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葛维屏

在没有头条搜索之前,在常规的搜索网站上,是难以找到“今日头条”号上的内容的。

有了头条搜索之后,不仅可以搜索到其它网站的内容,更大的好处,就是头条号上的内容也可以查到了。

这真是太方便了。

我用“卞毓方”这一人名在头条搜索上搜索了一下,第一个弹出的条目是我写的一篇人物通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卞毓方:故乡在文学大师前行的路上助力》。

可能有一些朋友还不会使用头条搜索,其实很简单了,打开今日头条app,上方显示出一个搜索框,在框内输入主题词,按一下搜索键,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的字数大概在六千字左右,是我应地方报纸所约写的一篇人物通讯。

这篇文章对卞毓方的介绍,不仅是在头条号是唯一的一篇,而且在全网上,我搜索了一下,也是独此一家。

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提供的信息是独一无二的。而此文也获得今日头条的“青云计划奖”,显然是因为此文体现了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的奖励标准,那就是独到性、独特性、独家性。

卞毓方是著名的散文大家,有多篇作品入选中学课本,如果说六十年代的散文大家被杨朔、秦牧领衔的话,那么,在今天的散文界,卞毓方称得上是散文第一团队里的重量级队员。

所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可以看到“南余北卞”的说法,“南余”是指余秋雨,这种说法,并一定可信,连卞毓方本人也不以为然,但至少可以看出,中国当代散文界的前沿性的人物有哪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用“头条搜索” 的结果

我写的那篇人物通讯,是应当地报纸所约而写的。

本来我不想写。但这家报纸的总编打电话给我,说想来想去,只有我最适合写这篇人物通讯。

大概在四年前吧,卞毓方约我到宾馆里见面,正好报社的总编也来了,以前与总编有过接触,他对我在这里感到很奇怪,说你怎么在这儿的?

因为人多,我开了一个玩笑,说:卞毓方老师准备收我当徒弟了。

这个总编有一点太认真,向着卞毓方,追问了一句:什么时候的事啊?

卞毓方非常淡定,不置可否,回答得很有技巧:要是真的拜师了,还不告诉你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话的变相的意思,是说并没有什么师徒之说,其实,我当时心里想,你就接受我这样一个徒弟,又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呢?

实际上,我后来感到这与卞毓方的一个理念有关。

有一次,卞毓方回来之后,我陪同了半天,临走的时候,我依依不舍,对着卞毓方说:以后在微信里,还要向您多请教呢……

我那意思是说,您老有什么信息,能够及时向我透露透露啊。

我当时肯定是一副殷切盼望的神情,卞毓方说道:好啊——这明显是应付的口吻,然后他说道:“现在信息这么畅通,网上要什么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网上查一下,一点都不会耽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当时沉静地想了想,卞毓方其实说了一个道理,对名家、大家、方家,不要去趋啊附啊什么的,你去见一个面,谈半天话,听了一席谈,根本没有用。你了解一个作家,就去看他写的东西。他的思想,都在他的文字里。

最初的时候,卞毓方曾经建议我写他的传记,他也讲了他许多学生时代的故事,后来,我发现他所说的一些往年旧事,都在他的文章中点点滴滴地披露过,只不过他自己口述的时候,更突出了往事的强调性,能够把一些重点给提拎出来,这是口述的好处。卞毓方在当时紧接着就给了我的一个建议,就是我若写他传记的话,就把他的所有的书找来,把他的文章了解透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他的这个建议,我在网上把他所有的书都给搜罗全了,包括他在《人民日报》当记者时出版的一本人物通讯集,后来我把这些书拿给他签名的时候,卞毓方也对我能搜罗出这么多的他的出版物感到惊异。

我曾经问过他在文学写作时,受到了谁的最大影响,他提到他当时买了一本《普希金文集》。我在旧书网上查了一下,找到了这本书,为了寻找他当年读这本书的感觉,虽然我已有了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多卷本《普希金文集》,还是买了这本出版于五十年代的由时代出版社出版的旧书。我将这本书带给卞毓方以确认这是否是他当年读过的书,他拿起这本书,恍若回到过去,说:当时他读的是精装的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后来传记一事,因为他没有特别的催逼,我也觉得我不是特别适宜的一个写作者,所以,我也乐得他后来没有继续追问,但是,我还是在与他的有限的接触的时间里,偷偷地袭用了一些写作技巧。

这一切,都使我意识到,学习写作的诀窍,还是要关注作品本身,若去打探作家讲授什么写作秘技,基本有用度为零,至多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可以储备一些。

因为有这么一个缘故,所以对卞毓方的经历还是多少有一些了解的,报社总编约请我写一篇人物纪实文学,我当时实在想否决了不写。

这又牵涉到之前与总编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年,卞毓方新出了一本著作《日本人的真面目》,他先把书的电子版传给我,让我写一篇评论。

评论写好后,发给他,他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动,然后他建议,将这个书评发到地方报纸上。

我就把这个书评通过微信发给了这个主编,但几天过去,仍没有动静,我不得不打了电话,问主编那篇稿子刊发情况怎么样?

这个主编打起了官腔,说,最近关于卞毓方的文章登的比较多,近期暂时不好安排,你再将这篇文章打磨打磨,一个月之后再说吧。

这是经典的退稿的托词,我真感到不可思议。本身这个评论都已经获得卞毓方的认可了,而主编偏偏把他掌管的地方报纸当成了大刊名刊来对待,我实在犯不着为这个小文去求哥哥拜姐姐。

后来我也懒得去联系这个主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几年后他竟然打电话找我约稿了。

我的不懂得拒绝的心太软的毛病开始发作,缺乏操练主编当年拒绝我的那么一副弯弯绕绕口吻,半推半就地接受下来了。

当时,我抱定的是能拖则拖,一直到拖掉为止。

很快,当地报纸的一位编辑加了我的微信,说是主编安排她来联系的。

我当时很是不悦,采取了出言不逊相应对,但编辑的脾气却很好,一直追着要稿,后来,这组稿件的截止日期将至,我实在推托不了,凭着自己掌握的一些信息,很容易就把这篇人物稿给写完了。

地方报纸是没有稿费的。我当时推托的时候,就问编辑:你们有稿费吗?

编辑说:没有稿费,但有荣誉。

现在地方报纸都是这样,没有稿费,但自认为能给写作者带来荣誉感,这就是这些报刊依然没有利益驱动还能维持下去的原因,但在自媒体大潮的冲击下,纸质媒体岌岌可危的命运也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我将这篇人物稿发到了头条号上,很幸运的是,获得了“青云计划”奖,得到了奖金300元,也算是弥补了这篇文章中花费的殚精竭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写这篇传记稿,自然也要在网上搜索一下,竟然没有找到任何一篇可供借鉴的资料,于是,从头至尾,谋篇布局,都是我一手策划,这也保证了全文在原创性上是经得起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考验的。

所以,在头条搜索中,这篇文章能在搜索结果中,居于第一条,正是这篇文章的稀缺性、独创性与唯一性,由此可以看出,头条号及它的搜索工具在对文章的识别力、甄别力、判断力等诸方面都显示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剽悍及强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头条搜索”越来越好,能够爬梳出更多有价值与有用的信息,尤其是能将“今日头条”宝库里珍藏的万花筒般的讯息翻检出来,供大家无偿使用,使得更多的用户,足不出户,在“今日头条”的家门里,可以饱餐天下信息之盛宴。