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

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

介绍《青岛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

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总体情况。

《实施方案》共包含3个部分

分2025年和2027年提出阶段性目标

明确26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统筹推进“六大行动”

实施高水平工业技改行动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空间大、潜力足,近5年,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占7个重点领域设备投资总和的85%左右。以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为重点,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加速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每年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全覆盖,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35%。到2027年,工业等7个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8%以上。

实施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

在农业、交通、住建、教育、文旅、医疗等多领域开展设备更新改造。支持农业机械装备升级,继续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持续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到2025年,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基本淘汰。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到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率达到60%以上,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任务。提升教育文旅设施水平,加快文化、体育和旅游公共服务场所设施智慧化升级。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行动,全面优化村卫生室硬件配备。

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我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潜力较大。2023年,汽车保有量约占全省的13%,电视机、电冰箱等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保有量约占全省的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占全省的17.5%。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围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消费品换新,加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出台激励区(市)开展促消费活动奖励措施,每年举办新能源汽车促销活动10场以上。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5万辆左右,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15%。

实施高品质供给升级行动

我市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今年一季度,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51.3%。聚焦“四个提升”,从供需两端发力,支持企业提升先进设备、优质消费品供给能力,面向工业、农业、建筑等领域更新需要,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高端产品。每年遴选50项左右制造业领域“青岛优品”产品品牌。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增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00家,力争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到40万辆。

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废旧产品设备中蕴藏丰富的可循环利用资源,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循环利用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无废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等一批试点示范的带动引领作用,通过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提升废旧产品设备处置水平、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等系列举措,加快“更新—回收—利用”全链条一体发展,形成产品从研发制造到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废旧产品设备循环利用效率和水平。到2025年,城区回收网点覆盖率达到95%,省级再生资源产业园达到4个。到2027年,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

实施标准提升行动

标准是行业发展、产品升级的重要牵引。不断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实施标准引领产业链升级提升专项行动;加快重要领域标准建设,培育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典型企业,建立健全基础公共设施、公共卫生服务标准体系;强化与国际标准衔接,支持企业提出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案,推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国内国际衔接。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标准引领、有序提升”的原则,确保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扎实推进、务求实效。近期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供给。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构建全市“1+N”政策体系(目前,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将于近期印发,标准提升工作方案正在征求意见,其他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方案正在加紧制定)。聚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制定第二批“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持续加大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二是强化项目储备。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财政补贴等资金支持方向,抓好项目储备,建立重点项目库。紧密关注国家、省政策动向,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力争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三是强化宣传解读。持续开展政策宣传解读,不断提升政策兑现便利度,让政策直达企业和消费者,做到应享尽享、快速兑现,以产品设备更新换代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起来看

Q1

中国报道记者:围绕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前期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开展哪些工作?

张金灿:工业是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领域,既是设备的供给方,也是设备的需求方。在我市前期开展的摸底调查中显示,2024年-2025年工业领域企业设备更新改造金额预计超150亿元,工业领域在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活动中拥有巨大需求空间。

我市一直把技术改造作为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自2018年起,就创新实施普惠性企业技改设备投资奖补政策,奖补资金近两年均保持在8亿元以上,年均支持企业350家左右,资金总量及支持企业数量在全国都位居前列。在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下,我市企业技改的规模体量和效益质量同步跃升。从宏观来看,近两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速保持均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0.0%、10.3%,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逐年攀升。从微观来看,受奖补企业在生产效率、节能减排、产品结构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今年5月份,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公示名单。本次试点申报成功,是对我市技改工作体系的认可,也为我们围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开展新一轮工作奠定良好开端。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继续秉承“做企业贴心人”的理念,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企业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中的主体地位,从改造意愿、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等多个维度,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实现技术进步、拉动有效投资、提升发展质效,力争全市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主要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抓好政策落实。贯彻落实好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已出台的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抓紧制定我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近期将发布实施。

