尽。

至此为止,粟裕的第一战略阶段便彻底结束。而他提前两日发动战争,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也成功让淮海战役的首战取得重大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后续的战斗中,粟裕临危不乱,指挥有度,陆续歼灭敌军多个主力部队,创造出解放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传奇。

就连斯大林得知淮海战役的结果后,都忍不住高呼奇迹,并称赞其为世界战争历史上少有的辉煌战役,值得世界各国学习。

可作为第一功臣的粟裕,却表现得非常低调。也只有他自己,才更清楚整场战役中的变化有多么危险和紧张。

大将粟裕无论是指挥能力还是处事作风,都是非常令人佩服的存在。而他的大名,也将永远载入历史之中,被人们敬仰和怀念。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