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请假回家探亲为由,偷偷跑到老山前线救治伤员战士,探亲假快到期时,她却给医院写信说不回去了,医院以党性要求她回去,谁料,刘亚玲却说:“哪怕开除我的党籍,我也不坚决回去,除非抬我尸体回去!”
救死扶伤一直是刘亚玲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她成为了一名女医护,只是看到那些伤员战士们,刘亚玲的内心涌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她想继续救死扶伤,只是工作地点需要换一换,从医院到前线,这需要很大的决心,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1986年4月的某一天,23岁的刘亚玲再次向医院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将自己调往前线,医院是如何回复的呢?
“你是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动不动就想着往前线跑呢?你知道前线有多危险吗?”
院长语重心长的“责问”让刘亚玲无言以对,可是去往前线的念头却在心头疯狂生长,直至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前线有多凶险她当然知道,每每听到同事们在讨论战士们的伤情,刘亚玲就感觉自己十分的无能,救死扶伤本就是医生的天职,如果她因为自己怕死就拒绝前往前线,那样的行为是懦夫。
别人如何选择她不在乎,她只想遵从自己的本心,可是医院对于她的申请一次一次的拒绝,让刘亚玲十分苦恼,难道就真的只能这样了吗?
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能够前往前线,刘亚玲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院长,我要请假回家探亲。”
那天,刘亚玲转换了策略,对于她的这个请求院长自然是欣然同意,批完假条之后还语重心长的对着她说道:“一个女孩子去往前线总归是太危险,像这样多好。”
对于院长的劝说,刘亚玲表现得十分赞同,并在走之前打包票:“放心吧,院长,我知道您的良苦用心。”
院长以为刘亚玲“幡然醒悟”,殊不知她却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前往前线的危险之路。
刘亚玲成功购买了通往边境的火车票,经过数个小时的颠簸,刘亚玲终于如愿以偿抵达了前线老山,她自告奋勇成为了野战医院的一名大夫。
都说医者仁心,这个词刘亚玲是当得起的!
边境每时每刻都充斥着危险,稍不留神可能就会被敌方的炮弹炸伤,轻的可能还能勉强留下一条命,重的可能再也没机会看到第二天缓缓升起的骄阳。
野战医院每天都充斥着炮弹、炸药的味道,伤员更是一个接一个被送到医院,看着遍体鳞伤的战士,刘亚玲内心痛的在滴血。
“我只恨我自己没能早一点到这里来,他们都需要我们这些医生……”
看着浑身血迹的战士,刘亚玲失声痛哭,她怪战场上子弹无眼,更怪自己来的太迟,对于那些受伤的战士们而言,医者仁心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刘亚玲化悲愤为动力,拿着手术刀为战士们做手术,她的手上沾染了无数战士的鲜血,她的手上,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
只是那天,刚为一位战士做完手术的刘亚玲就被政委叫到了一边:“同志,我们很佩服你的医者仁心,可你的身上还肩负着岗位责任,你尽快回去吧。”
原来,在刘亚玲前往野战医院之后不久,那边的政委就已经得知了刘亚玲的身份,听到政委的劝说,刘亚玲的态度十分坚决。
她指着那些受伤的战士斩钉截铁的说道:“他们需要我,我是不会走的!”
眼看着探亲假期快要结束,刘亚玲当即给自己所在的医院写了一封信,言辞凿凿的说自己以后都会继续待在野战医院,对于刘亚玲的行为,医院十分无奈,以党性要求她回去。
对于医院的“威胁”,刘亚玲态度依然坚决,更是声称:“哪怕是开除我的党籍我也坚决不回去,除非有一天我死了,你们把我的尸体抬回去,否则我是不会回去的。”
因为刘亚玲的态度坚决,边境的政委被她的执着打动,最终向刘亚玲所在医院提出申请,而刘亚玲所在的文山医院最终也被刘亚玲的一腔热血真心感动,同意将刘亚玲的党籍迁往野战医院。
自此,刘亚玲再次心无旁骛的为受伤的战士们忙前忙后,成为了心中一直想成为的前线救死扶伤的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