二是发挥好技改试点城市示范作用。进一步统筹中央资金与地方配套,通过资金引导,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和产业链协同改造,争取在实施期内形成一批技改示范项目。

三是启动本年度企业技改设备投资奖补政策申报,对符合标准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按照年度设备投资额12%的比例给予奖补,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提高奖补支持上限。预计今年大技改奖补资金将继续保持在8亿元左右。

四是深入开展技改升级焕新等系列活动。继续举办“青岛技改荟”技改典型企业现场观摩会,分行业梳理技改典型案例,推广企业先进模式和经验做法,引导更多企业深度参与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Q2

大众网记者:为推动更新换代的常态化,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印发了标准提升行动方案,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等七部门也印发全省的标准提升工作方案,请问我市有哪些具体安排?

李宗卫:近年来,我市先后开展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准化综合改革城市和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的建设,将标准化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初步形成了国内领先、具有地方特色的覆盖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文化建设和政府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为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贯彻市场监管总局、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等7部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提升工作方案,我们结合青岛的实际,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七部门从四个方面推动政策和标准更加协同配套,有力的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一是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行动。坚持重点突破、有序推进、国际接轨的原则,积极组织参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标准的制修订,强化能耗、污染物排放、节能降碳、循环利用、消费品等领域标准的实施应用,不断提升重点产业标准体系,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力争到2025年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项以上,设备、消费品领域标准体系更加优化,以标准提升促进设备更新和消费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充分体现青岛产业优势元素。发挥我市在智能家居、橡胶轮胎、食品饮料、海洋碳汇等领域的优势,积极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啤酒、纯碱等行业能耗、水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冷水机组、洗碗机、电动洗衣机和干衣机、家用电冰箱、商用制冷器具等设备产品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家用电器可靠性、低温保存箱、再生橡胶和橡胶制品等再生料检测技术等国家标准,引领行业技术话语权。

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围绕提升设备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水平,支持开展智能家电领域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消费品标准化试点、智慧家庭技术标准创新中心试点,争取承担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等。通过试点探索标准引领、标准升级的新路径。

四是充分利用标准化创新平台。发挥自然碳汇研究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家用电器)、山东省海洋国际标准创新中心、青岛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组和驻青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等的作用,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国际、国内标准跟踪和标准研制。加快制定橡胶轮胎、家用电器等绿色低碳评价标准和产业园区、海洋碳汇等方面的标准,推进集装箱、初级塑料等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制定,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提升行动。

Q3

青岛日报记者:请问市财政局,青岛市在保障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哪些资金投入?

李彬: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市财政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有关要求,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存量、争取增量,统筹各级资金和要素资源,全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方向,统筹资金超28亿元支持全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如,在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方面,继续实施规上制造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奖补政策,2024年投向企业技改的奖补资金达10.9亿元。在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资金支持开展汽车报废更新;统筹资金5000万元支持汽车置换更新,统筹资金1.5亿元支持家电以旧换新。在住建设施方面,支持资金7000万元,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二是争取上级支持。紧盯国家政策动向,会同相关部门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政策、试点在青岛落地,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如,争取中央资金补助2.67亿元;统筹各渠道资金10.97亿元支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争取中央资金8000万元用于开展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入围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公示名单,将最高获中央支持资金3亿元。可以进一步支持我市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

三是支持绿色采购。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示范带动作用,落实好政府绿色采购政策要求,通过落实绿色需求标准、实施强制采购与优先采购等举措,加大绿色产品采购力度,2024年节能节水产品和环保产品占同品类产品采购比重均达到80%以上。全面落实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在医院、学校、办公楼、综合体等八类政府采购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绿色建材产品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切实提升建造品质。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充分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做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保障工作,同时,围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来源丨青岛发布

编辑丨沁园校对丨 吴宇晓

声明:“青岛晚报”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有图文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行为,请直接留言指正,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支持我们请分享 评论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