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一年八个月,走遍江浙二百余县,稍作休息,筹划奔赴安徽市场之余,脑洞大开,何不精选江浙优质古董市场,查漏补缺横扫一次,毕竟过去一年八个月时间,谁知是否再遇大漏。

相比较原来行走每个县,挨个敲门苦行僧化缘式,摸底排查古董市场,这次回马枪,精选优质地域古董市场,寻觅珍宝则显得轻松愉悦许多,犹如并非寻觅珍宝,而是闲逛自家后花园,挑选青菜萝卜花田一般来去简单明了。

耗时两周,风起合肥,猎杀滁州,转战临沂,斩连云港,奔赴扬州,横扫无锡,佛遇高邮,再去湖州,突袭嘉兴,拜访上海,途经苏州,有得有失,感念天赐,感念所遇,养心修志,善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谈所失,耗时两周,遗憾之事有二,第一件连云港所遇明代鱼化龙教子玉佩,虽然玉质一般,但是纹样吉祥少见,鱼化龙形,回头与子鼠相教,正所谓苍龙教子,鱼化龙之时,春风得意马蹄疾,古人劝诫,得意之时往往失意伴随其后,故劝诫诸子,荣华富贵勿骄燥,当慎之。

物件可人儿,可惜老板作价超行价太多,磨合半晌仍不可取,无奈放弃,此遗憾之一,第二件遗憾之事发生在扬州,所见中古后期和田白玉一级白花卉镶嵌物,器物用料讲究,体积硕大,极为厚重,出身必是名门贵族,可惜好物无好命,伤残破旧余剩三分之二,令人无限惋惜,其余县市所遇种种,精诚所至无甚波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耗时两周,最是感念高邮天赐良缘,行走高邮古董市场,巧见同行遭遇,门店年久失修,线路老化横遭大火,屋内黢黑满目疮痍,佩服店主坚守精神,门店之旁搭建帐篷,依旧坚守着热爱的古董事业,敬其志坚,想着照拂生意,弥补一二,却不想,遇见了天赐良缘,东汉初期石刻佛头,弥补了国内古董市场收藏空白遗憾。

刚进帐篷之内,老者躺在摇椅之上,身旁两侧摆满现代仿古工艺品,心怜君之遭遇,当时想着能否挑出二三件到代之物,君若说价,必不议价,权是当作致敬同行坚守苦难,聊表心意呐喊助威,可惜翻箱倒柜半晌,周遭器物实难下咽。

帐篷闷热难耐,正想坐凳休息一会儿,却不想饭桌之下躺着一尊石刻佛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就那么孤伶伶躺在,满是污垢地砖之上,那一眼,今生永远无法忘怀,说不清是震惊,是激动,是忐忑,是窃喜,或是悲鸣,五味杂陈。

见之怜悯,心生供养之心,问之老板,此物为何丢弃在地上,老板告之,这件器物当初年轻时,走街串巷收来的,晃眼也有十几年,当时门店比较窄,所以一直也就摆在床底,现在门店线路老化烧毁了,所以才能翻找出来,如果不是门店被毁,这件器物估计一辈子呆在床底。

现在帐篷里面,都是门架子搭建,这件器物太重了,怕压垮了门板,所以只能摆在地上,问之老板,作价几何,老板见我有意购买,便极力推荐,渲染说道,这件器物年份打底儿明代,而且题材极好,标准江南地区明代石刻财神像,保存的又是非常完整,你想买得这个数,老板说着便伸出了五根手指,满脸期待望着我。

本就有心照拂,却没想到这会儿却轮到老板照拂我,故没有议价打包入库,翻阅典故查找,与古玩行内石刻造像收藏大师们反复论证,最终定论这件器物并非明代石刻财神,而是目前国内极其罕见两汉时期石刻佛造像,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尊石刻造像,也是目前国内收藏市场所见,唯一一尊两汉时期立体石刻造像,意义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善见律毗婆沙》记述,在阿育王时代,佛教第三次结集后,曾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世界(原注:汉地),派末世摩至雪山边国,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称达摩阿育王时,高僧善见至大支那弘法,南璺(wen四声)佛教史书则称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这些布教活动因无译述遗迹传世,无法证实。

中国历史古籍记载,佛教传入中国最早出现在西汉晚期,汉明帝时代,佛教传入中国被称为浮屠教,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于此同时传入,但是并无实物出土考证,后期随着不断考古发现,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石刻佛像,当属东汉时期崖壁石刻,阿育王讲经图,宽袍赤脚,手结法印,法相本相,耳如羽畅,头顶鬃法,极为罕见。

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与本土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佛造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改变成更符合东方民众审美与政治需要,高邮老板妄言明代财神,其实也是因为如此因素,因为佛造像初入中原之时,与我们常见的魏晋或者后期造像风格差距越来越大。

如果不是专业从事造像研究,很难把这尊造像与两汉时期联系在一起,如果不是有崖壁石刻印证,即使凿刻工艺磨损殆尽,即使皮壳风化如铁,也很难让人信服,这是一尊最原始石刻佛造像,因为任何事,从零到一最是艰难,如此发现,对于收藏界,学术界,佛学界都是功德无量一件天大喜事,叩首顶礼,善哉善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走古董行业至今,讲讲对于收藏感悟,国内收藏大军八千万,其实无非两种人,求物求财罢了,求物者收藏家,求财者多见贩子,求物者重在收藏研究,求财者重在花天酒地,收藏家因为一件器物,废寝忘食翻阅古籍研究其中文化,藏珍心仪之物,即使身无分文也不会心生兜售,而贩子则不同,人生三问,能到什么年代,能值多少钱合适,这件器物卖给谁合适?

但是收藏大军之中,也存在一些极其少见大宗师人物,这类人很难说清他是贩子还是收藏家,因为他,买卖平常事,遇珍却藏掖,俗称以藏养藏,这类人群一般具有极高艺术天赋与惊人眼力修为,坚韧不拔的性格当中却又蕴藏浪漫灵动精神,探索欲极强,我们当向这类人群积极靠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余便如是如此,每年经手古玉千件计,但是精挑细选之后,祈求每年能够遇见,八九件终身收藏之物就非常满足,志向不在于求财,而在于求物,遇见珍稀之物,即使价格再离谱,也会争取收藏,遇见一般稀有之物,一直秉承,不贪财不恋物,过手即我有,不亏本即出,实践当中不断结交,四海八荒志同之士,在刀光剑影实战磨练中,不断成长眼力以及艺术审美。

古董收藏贪财恋物是人类本性,但是想要人格成长灵魂净化,向更高的山峰去攀登,就要学会丢弃一些可有可无累重之物,因为只有这样,无事一身轻的你,才有时间与财力精力去攀登更高精神殿堂,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志同之士也会慢慢向你靠拢,各位同行谨记,贪财恋物,人之本性,施财散物则聚人,人聚则天地事成,更当慎记,财无长财施人为财,物无长物天地共存。


方叶之

一线实战收藏家

古玉收藏苦行僧

实战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